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18 0ff JOYA展覽回顧五:Pre-texto

2018 0ff JOYA展覽回顧五:Pre-texto

Pre-texto

我們將現實和謊言交織在了一起。

Off JOYA 2018展覽回顧文五

這是我們Off JOYA展覽回顧文的最後一篇推文了,這個展覽介紹完後,2018JOYA的內容UcIc君也與大家分享得七七八八了(終於趕在2018年結束之前向大家報告完畢啦!)。

這篇回顧文不僅僅是帶大傢伙了解四位參展藝術家在這個展覽中所呈現的作品,也包括了她們作品創作的心路歷程,除此之外,UcIc君還特別會介紹一下本次展覽空間的特別之處,及其諸多細節的窺探。

Isabel的洗衣房工作室

第五個與大家分享的展覽Pre-texto與第四個展覽「危險」女性一樣(戳鏈接),也是一個有著特別布景和場地設置的獨具匠心的展覽。四位參展藝術家來自不同的國家,但現在都定居在馬德里。同為藝術首飾的愛好者,同為工作狂,同為「馬德里人」,她們趁著今年在巴塞羅那的JOYA首飾節的浪潮,奔涌到一起,決定在Off JOYA期間一起舉辦這個展覽,希望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時也會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道中人。

舉辦展覽的五人分別是來自阿根廷的Gimena Caram,Marta Herradura是馬德里當地人,Sandra Pampin來自委內瑞拉,Katerin Taipe來自厄瓜多,這群舊馬德里和新馬德里人將展覽設置在了El Lavadero——一個曾經是自助洗衣房的公共空間里,而現在則是來自委內瑞拉的Isabel Herrera掌管的首飾工作室和作為居所的家中。整幢房子的內部都是木質結構,沒有太多的窗戶,自然光並不很充足,但是裝置了各種各樣的吊燈、檯燈,也使得這個原洗衣房別有一番風味。有人也許會說它又臟又亂,昏暗而且有點灰濛濛的感覺。但是UcIc君覺得這裡好像裝滿了故事,有很多的東西,有很多的故事沉澱、生長在這裡,令人想要不斷地往裡走,想去一探究竟。UcIc君的每一次抬頭,每一次轉身,每一次觸摸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小物件和小細節(稍後放圖供大家欣賞)。

Isabel的洗衣房工作室入口處的前半個房間是工具和設備齊全的首飾工作室,它對外開放,首飾製作者和體驗者可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使用工作室的工具、設備、空間來這裡製作作品,也可以得到Isabel的指導。工作室室內保存了大部分過去洗衣房的格局,Isabel將舊物件堆砌在了閣樓上,平時用不上,就權且當做裝飾吧,也算是Isabel對洗衣房的過往的一份敬重。

工作室入口處

photo by UcIc君

堆砌在閣樓上的舊物件

photo by UcIc君

工作室的部分設備

photo by UcIc君

往裡走,在主工作台的旁邊有一個入口,那個入口正是Isabela的工作空間與生活區域的「分水嶺」。

這道門隔開了Isabel進行首飾創作的工作室和她個人生活的客廳

photo by UcIc君

一踏入客廳,左手邊就是Isabel的吧台

一天工作完,當然是先喝一杯啦~

photo by UcIc君

底樓的前半部分是工作室,後半部分里主要是Isabel的客廳區域,

而圖片中的這個區域多是各類手工藝作品的陳列,

其中以各類首飾作品為主。

photo by UcIc君

每個轉角都有個落地盆栽和一些實用的舊物件

photo by UcIc君

在這隔著一道門的後半段是Isabel的客廳,有吧台、落地大盆栽、老式的打字機、電話機、各種風格的桌椅、古堡風的簡約式蠟燭吊燈、數不盡的各式玻璃杯……還有各種千奇百怪令UcIc君差點忘了此行目的的奇怪物件。Isabel的這個客廳簡直就是一個還算寬敞的古董傢具店。

從工作室到客廳兩邊的牆壁和正中間都一路擺放著各類陳列櫃,用於展示Isabel自己的和當地的首飾藝術家的作品,這個過去的洗衣房現在除了首飾工作室和Isabel的家等功能之外,還充當著一個首飾店鋪的角色呢。

部分陳列櫃,

及展示的藝術商品

photo by UcIc君

走進Isabel的客廳後,我們徑直來到這次pre-texto的展覽區域,主人家的木質大餐桌被用來展示四位藝術家作品。平時用來照耀美味食物的大吊燈也被精心地布置了一番,配上了與作品息息相關的介紹紙頁。

pre-texto的展覽區域

photo byMartin Cotella

說到標題Pretexto,UcIc君不懂西班牙文,但這個單詞形似「前言」,pre-text,意寫在一段話前面的話。彷彿在暗示著這一系列作品是四位藝術家創作之路的起點,如果活到老,創作到老,如果把一生化作一本書,那麼今天展覽的作品只是一個最開始的一個章節,路漫漫,她們在路上。或許這個單詞還暗示四位藝術家創作之路的共同點源於文字,因為書是伴隨她們一路前行的工具。

到底這個作為展覽主題的西班牙文單詞意味著什麼呢?帶著諸多的疑問,UcIc君將穿插著藝術家們的對於一些問題的回復,一點一點向大家揭露她們的創作過程以及她們展出的作品。

Pretexto是什麼?

這個標題是如何得來的呢?展覽的藝術家們是這樣回答UcIc君的:「展覽標題Pretexto翻譯成英文是pretext(託詞),正如字面上的解釋,用些什麼掩蓋真實的意圖,作為做其他一些事的借口。「前言」是很多人從單純的字母組合方面對這個單詞的錯誤理解。本次展覽我們將這兩個真實和虛構的定義被融合在了一起,我們以藝術表現為託詞,選擇用鼓舞人心的文字去創作,並且分析解釋它們,直到創作出一件三維立體的作品來。所以』pre-texto』是一段開頭的文字,也是我們聚在一起工作的託詞。另一方面,從另個語源學的角度來說,『pretext』(來自於拉丁文praetextum),意思是裝飾物,正如字面解釋,將事物在我們面前組合編造,因而意譯為裝飾。

既然書和文字在她們的作品中佔據重要的意義,UcIc君就請她們分享下對她們產生如此重要意義的心靈作家都是誰,她們是如何將靈感來源轉化為觸摸得到的作品的,在製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等等。

Gimena Caram

title: Los Cíclopes, 2018

necklace

material: copper

106 x 20 x 2 cm

fromRayuela serie

photo by UcIc君

對於Gimena來說,她的靈感來源於阿根廷作家Julio Cortázar的小說Rayuela(英文譯為Hopscoth,《跳房子遊戲》)。Gimena解釋道:「Rayuela一書暗示著讀者需要積极參与進閱讀中來,這是一本開放式的片段型的有趣小說,它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的混亂,那種無序又是無法言語的。小說的框架結構很散漫,讀者可以有各自不同的解讀,也可以從任何一處開始閱讀。作者講述了許多不同的場合,我們閱讀和聆聽的順序會決定我們對這本書的理解。」

title: étienne, 2018

necklace

material: copper

60 x20 x 4 cm

fromRayuela serie

photo byMartin Cotella

根據書本的啟示,Gimena為這個系列的作品命名為Rayuela,這個系列包含的所有作品是她個人沉澱過程的一個總結。在作品的創作過程里Gimena將作者創造的虛構世界與自己所處的物質世界結合了。

title: La Maga II, 2018

necklace

material:copper and textile

45 x 20 x 4 cm

fromRayuela serie

photo by Irene Medina

在製作的過程中,Gimena將作品設計成循環周期的概念,而循環的主角就是火。作品材料的選擇也很重要,畢竟那是她靈感的一部分,也是一表達自我的一種挑戰。每一件作品裡相互銜接的部件如文章的章節般相互連接,以此來傳達信息,而傳達了什麼信息取決於觀察者自己的解讀了。

Gimena嘗試將她欣賞的文字中表達的混亂和機遇以自己的理解轉化成作品去表達,給出自己對「混亂」和「機遇」的解釋,並將創造者和佩戴者之間的關係保持開放的狀態。她的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力量,但同時也有它們的變通性,給人一種脆弱性和剛強性混合的感覺。人們可以和作品建立起一種私人的聯繫。

Marta Herradura

title: Pensamiento Tres, 2018

necklace

material: silver 925 with oxidation and bobbin lace

8 x 8 x 4 cm

fromPensées serie

photo by UcIc君

對於Marta來說,她的靈感來源於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作家Blaise Pascal撰寫的PENSéES「Thoughts」(《思想錄》),這是一本以文字片段形式記載 的關於神學和哲學的書籍。

Marta解釋說:「在這本書的第一部分里,描述了關於數學思維和知覺思維不同之處,Pascal表述了情感和智力,或者說是激情和理性的不同,可以通過信仰來解決。所以,我的作品是圍繞著以時尚,建築以及數學和集合為象徵的,非理性的美。前者和後者所屬於非常不同的領域,但有趣的是,幾個世紀以來,它們都相互關聯和相互結合著,由此創造出了在精緻的線圈上的小型建築構造。因而這些小教堂正是象徵著不同主體通過信仰的結合。」

title: Pensamiento Dos, 2018

necklace

material: Silver 925 with oxidation and bobbin lace

8 x 8 x 4 cm

fromPensées Serie

photo byMartin Cotella

Marta在創作的思考過程中總是嘗試把相互對立的想法、物件、概念或是材料結合在一起,因為她喜歡看到兩種對抗性的元素在她的結合下對話,溝通交流,然後混合成一個全新且漂亮的新形式。Marta總是在嘗試將這些想法可以轉化為現實。

title: Pensamiento Dos, 2018

necklace

material: Silver 925 with oxidation and bobbin lace

8 x 8 x 4 cm

fromPensées Serie

photo by Irene Medina

在Marta的製作過程中,她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將幾何的構架與非幾何形狀的線軸蕾絲結合在一起。她希望兩個部分可以在它的作品裡相輔相成,共同存在,雖然處於一個相對的「立場」,但它們且依舊相互理解,並完好共存。嘗試將兩個如「水火不容」的材料放在一起,好似一場戰役,是極艱難的,因為金屬的構架是已經是穩定的了,但線軸蕾絲是一種古老的蕾絲,它是手工製成,因而它就絕不是完美的。最終,從Marta完成的作品裡,她展現了金屬幾何框架的不完美處,而作為紡織品的蕾絲那部分看上去完美無比。

正因為Marta的製作過程像是在蕾絲上建造教堂,所以她的創作更像是一個與建築有關的計劃,因而她漸漸不再覺得蕾絲只是簡簡單單的蕾絲或是金屬構架,它們是整個建築計劃的一部分,就像是裙襯一樣。每個部分突然之間理解了彼此存在的意義,開始了分工合作。它們互相之間非常的不同,但它們好像又同意且理解彼此,心心相惜,由此產生出了一種共鳴。

Sandra Pampin

title: Olivia, 2018

brooch

material: Alabaster, 925 silver and stainless steel

12 x 3 x 4.5 cm

fromInvisible Cities serie

photo by UcIc君

對於Sandra來說,她的靈感來源於義大利作家Ital Calvino的小說Invisible Cities(《看不見的城市》)。

Sandra解釋說:「Armilla之所以喜歡這個城市的願意我不得而知,也許是因為它未完成,也許是因為它已消逝,也許因為城市不可言說的魔力,也許只是作者的一時興起。不變的事實是,這裡沒有牆壁,沒有房頂,沒有粗野的人:沒有任何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城市的元素,除了垂直升起的水管,那裡本該有垂直生長的房屋,住滿了粗魯無理的人:如叢林般密集的水管帶來淋浴、水柱等。」

title: Azalea, 2018

brooch

material: Alabaster, 925 silver and stainless steel

7 x 10 x 2.5 cm

fromInvisible Cities serie

photo byMartin Cotella

Invisible cities是在現實生活與虛構空間之間的一段旅程,是對一個地方的感知和居住在那裡的感覺之間的旅行,是作為我們需求的持續反映而物化的生命層次和時代。

在Sandra創作的作品裡她嘗試展示她個人對真實及慾望之間微妙聯繫的看法。她選擇用破壞性或未完成的畫面進行表達,因為這些畫面隱藏了作為領土的條紋大理石的美和支撐它的城市結構的輕盈。

title: Armilla, 2018

brooch

material: Alabaster, 925 silver and stainless steel

12.5 x 4 x 2.5 cm

photo by Irene Medina

在Sandra製作的過程中,她最關注的是她一系列的胸針作品裡所表述的輕盈感,看上去脆弱的材料及構架。支撐作品的各個元素之間產生的張力反映了Sandra前期對這些材料的研究和發現的研。作品中的每個連接處都是冷處理,儘管結合面都極小,但這樣有助於維持金屬的硬度,為條紋大理石的表層透明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而大理石與背後的布料有少許的分離使得光線可以穿透作品,將它的美感最大化。

Sandra是從塑造條紋大理石開始整個系列的創作的,通過對這個特別的材料的嘗試,Sandra想要創造出一個她的領土,在這塊領土上整個城市可以以金屬線為地基。反之,關節、結構、框架、體積與開放空間懸掛著石頭,彷彿像其就在受重力作用一樣,在光線下顯露出其複雜的結構和微妙的透明度。

Katerin Taipe

title: Mercado Celestial, 2018

brooch

material: Silver 950 ml. and Menilito opal

23.5 x 17 x 4.8 cm

fromThree Enclosuresserie

photo by UcIc君

對於Katerin而言,她的靈感來源於在法的華裔院士、作家、詩人、書法家Fran?ois Cheng(程抱一)所撰寫的The Way of Beauty: Five Meditations for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Katerin解釋說:「作者描述五種有關於美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及其與神聖的直接聯繫的思維類型,在對於這本書的理解上,我製作了3件作品,命名為『The Three Enclosures/ Sān Yuán(UcIc君註:三面圍城/三垣)』,它們將自然界中雜亂構造的美感與規則的幾何形聯結在一起,將我們內心中的混沌帶到宇宙空間里,並且解釋了對於我們而言神聖的意義。」

title: Recinto Prohibido Púrpura, 2018

necklace

material: Silver 950 ml., fine silver and Menilito opal

23.5 x 17 x 4.8 cm

fromThree Enclosuresserie

photo by Martin Cotella

「The Three Enclosures」(三垣)講述的是物件的內在美以及困於身體內的內在美。因而Katerin希望通過最為簡化的方式,將乾淨利索的幾何形狀用金屬製作出來,並與雜亂自然形態的硅乳石形成鮮明對比,以及兩個元素作為自然的一部分是如何相互交融作用的。從一方面來說,我們的社會就和幾何一樣,社會設定了我們必須遵循的準則,把我們困在監獄裡,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促使了我們去發現表達物體的內在美,從內而發地創造出一個可以無限延伸的宇宙。這正表達了到了令Katerin感慨頗深的「The Three Enclosures」(三垣)。

title: Palacio Supremo, 2018

necklace

material: Silver 950 ml. and Menilito opal

25.5 x 14.5 x 5.1 cm

fromThree Enclosuresserie

photo by Irene Medina

在Katerin的製作過程中她最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在金屬的構架里,在不使用傳統工藝(如穿洞、使用膠水)的前提下牢牢固定住硅乳石,對於此,Katerin想到的是她閱讀的文字中關於混沌和人們內心邪惡力量影響的片段,於是她嘗試了另一種傳統的首飾工藝,叫做「Pala Catalana」(clip on,首飾製作中一種合口的製作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Katerin繼續解釋到,這主要是一種製作耳飾的工藝,她重新審視了這個工藝的過程,通過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需求,於是終將把她的石頭固定在了金屬里。

從製作的一開始Katerin的側重點就是通過作品反應出不知名的礦石的美,從寶石學的角度來說,這些礦物都不會受到喜歡和關注。但是從書中讀到的文字幫助Katerin去貫穿兩者:未經雕琢的原始材料和關於靈感的神聖和美麗,以此她創作出代表了「三垣」的隨身攜帶物件,發掘出那些被層層包裹起來的,具有內在美的事物。

photo by Martin Cotella

敘說完四位藝術家的作品,UcIc君也問四位藝術家,前來參觀的訪客中有沒有留下令她們印象深刻的評價呢。她們說:「最令人可喜的回饋是,參觀者從我們的群展中感受到了一種和諧,即使作品都非常的不同,但是我們從很多方面保持了統一性,同時也展現了我們的個人特色。創意是將文學藝術融於一件事物的表現形式。每件作品都敘說了一段不同的心情,但又都展示著共同的元素。這顯然是一個團隊工作的結晶。」

photo by Martin Cotella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UcIc藝術首飾

精選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全球百貨商場2018聖誕櫥窗大PK,誰是你的心頭之愛
定位「精品原創」的yoo視頻正式發布,它代表了短視頻消費升級的最大可能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