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18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

2018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

導語:小M準備了2018年度心血管領域研究盤點,以饗讀者。

2018年就要過去,2019年的鐘聲就要敲響,我們又要跨入「心」的一年。讓我們一起看看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心血管領域的亮眼研究吧。

【1】JAMA:新型P2Y12受體抑製劑替格瑞洛顯著改善CABG預後

doi: 10.1001/jama.2018.3197.

隱靜脈橋(saphenous vein graft,SVG)目前是中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最常應用的血管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接受CABG後主要心血管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仍然較高,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SVG發生閉塞。

發表於JAMA的DACAB臨床研究顯示,在無額外出血風險的情況下,阿司匹林 新型P2Y12受體抑製劑替格瑞洛的治療方案,與阿司匹林單用相比,能顯著提高CABG後患者SVG的通暢率,並且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發生率。

該研究結果的發布,有力的證明了替格瑞洛在治療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方面的優越性,給廣大臨床醫師在治療CABG後患者SVG閉塞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2】JACC:PTSMA治療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效果評估

doi: 10.1016/j.jacc.2018.09.064

經皮腔內間隔心肌化學消融術(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是近年來治療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一種新的介入治療方法。

發表於JACC 的一項研究納入了2000年5月至2017年6月間接受PTSMA治療的952名患者(平均年齡55.7±14.9 歲,男性佔59.2%),旨在評估PTSMA後患者預後。

研究結果顯示,PTSMA具有持續的癥狀改善和良好的長期存活率。對於HOCM患者,PTSMA安全有效,或可作為外科治療外的第二選擇。

【3】Cell:激活GPR68的藥物或可以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doi:10.1016/j.cell.2018.03.076

機械轉導在血管生物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血液流動介導的擴張(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可以讓醫生知道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FMD的損害是內皮功能障礙的標誌,也是多種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前兆。

發表於Cell的一項研究報道,研究人員鑒定出GPR68是小動脈內皮中必不可少的流量感測器,並且是心血管病理生理學中的關鍵信號傳導成分。對於GPR68有激活作用的藥物或可以應用於心血管疾病的治療。

【4】JACC:新型THV能夠改善患者預後

doi:10.1016/j.jacc.2018.09.014

新型經導管心臟瓣膜(transcatheter heart valve, THV)用於治療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

發表於JACC的一項研究,評估了患者接受新型THV系統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後的1年結果。本次多中心臨床試驗共納入941名患者(82.4±5.9歲,女性佔65.7%),主要終點事件是術後1年的全因死亡率,次要終點事件是臨床預後和心超指標。

研究結果顯示,術後1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心梗發生率分別是 12.1%、6.6%和2.5%。新型THV在術後1年的死亡風險和卒中風險均較低,血流動力學的指標也較好,這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更佳選擇。

【5】JAMA :早發性房顫與TTN基因突變有關

doi: 10.1001/jama.2018.18179.

房顫是一種十分複雜的心律失常,對於房顫的病因,還沒有十分肯定的答案,但自從1874年發現後,研究人員就從未終止過對其發生機制的探索。通過臨床分析與觀察, 房顫與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關係。

發表於JAMA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開展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發現早發性房顫與TTN基因LOF突變相關。該研究持續時間為2014年-2017年,2781名患者參與研究,平均年齡48.8歲,基因篩查的覆蓋率達到99.1%。

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於對照人群(1.1%),房顫患者存在至少1個TTN-LOF突變率為2.1%。早發性房顫患者中攜帶TTN -LOF突變的比例與發病年齡成反比,6.5%的30歲以前發病人群攜帶LOF突變。通過1582例早發性房顫與對照者的比較研究證實,TTN-LOF突變與房顫相關(OR=2.16)。

【6】Heart:結婚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

doi: 10.1136/heartjnl-2018-313005

多數心血管疾病(80%)可以被歸結於已知的風險因素:年齡、性別高血壓、高膽固醇、吸煙和糖尿病。研究人員希望探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影響因素。

一項最近發表於Heart的研究顯示,婚姻也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研究人員收集了1963年至2015年間發表,涉及超過2000萬42-77歲的來自歐洲、北美、中東、亞洲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人群的相關研究。

匯總分析後發現,與處於婚姻狀態的人相比,未處於婚姻狀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從未結婚的人死於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也升高。儘管是否結婚對中風後的死亡風險無明顯影響,但是心臟病發作之後,未結婚的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升高了42%。

【7】JAMA:RAS抑製劑可改善主動脈瓣置換患者預後

doi: 10.1001/jama.2018.18077

發表於JAMA一項研究共納入21312名TAVR患者,其中39.7%接受出院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抑製劑治療,參與者平均年齡82.4歲,女性佔48.1%。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出院一年後心力衰竭死亡和重新入院,次要終點為堪薩斯城心肌病健康評估(KCCQ,0-100,分數越高,健康程度越高)。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TAVR患者出院後進行RAS抑制治療有助於降低心衰住院及死亡風險。RAS抑製劑可逆轉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後左室重構,改善患者預後。接受RAS抑製劑治療的TAVR患者死亡率、心力衰竭和再入院風險顯著降低。

【8】Circulation:血壓維持130/80mmHg或可在10年內顯著預防CVD事件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5640

2017年AHA/ACC高血壓指南發布了新的降壓治療目標,即從以前的140/90mmHg降低到130/80mmHg。發表於Circulation的一項研究指出,實現並維持2017年ACC/AHA發布的降壓治療目標後,在未來10年,預估的心血管疾病事件可減少330萬。

這項研究使用了幾個當代基於人口的資料庫進行了這些預測。該研究通過NHANES資料庫評估了高血壓人群規模的大小,通過REGARDS資料庫預估了可能發生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數量。然後對42項隨機降血壓臨床試驗共計14多萬例參與者的數據進行薈萃分析,評估了實現和維持不同的血壓治療目標可能帶來的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此外研究人員還指出,「雖然強化降壓目標對降低心臟病發作、卒中和心力衰竭風險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時可能出現輕微、短暫副作用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醫療服務人員和患者一起就提高藥物劑量或添加新藥物,以達到較低目標的獲益和風險進行溝通並共同決策是非常重要的。

【9】Eur Heart J:研究人員揭示紅肉飲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原因

doi: 10.1093/eurheartj/ehy799

近日,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誌上的一篇膳食干預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紅肉飲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原因。

血液中高水平的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能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幫助預測個體未來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相比將白肉或非肉類作為蛋白質來源的飲食方式而言,將富含紅肉的飲食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或會明顯增加機體中循環TMAO的水平。研究者還發現,腸道菌群在消化紅肉、肝臟等其它動物產品時也產生TMAO,長期攝入紅肉會增加腸道菌群TMAO產生量,並降低腎臟排出TMAO的效率,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10】JACC:Gal-3水平變化和心衰、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風險相關

doi: 10.1016/j.jacc.2018.09.076

半乳凝素3(Gal-3)是一種分子質量為29~35ku的可溶性的β-半乳糖苷結合蛋白,最近Gal-3在心力衰竭的發生髮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關注。發表於JACC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報道Gal-3水平變化和心衰、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風險相關。

該研究納入2477名受試人群進行了兩次血漿Gal-3的測量(1995-1998和2005-2008),並通過線性回歸模型評估影響Gal-3變化的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以下臨床因素與Gal-3的增高相關:年齡、女性、高血壓、糖尿病、BMI、慢性腎臟疾病和心衰(p

【11】JACC: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的DES植入改善不良事件發生率

doi: 10.1016/j.jacc.2018.09.013

藥物洗脫支架(DES)是利用裸金屬支架平台攜帶(載)抗血管內膜增生的藥物,在血管局部洗脫釋放,有效抑制支架內膜增生,以預防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發表於JACC的一篇研究顯示,與血管造影相比,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DES植入後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更低。

該研究納入1448名需要接受DES植入的患者,隨機1:1分成IVUS組和血管造影組,主要終點事件是術後12個月的靶血管衰竭(TVF),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關心梗和靶血管再生(TVR)。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12個月後,60名患者發生TVF(4.2%),其中IVUS組21名(2.9%),血管造影組39名(5.4%)。在IVUS組,TVF發生在1.6%的技術成功患者中,在技術不成功的患者中發生率為4.4%。

【12】Circulation:體重指數(BMI)與年輕人的心血管健康也密切相關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3278.

一直以來,身體質量指數(BMI)被認為與中年至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相關,但在年輕人中尚未進行過研究,也無詳細的心血管表型。發表於Circulation的一篇研究顯示,即使是在年輕人中,高BMI也影響心血管健康,特別是增加血壓和左心室質量指數。從年輕時即開始控制BMI有利於年長時的心血管健康。

該研究使用了基因型重複分析(RbG),它是一種能夠在較小的研究中收集精確的表型測量數據,同時又能保持統計能力和因果推斷能力的方法。研究人員綜合採用傳統的多變數回歸分析、孟德爾隨機化(MR)和亞樣本RbG方法來評估BMI對來年輕健康受試者的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根據MR和RbG分析,BMI越高導致年輕人的血壓和左心室質量指數越高;高BMI增加卒中風險和心輸出量。

【13】Eur Heart J: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竟然作用不大

doi.org/10.1093/eurheartj/ehy813

近日,心血管領域權威雜誌Eur Heart J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檢索了電子資料庫中比較阿司匹林與安慰劑(或對照)在沒有明確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受試者中療效的隨機試驗。

該研究共納入157248名受試者,平均隨訪時間為6.6年,主要療效結局為全因死亡率,而主要安全性結局是大出血。

研究結果顯示,在沒有明確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中,阿司匹林與全因死亡率的降低無關;然而,它與大出血的發生率增加有關。阿司匹林與較低的心肌梗死發生率有關,但這一結果的異質性相當大(I2=67%),並且當將分析局限於最近的試驗時,這種效應不再明顯。需要重新考慮常規使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的作用。

【14】Circulation:PM2.5竟可增加心衰風險!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4856.

霧霾已經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一個嚴重問題,發表於《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顯示,PM2.5會增加心衰風險!

該研究納入3920名無心血管疾病受試人群,46%為男性。評估包括顆粒物和二氧化氮在內的空氣污染物暴露,進行心臟參數和心血管MRI測量。暴露中位持續時間5.2年,MRI檢查間隔0.6年。之後擬合多變數線性回歸模型,評估各種混雜因素校正後的心臟參數與交通相關污染物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在無心血管疾病的廣大人群中,在粒徑<2.5um的顆粒物和二氧化氮中的暴露情況與心室擴張、心室重構相關,增加心力衰竭風險。

【15】JACC:血漿膽固醇流出量是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子

doi: 10.1016/j.jacc.2018.09.080

血漿膽固醇流出量是一個獨立於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的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生物標誌物,發表於JACC的一項研究顯示,血漿膽固醇流出量在急性心梗患者中與死亡率呈明顯負相關性,且獨立於HDL膽固醇和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

該研究對1609名因急性心梗住院的患者進行了血漿膽固醇流出量、膽固醇酯轉移蛋白(CETP)活性、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檢測,主要終點事件是全因死亡率。

經過平均1.9年時間的隨訪,發現在一個包含年齡、性別和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模型中,血漿膽固醇流出量是生存率的強預測因子,與血漿膽固醇流出量降低的患者相比,血漿膽固醇流出量升高的患者的死亡率明顯更低。


來源:梅斯醫學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分享#

參考文獻:

[1]Zhao Q , Zhu Y , Xu Z , et al. Effect of Ticagrelor Plus Aspirin, Ticagrelor Alone, or Aspirin Alone on Saphenous Vein Graft Patency 1 Year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2018.

[2] Angelika Batzner, et al. Survival After Alcohol Septal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J].JACC,2018.

[ ]Jie Xu, et al. GPR68 Senses Flow and Is Essential for Vascular Physiology. [J].Cell,2018.

[4] Lars S?ndergaard, et al.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With a Repositionable Self-Expanding Prosthesis.[J].JACC,2018.

[5] Seung Hoan Cho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itin Loss-of-Function Variants and Early-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J].JAMA, 2018.

[6] Wong CW, et al. Marital statu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Heart, 2018.

[7] Taku Inohara et al. Association of Renin-Angiotensin Inhibitor Treatment With Mortality and Heart Failure Re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J].JAMA,2018.

[8] Bress Adam P.et al. Potenti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ents Prevented with Adoption of the 2017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Blood Pressure Guideline. [J].Circulation,2018.

[9] Wang Z, et al. Impact of chronic dietary red meat,white meat,or non-meat protein on trimethylamine N-oxide metabolism and renal excretion in healthy men and women.[J] .Eur Heart J. 2018 .

[10] Anahita G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 in Galectin-3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Outcomes.[J].JACC.2018.

[11]JunJ Z et 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Versus Angiography-Guided Drug-Eluting Stent Implantation.The ULTIMATE Trial.[J].JACC.2018.

[12] Kaitlin H, et al. Assessing the Causal Role of Body Mass Index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Young Adults. [J].Circulation. 2018.

[13]Ahmed N Mahmou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meta-analysis and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Eur Heart J.2018.

[14] Nay Au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ardiac Morpho-Functional Phenotypes. [J]. Circulation. 2018.

[15]Maryse G et al. Association of Serum Cholesterol Efflux Capacity With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CC.2018.

梅斯小可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梅斯醫學MedSci 的精彩文章:

JCO:利妥昔單抗時代濾泡性淋巴瘤死亡原因:隊列匯總分析
JAMA:TTN基因LOF突變與早發性房顫

TAG:梅斯醫學Med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