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林散之90年的經驗,全在10首詩中……

林散之90年的經驗,全在10首詩中……

林散之先生書法獨步當代,他的詩名、畫名反被書名所掩。林老自我評價是詩第一。他自題墓碑也是:「詩人林散之」,可見詩在他的心裡的位置最高。他八歲開始學藝,十六歲從鄉賢范培開先生學書。弱冠後,從含山張栗廠先生學詩、古文辭。復從黃賓虹先生學畫山水。黃老誨之云:「凡病可醫,唯俗難醫。醫俗有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多,則積理富、氣質換;遊歷廣則眼界明、胸襟擴,俗病或可去也。」他敬聽之,遂研究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一本《杜臆》讀了十年,從平仄、押韻、藝術手法、境界等方面作了很深的探討。

他與江浦邵子退等詩友經常吟和,寫的詩有詠史、感時、遊歷、以及對詩書畫的頓悟。詩風淳古,語言典雅清新。有詩集《江上詩存》傳世,趙朴初、啟功為詩集作序。夫詩是書畫的靈魂,創作書畫,除了技法以外,更是表達作者的造詣、思想。詩思無涯,豐富的想像力,給書畫注入了深刻、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從林老「臨書十絕句」中可以得到生動、充分的體現。林老生平臨書的感悟也形象化地予後生以啟迪。

1

春來湖上坐坡陀,目曰湖中看水波。

風水相生浪自起,文章奇譎一天羅。

從孫過庭《書譜》中提到書法創作的最佳契機有五合:神晗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和也。林老喜歡遊歷,從大自然中悟出書法的道:風起浪生,自然成文。每天看水而不厭.猶如張旭看公孫大娘舞劍器一樣,從中l晤出了「技進於道」的「道」。於淡遠蕭疏中以簡勝繁,風神閑散,觸目可見。

2

風林力勁得天然,水靜沙明畫幾圈。

唯有平原具獨解,錐沙深處悟真詮。

平原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他提出書法有如錐畫沙的感悟,回想前幾年我與蕭平老師去貴州出差。在車上問起錐畫沙的效果,他講出自己獨特的感受:當錐深插於沙中向前運行,自然是中間最深。兩邊面上的沙有的掉到槽里出現參差不齊的邊緣,書法用筆鋒在畫中,由於在運筆過程中的提按與頓挫有如錐畫沙的效果。這有機的線條不是鉛絲,正如《書譜》中形容線條如「百歲枯藤」,通天然之妙理的奧秘是林老又用了風吹樹林的形象比喻,將風、樹之間的作用、對抗關係用於書寫時力通過肩、肘、指、筆傳到宣紙上.使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3

立功立德備殊途,打破藩籬是丈夫。

豎子成名山鬼笑。風蕭蕭兮一木孤。

古人講究立功、立德、立言。追求事業、學問的途徑雖然不同,但進於道的感悟是相通的,從事書畫藝術創作更是如此,但須先講法,如方法、技法、規矩。有了法,只是掌握了創作的技巧,還要加上自己的文化、理解、把技法作為抒發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進而到無法、無我的境界,這才能有獨特的藝術個生,不與他人雷同。書法自古以來。代有名家,要想使自己熱愛的書法成為藝術長河中的一座燈塔,就必須戛戛獨造,寫出我的風格。林老的書法正是精弘廣取,博採眾長,托古變法,成其一家面貌。

4

獨能畫我胸中竹,豈肯隨人腳後塵。

既學古人又變古,天機流露見精神。

林老的書法如成竹在胸,筆墨疏簡,技法多變,意境文雅,縱逸多姿。雖學古,探其風神雅緻,但絕不拘泥於某家某派,或究其形,或攝其趣、或擬其神,或擢其姿,獨畫「胸中竹」,不隨人後塵,天機中流露出一種古樸、瘦勁美

5

欲學庖丁獨解牛,功夫深淺在剛柔。

吾人用盡毛錐力,未入三分即便休。

莊子《內篇.養生主》庖丁解牛一篇中從解牛的技法而進乎道的提升與書畫藝術相通,庖丁對牛的骨骼了解的非常清楚。所以能達到刀在骨頭的縫隙中遊刃有餘的熟練程度。書畫是作者精氣神的體現,林老年青時學過拳術,晚年又打太極拳,一招一式毫不合糊。在緩慢的套路中講究氣在周身運行。他的書法沿著內家拳以氣運行、柔中見剛,剛柔相濟。「入木三分」用了王羲之寫書法的典故:據說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寫在木板上給刻字的人雕刻.卻發現他的墨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見他書法功力的深厚。

6

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更覺方。

此語我曾不自吝,攪翻池水便鐘王。

林老對從曲求直、意圓覺方的觀點,是「不自吝」的,他認為勤於實踐,鍥而不捨,「攪翻池水」,便能追步鍾繇和王右軍。他覺得曲直方圓互動、互變,乃至一切線條的變化都在對毛筆筆管的轉管、捻管、絞、翻,使筆鋒在紙上調鋒、筆在運行過程中保持中鋒、鋪毫活用。不必拘泥於一家之見,就可能熟能生巧、有所成就。

7

能於同處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

七子山陰誰獨秀,龍門跳出是真龍。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書法世家,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據說他兒子中以王獻之書法成就最大,雖受書法世家熏陶,但並未被同化.而是「能於同處求不同.成為山陰獨秀,跳出龍門的真龍」。與其乃父王羲之並稱「二王」,享譽後世。林老倡導「唯不能同斯大雄」。書家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領,寫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書法家。

8

斤斤鐵畫信難如,餓隸千秋早被誣。

何事先生鍥不舍,文皇不取小全書。

以柔軟的毛筆能寫出象鐵畫中鐵打的線條實在不易,尤其是用羊毫,就更難了。當年日本書法代表團看林老寫字,驚嘆之餘,拿起林老的筆也想寫幾個字,結果筆毛柔軟,一按就倒;墨水蘸多了,宣紙上又湮化成墨團。由此知道林老高深的筆墨功夫。林老瘦勁、挺拔的線條,猶如鐵畫中打出的鐵畫銀鉤.非數十年鍥而不捨的精神,無以達此境界

9

乾乾几案筆頭奴,窗月娟娟笑煞余。

猶不甘心於寂寞,當門濡墨寫桃符。

林老生前於書法簡直是「生命以之」。他常年伏案搦管,孜孜不息,不無幽默化的稱自己成了「筆頭奴」,連娟娟窗月也笑他痴心翰墨,不甘寂寞。每當春節前鄉親們去請他寫春聯,總是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即使他成了名。字值錢了,他也樂此不疲,其人品藝德,有口皆碑。

10

若問書家筆法珍,此中力量轉乾坤。

請看雨後泥行處,曲折牆邊屋漏痕。

孫過庭《書譜》云: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這是點畫與自然相合。關於筆法,林老自有妙晤:他要人看車轍印在泥淖中的雨後泥:他要人看從屋上漏下的雨水如斗折蛇行,快慢協諧的「屋漏痕」。於自然中領悟自然的化機、筆法的真諦。書法之道,只有筆墨技巧是不夠的,技巧是屬於形而下的手藝,如何使「技」進於形而上的「道」,賦予作品「含道映物」,藉以與自然物象「神遇而跡化」。這是林老終生為之奮鬥,所取的書法的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名粹 的精彩文章:

他是董其昌的書法老師,專研二王 字字逼古!
這10個字,筆劃雖少,寫好很難

TAG:書畫名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