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目擊了同一幕的兩個人,為何會有完全不同的記憶?

目擊了同一幕的兩個人,為何會有完全不同的記憶?

你是否也曾對此覺得奇怪,你和朋友明明一起經歷了同一件事,卻對發生的事情有著很不相同的記憶?為什麼人們對同一件事的記憶會如此不同呢?

我們都知道記憶是不完美的,在多數情況下,記憶差異或許無足輕重。但有的時候,它們能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在兩個人都目睹了一場犯罪的情況下。那麼什麼樣的因素導會致記憶上的差異?而我們又應該相信誰?

記憶有三個重要的方面:編碼、存儲和檢索。

編碼是我們將信息輸入大腦的方式;

存儲是我們長期保存信息的方式;

檢索是我們從大腦中獲取信息的方式。

這幾種方式上的因人而異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記憶。

記憶編碼

記憶的編碼始於感知,它是對從環境中獲取的感官信息的組織和解釋。感官信息(例如,燈光有多亮或聲音有多響)的顯著性很重要,但感知並不僅僅依賴於顯著性。相反,過去已經經歷的和預計在未來可能經歷的會強烈地影響我們的感知。這些效果被稱為自上而下的過程,對我們是否成功編碼記憶有很大的影響。

注意力是這種自上而下的過程中的最重要的過程之一——我們有選擇地關注世界上的某些事物,忽略其他事物。雖然有些視覺內容可以在付諸很少注意甚至不費吹灰之力的情況下就被感知或編碼到記憶中[1,2],但集中注意力對於感知和記憶是非常有益的。對一件事情在注意力上的差異會影響他們的記憶。例如,你對某支球隊的偏愛會使你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產生偏差。一項針對足球的研究就發現,球迷們更傾向於記住由對手挑起、而非自己球隊挑起的粗暴比賽[3]。

年齡也是造成記憶差別的原因之一,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記憶的情境進行編碼的能力也會隨之減弱[4]。在記憶中,情境是記憶的一個重要特徵。研究表明[5],與單獨關注一個事物相比,如果我們能同時關注事物本身以及它所處的情境,就能更好的記住它。例如,如果我們能同時注意鑰匙和鑰匙是如何被放在房間里的,就能比單獨關注鑰匙本身更好地對鑰匙的位置進行編碼。

記憶儲存

一開始,記憶會被編碼成短期記憶而被臨時性的存儲。短期記憶會迅速衰退,而且一次能存儲的信息量只有三四比特[6]。但是我們可以將更大的信息分成可管理的塊,以適應我們的記憶。以一組不容易被記住的字母順序為例:

C, I, A, A, B, C, F, B, I

它可以被分成容易記憶的段:

CIA, ABC, FBI

短期記憶中的信息是以一種高度易訪問的狀態保存的,因此我們可以將一些特性綁定在一起。例如言語上的複述(大聲或在腦海中重複誦讀這些詞)這一類的技巧就可以讓我們將短期記憶鞏固為長期記憶。長期記憶具有巨大的容量。根據上世紀70年代的一項研究標明,人類至少能記住1萬張圖片[7]。

如何鞏固記憶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記憶差別。許多研究都探討了如何才能改善記憶的鞏固。睡眠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8]。

一項研究發現,長期記憶也可以通過在學習之後立即服用咖啡因來增強[9]。研究中使用的是咖啡因片,以此來對劑量進行嚴格的把控,這項研究是建立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適量的飲用咖啡有益的基礎上進行的[10]。

記憶檢索

找回情景記憶(我們的事件記憶)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因為我們必須將物體、地點和人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事件。「舌尖現象」(例如話到嘴邊卻想不起來的現象)就是記憶檢索的複雜性的一個例證。舌尖現象是一種常見的令人沮喪的體驗,它指的是我們無法立刻檢索到儲存在長期記憶的某樣東西。

腦成像技術的出現意味著我們已經能識別出許多對記憶檢索很重要的大腦區域,但記憶檢索的運作全貌至今為止仍是一個謎題。記憶檢索因人而異的原因有很多。健康就是一個會影響找回記憶的能力的因素。例如,當我們頭痛[10]或處於壓力[11]之下時,記憶檢索就會受損。

檢索也受外部世界的影響,例如提問時的措辭也能改變我們調出記憶的方式。一項研究要求受試者觀看車禍錄像,然後讓他們判斷汽車的行駛速度。如果在提問時用到汽車「相撞」或「撞毀」這些詞時,人們對汽車速度的判斷比在問題中用到「挨到」和「碰到」這樣的詞的情況更快[12]。

記憶檢索也會受到在場的其他人的影響。當一群人一起工作時,他們往往會經歷協同抑制[13],這是一種整體上的記憶缺陷(相較於同一組人在各自工作的情況下,對記憶進行描述後,得到的匯總記憶而言)。協同抑制之類等效應凸顯了記憶差異產生的原因,也突出了目擊者證詞存在問題的原因。

值得慶幸的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導致了許多創新應用程序的發展,這些特別設計的應用程序旨在幫助目擊者和受害者存儲和保護他們的記憶。諸如此類的技術,還有記憶的編碼、存儲和檢索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當記憶發生差異時,我們應該相信誰。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ibf.edu.au/without-attention

[2] https://www.cibf.edu.au/you-can-memorise-faces-in-a-single-glance-without-trying

[3]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metacognition-and-the-mind/201406/selective-perception-and-attention-the-world-cup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8393216301178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515286

[7]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4640747308400340

[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4286

[9] 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ree-or-four-cups-of-coffee-a-day-does-you-more-good-than-harm-our-new-study-suggests-87870

[1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95901004882

[11]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25/11/2977.short

[12] https://www.simplypsychology.org/loftus-palmer.html

[1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9293627

撰文:Julian Matthews(莫納什大學認知神經學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理 的精彩文章:

超導、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因一個問題被聯繫了起來!
科學家發明了新的方法,能將物體縮放到納米尺度

TAG: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