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京師圖書館是如何征書的

京師圖書館是如何征書的

京師圖書館是如何征書的

京師圖書館是如何征書的

農曆己未年(1919年)二月初二的上海《小時報》,刊載了一篇《京師圖書館徵求書籍啟》。向各界人士公開徵書,並不足為奇,卻因為含經富典,駢偶工整,筆意縱橫,文采斐然,今天讀來仍令人怦然心動。

「……陳農奉使西京,增天祿之儲;景伯編摩東洛,聚蘭台之秘。晉更《新薄》,荀勖綜四部源流;齊集叢殘,王儉訂九篇條例。里仁上表,隋永五厄之餘;元載購書,唐重千錢之價。宋開內庫,詳目錄於《崇文》;元入臨安,移牙籤於秘省。十艘過載,明廷留廣運之鈐;四庫兼儲,清代開獻書之路。」文章次第寫來,洋洋洒洒,讚頌了歷朝歷代對書籍收藏、整理、保護的業績,幾乎是形象地描繪了一部中國圖書收藏史,恰是為了說明「合百納以名琴,聚九金而鑄鼎」。無疑,唯有依靠眾人集聚力量,才可能有足夠豐富的館藏。這正是京師圖書館的宏大願景。

清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清學部為籌備立憲,確定在京師開辦圖書館,圖書館的名稱為京師圖書館,並且確定了經費籌撥、稽查和設立數量等事宜。九月九日,宣統皇帝御批興建京師圖書館,四品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為首任監督,館舍設在北京什剎海北岸廣化寺。隨後陸續開辦儲藏館舍,採集中外圖書。宣統二年(1910年),學部奏准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確立圖書館的宗旨是:「保持國粹,造就通才,以備碩學專家研究學藝、學生士人檢閱考證之用。以廣徵博採,供人瀏覽。」同時就各項事宜作出規定,並且將書籍分為兩類:一類存檔,一類供閱覽。

顯然,開創初期的京師圖書館,遇到了種種困難。在建館過程中功不可沒的軍機大臣張之洞,深刻認識到「經籍散佚,征取良艱,部款支絀,搜求不易」。他很擔心國內善本流失海外,假如不搜羅保存,數年之後,中國將「求一刊本經史子集而不可得」。所以提出,在圖書館開辦後,如有報效書籍及經費者,應分別請獎,以示鼓勵。

這篇《徵求書籍啟》的頒布,很可能與之有關聯。

「本館椎輪經始,難揚學海之波;廣內藏余,僅抱文津之舊。箱羅蠹簡,愧二酉之儲藏;書問龍城,待六丁之攝取。」作為京師圖書館,當然希望像大酉小酉二山,洞中藏書千卷。可惜始創之時,意欲學海揚波,一切都捉襟見肘。企望海內碩彥名家,像晏子那樣鑿楹納書,藏守書籍以傳久遠,像李泌那樣搜書藏書,甚至出乎其上。文章言辭坦率真誠,又不失書生意氣。「庶幾字經三食,猶留脈望之仙;書擁百城,不忝小侯之號,儒生講經,得窺虎觀之異同;士女觀摩,復見鴻都之填咽。」所有這些,就是京師圖書館的祈願了。

全部文字無非是圍繞「徵求」二字,卻顯得如此清麗高雅,謙而不卑,為而不矜,分寸感把握得何其好。

有資料表明,《小時報》將其刊載的1919年,38歲的張宗祥由魯迅推薦擔任京師圖書館主任(館長)。《徵求書籍啟》是不是與張宗祥有關?尚待考證。究竟是誰的作品?也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在京師圖書館任職時,張宗祥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對中國古籍及其刻布流傳、版本分目、分類管理做了系統研究。在整理敦煌寫經七千餘卷時,發現古人喜歡書寫素絹,實際上是愛用光紙的緣故。二是編寫《京師圖書館善本書目》,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參考書目。三是校訂了《嵇康集》。

愛書者,人亦愛之。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書店裡的趣聞
中國史上第一部禁書《剪燈新話》裡面都寫些什麼?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