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故事:朋友給母親送葬時罵了句髒話,下一秒遺體出現個奇怪反應

故事:朋友給母親送葬時罵了句髒話,下一秒遺體出現個奇怪反應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神秘的職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賒刀人、劊子手、哭喪下靈遍地走;二皮匠、守陵人、千盜蘭花神調門。」

這些都是古時候江湖門道里的神秘職業,我曾經為了了解這些職業南下北上輾東轉西,請教當地的老輩人,尋找他們的子嗣,想要重新把那個江湖展開給大家看看,那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更是中華五千年必不可少的文化。

到了現代這些職業基本已經斷絕了,或者繁衍成了一些其它職業,具體等有機會我會仔細給大家來講,應該不會很長時間,我準備過年期間做一個系列,講一些關於古時江湖裡的神秘職業。

不過話說回來,從古至今傳承保存最完整的還要數紅事司儀和白事知賓這兩個職業,但現在這兩個職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更規改律。

我們這一行介於紅白之間,算不上名門正派,就是個吃飯的手藝,更多的是從司儀和知賓兩派揉捏合成。

到現在你們看我講的故事基本都是有關白事,之所以不講紅事是因為做的不多,在我外公年輕的時候他紅白事都辦,可到了我這一代選擇多了,人家很少會請我這種也辦白事兒的人給他們辦紅事,就是覺得晦氣。

我也說過自己其實沒啥本事,我們這一行就是半路出家慢慢起來的,然後沒落,可人家傳承下來的司儀跟知賓是有真本事的,尤其是知賓,懂得多會的也多,不過現在很少見到了,就算見到也只能是在農村。

我知道你們肯定會問,白事知賓是個什麼呢?

《醒世姻緣傳》第十八回:「合家掛孝,受吊念經,請知賓管事,請秀才襄禮。」

京劇《將相和》第四場:「明日我府宴請廉老將軍,敢煩作一知賓,替我分神周旋,俾使滿筵增輝。」參見「知客」。

咱們把話給說白了,知賓就是喪葬中負責主持傳統禮節的主持人。

喪事怎麼辦?該遵循什麼禮節?靈堂掛什麼花?什麼時辰適合上香?這些都有名堂。

在古時候,白事知賓屬於「忠孝禮義」的禮。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對傳統禮儀越來越不重視,白事知賓這門傳統行業也快要斷絕了。

還記得我第一次見到知賓是在東北農村,對方是個老太太,其實知賓這行當基本都是女性,因為喪葬需要嚴格按照流程走,有很多忌諱,女性比男性更加細心所以更適合做知賓,再有就是女性屬陰不容易衝撞到死者。

當初接了東北那單活兒,事主家有錢的厲害,出了車站人直接開著大奔來接的我。進門之前先給了五千塊錢紅包,這也是我職業生涯中收過最大的紅包,說實話當時差點沒矜持住,高興的不得了。

等我去了事主家發現對方親朋好友都已經通知到了,死者是事主的母親,年齡快80了應該,自然死亡,很簡單的一單活兒。去到後我就開始忙活起來,掛白花,點白蠟,煮陰米等一系列步驟,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我估摸著停個兩天屍就能下葬,可萬沒想到後半夜卻出事了。

當時我去的時候死者剛死不過十幾個小時,我讓死者的女兒幫她擦拭好身體然後換上壽衣。又在事主家堂屋放了張席子,席子下面墊上幾層火紙和金元寶,把死者放到席子上後就開始讓死者的子嗣依次磕頭上香。

也就是在上香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死者的長子,也就是請我的事主,他是長子所以要第一個給死者上香,可卻發現手裡的香怎麼都點不著。我讓他多試幾次,結果那香就好像是淋上了一層油似的,干點不著。

事主應該跟死者的關係不是很好,見到這一幕張口破罵,結果這一罵就壞事了,不僅是香點不著,就連床頭的蠟燭都滅了,長明燈裡面的火苗也開始搖曳起來,我看到後趕緊用手護著生怕被風吹滅。

我又讓人把蠟給點著,結果點了幾次後面打火機乾脆打不出來火了。當時說不害怕那是假的,雖然這不是什麼特別恐怖的場景,但遭不住自己心裏面胡思亂想。

我一邊護著長明燈一邊對著死者說話,大概就是說孩子也不容易什麼的,然後又讓事主跪下來磕個頭認個錯。

事主也害怕,立馬就按照我說的做了起來。

後面我讓他們再試一下看看能不能點著,還別說,這次真的就把蠟給點著了。

這時候我又讓事主家人去做點送行飯,然後再接著上香,不過這次我留了個心眼,我沒讓事主先上,而是換成了其他人。

雖說一般喪葬都會根據輩分大小、關係親疏、來客順序依次磕頭上香,但也有關係最親近的人最後磕頭這一做法,這個叫「惜別」。

長子先上,是表達對死者的尊敬,按照這樣的流程走肯定不會出事,可現在的情況不太一樣,長子跟死者關係不是很好,剛才又出口辱罵,這叫做不孝,他先磕頭上香的話死者會心有怨氣不肯離去。

你們也別跟我講什麼科學之類的屁話,那時候我滿腦子都是流程儀式,你們如果有過類似經歷的話,應該明白,那種環境下誰都不可能淡定自若的告訴自己說什麼這都是錯覺。

原本我以為這樣就可以了,誰知道前面一切都好好的,後面一到長子磕頭上香怪事又發生了,那死者的眼睛不知道啥時候竟然睜開了。倒不是像影視劇裡面那樣眼神里滿是怨氣,而是角膜渾濁瞳孔放大,談不上多嚇人就是心裡有點發毛。

我告訴他們沒事,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新陳代謝消失,體內乳酸等積蓄產生屍體肌肉的強直性收縮,這是屍僵的前兆,不必害怕。

我說是這麼說,可事主壓根不聽,非說什麼他老娘來索命來了,周圍那些人一聽事主這麼說臉色全都變了,有的女性甚至哭了起來。

我這個人喜歡鑽牛角尖,我認為科學可以解釋的絕對不會盲目迷信,我認為科學解釋不了的會報以敬畏之心。例如之前點不著火那件事,我也試過,絕對不可能是因為手滑或者心理原因,所以我才會向死者討個饒,事實也證明我沒做錯。可這死者睜眼,典型的屍僵現象,我這還沒說什麼呢他們全都亂了起來。

最後事主打了個電話,也不再讓我走接下來的流程,還說什麼死不瞑目的人不能下葬,不然對後代不好。

過了大概半個小時,門外一個老太太由人攙著走了進來。

那老太太進來後徑直往死者那裡走過去,接著從席子下面抽出來一張火紙對摺,在手裡搗鼓了一陣後把那兩半火紙折成了兩個小型的八邊形,又拿筆在八邊形的八個邊上畫起了八卦的方位,最後放在死者的兩隻眼睛上,過了一會兒用手從上往下順了一遍,這時再將火紙拿開我發現死者的眼睛已經合上了。

我看到後立馬就猜到這老太太的身份了,當時真是沒想到,我竟然能親眼見到知賓。

先前我也說過,哪怕是知賓跟司儀現在也不再嚴格照守以前的規矩和流程,大多都是當做一種副業,像老太太這種一看就知道是傳統知賓,估計入這行得有好幾十年了。

這時候老太太走過來說:「這人啊,一般只要不是怨氣太重,或生前是窮凶極惡之人,死後是不會禍害自家人的。」

古人有云:將死之人,其言也善。

這裡說的「言」在「紅白」事當中,不僅是指言語,還代表言行。

人一般要死了,是不會做什麼特別禍害後代的事情的。將死之人,在白事裡頭,也叫彌留之人,和醫學定義上快要死亡的人不一樣。

在中華大地上,部分地方的習俗是,在人死前三天和人新死後七天,統共十天,都被叫做「將死」,也叫「彌留」。

當然,還有些地方「彌留」是指人死前三天和死後三天。十里一鄉,八里一俗,各地習俗不一,三天、五天、還是多少天,這種事情沒法統一。

生前執念重一些的,停留的會久一些;生前執念輕一些的,會早登極樂,所以佛家常勸人放下執念。

白事知賓所行之事,就是通過種種「禮節」,讓死者安心離去,早日投胎。換而言之,白事知賓也就是伺候「人」的一門行業。

白事知賓,說不好聽一點兒,就是伺候死者的人。說高尚一點兒,有些像是引渡人,亦或者道士。

其實也不盡然,白事知賓所管之事繁雜,對喪禮禮儀方面的講究,甚於道士百倍千倍。

設想一下,中華大地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大鄉小縣無數,每個地方、每個時期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可能你在本地主持喪事如魚得水,到了另一個地方,就會吃癟。所以大多數白事知賓,都偏安一隅,想成為一個吃遍中華大地的白事知賓,難上加難。

或許有人問了,你全國各地都辦過白活兒是不是比他們知賓還厲害?

其實不是,我們這行只走流程不會解決一些突發事件,喪葬中一旦出現意外還要靠當地一些能人協助才能把事兒給辦好。而老太太這種知賓就不一樣了,不但可以全程按照流程執行,遇到突發事件還能自己解決。

到這兒我就納悶了,這事主本地有個知賓幹嘛還大老遠請我一個外地人過來?

正想著呢,事主那邊就過來告訴我說可以接著走流程了。

當時我一肚子疑問,但收了人家錢就要把事做完,這是我們這行的規矩,於是準備了一下就接著進行下面的流程。可是這時又有一件怪事發生了。 (小說名:《亡靈的引路人》,作者:何三御。來自【公號:dudiangushi2018】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點故事 的精彩文章:

成全你
逆轉

TAG:每天讀點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