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完美的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

不完美的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文/三三老師

近幾年來,原生家庭被搬上了大熒幕,我們都開始關注自己為什麼會成為一個這樣的人,大家紛紛開始討論我怎麼樣怎麼樣的性格缺陷是因為原生家庭爸爸或者媽媽的某種行為造成的,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始終無法擺脫,甚至有些人深深陷入原生家庭怎麼出也出不來。

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真的那麼大嗎?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怎樣才能規避自己的原生家庭呢?

不完美的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什麼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從小長大時所在的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和自己等,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有的原生家庭是健康的,有的原生家庭也可能是有問題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你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無形之中會影響你的下一代,而你腦中的這些觀念又是你的上一代影響給你的,但這些觀念如果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給你的下一代,那麼恭喜你你可能獲得一個健康的原生家庭,但如果不管好壞全部都給了你的下一代,那麼你的原生家庭可能就出現各種問題。

我們從小和父母待的時間最多,受他們的教育影響也最多,自然就沿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的風格。

二、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由於我們對原生家庭這個話題討論的越來越多,很多人開始找原生家庭的問題,好像我們現在的性格缺陷都跟原生家庭有關,有很多人都覺得「我的性格就是由我的原生家庭決定的」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人的性格都包含「父母狀態」、「兒童狀態」和「成人狀態」三個部分,其中「父母狀態」、「兒童狀態」這些都源自於我們過去的經歷,前者是我們從大人那裡習得的,後者是我們小時候自己養成的,而「成人狀態」則是我們現階段需要養成的穩重和理智的狀態。因此一個人的性格形成與發展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把它都歸在原生家庭里未免以偏概全了,一個人從小開始,經受什麼樣的風雨洗禮,經受什麼的磨難歷練,經受什麼樣的環境熏陶,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性格。

不完美的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

那麼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哪些呢?

原生家庭施加的影響,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拒絕的。原生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自我分化程度,自我分化是個體成熟與獨立的象徵,是指個體將理智和情感區分開的能力,如果自我分化程度低那他更加傾向於情緒化,他的生活會被周圍人的反應所驅使,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能夠用理智主導自己的行為和思維,能夠保持一個清晰的自我感,而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三角關係會影響一個人自我分化的程度,比如專制型的父母要麼導致孩子順從、缺乏自信、做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判斷和處理能力要麼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出現暴力行為。

原生家庭對我們擇偶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的人「我就想嫁給一個像我爸爸這樣的人」或者「我就想娶一個像我媽媽這樣的人」,因為一個人的自我分化受到其父母的分化的影響,自然就會想像自己父母一樣,找一個跟自己分化程度相似的人結婚。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說「決定跟一個男人在一起之前一定要去他家看看,因為他爸爸怎麼對待他媽媽,那他以後就會怎麼對待你」因為原生家庭的夫妻相處模式很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就被下一代所推崇學習,而原生家庭中所存在的問題或者是一些沒有解決的心理情節又會被帶入到新的婚姻關係中,因此如果兩個年輕人處理不好各自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就會給新的婚姻關係磨合帶來很多的麻煩。

不完美的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

三、不完美的家庭等於「有毒的家庭」?

當我們把性格、人際交往、婚姻關係等問題都歸結為原生家庭的問題的時候,似乎得出了一個結論:父母皆禍害。

我們的父母也是普通人,很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前沒有學習相關知識,教育孩子往往就是沿用父母教育我們的方法。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他們也曾經是第一次當爸爸,第一次當媽媽,誰還沒有做錯事的時候,沒有人天生就能給你一個完美的原生家庭。其實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即使你解決了你本來原生家庭的問題,說不定在新的家庭中又會出現新的問題。因此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才是重中之重,熟悉有問題的原生家庭模式,可以避免孩子們重蹈我們的覆轍,而教育孩子的關鍵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面對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小的時候也許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現在我們長大了,具備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如何規避自己的原生家庭?

面對不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們首先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正所謂「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問題。然後在接受的基礎上去學會成長,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起點都不一樣,我們無法決定這個起點,可是我們可以決定奔跑的速度和方向。

仔細想想,阻止你前進的是你的原生家庭嗎?更多的是我們對原生家庭的抱怨以及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卻並不想改,「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都是我的原生家庭害的」。我們確實無法改變過去,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問題,學習去解決問題。

我們要從改變自己開始,做更好的父母。我們要學著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生氣最容易使人衝動,這是很多原生家庭出現問題最大的原因。我們還要用心去體會自己內心的自卑感和暴力傾向等,學會處理這些感受,不能被這些感受左右,我們更要學會愛自己,愛總是一個恆古不變的話題,愛的教育不僅會影響的自己還會影響自己身邊的人。

隨著我們信息高效的傳播,讓我們更多的人了解了自己原生家庭,了解了原生家庭的問題,這種了解其實更多的是讓我們學會接受過去,學會接受不完美的原生家庭,就算你的原生家庭再糟糕,也請你相信自己有改變現狀的能力,原生家庭束縛的只是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如何依然由我們掌控。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