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佛教與世俗文化的交融,從雲岡石窟造像可見一斑

佛教與世俗文化的交融,從雲岡石窟造像可見一斑

佛教文化與世俗文化交融,從而使得石窟造像有了世俗性、人間性,如佛陀涅槃與民間喪葬習俗的融合。

第十一窟西壁中層佛龕

佛陀涅槃圖僅見於第11窟西壁第三層南側坐佛龕下部、第35窟東壁龕楣南側、第38窟北壁。其中第11窟西壁佛涅槃造像雕刻為:佛頭南腳北,平躺仰卧床上,兩臂於身側平伸,兩腳呈八字狀,床大小與佛身等長,床頭、尾有聖樹枝葉向內合,遮蔽佛身。

第十一窟西壁中層佛龕 局部

佛頭前腳旁各有一弟子作站立撫頭和跪地抬腳狀。從構圖來看,抬頭、腳的弟子頭在同一水平線,結合其站和跪狀推測有兩種情況:一是床頭高,床尾低;二是床若等高,那麼床頭站立弟子則為童子(如果是成人需彎腰或下蹲,床頭弟子造像並未彎腰或下蹲),床尾應是成人弟子。

第十一窟西壁中層佛龕 局部

第一種情況成立的話,可能受民間棺槨頭大腳小的影響,如大同齊家坡北魏墓東西橫置棺槨形制「棺西頭寬大,東頭窄小,大頭頂部前傾」,南北側板前高後低,頭擋、足擋平面呈梯形。另外考古發現北魏有很多石棺床,有的屍體直接仰面直肢置於棺床之上,如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12。雲岡佛陀涅槃圖這種平躺仰卧葬俗,也可能與北魏石棺床葬俗有關。

《大般涅槃經》載佛「右脅而卧如彼病人」,但云岡石窟佛涅槃是仰卧直肢如俗人亡狀。不僅第11窟西壁佛涅槃造像是仰卧狀,而且第35窟東壁佛陀頭南腳北仰面卧,周圍有5位披頭散髮面露哀色的俗裝弟子。第38窟同樣中層佛陀頭東腳西仰面卧,身體上方也有5位舉哀弟子,上層5位神態淡定的禮佛比丘,下層有6位供養伎樂天。考古發現,北魏早期墓葬鮮卑有俯身葬,後來演變多為仰身葬,雲岡石窟晚期出現的佛涅槃仰卧造像與北魏晚期民間仰身直肢葬習俗吻合,正是世俗生活對佛教造像的影響。

第七窟後室南壁上層西側佛龕

佛教神聖造像與民間世俗生活的結合,使得枯燥深奧的教義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宣傳佛理。金愛秀認為「漢魏以後,在皇室、貴族、大臣的喪葬中常用鼓吹助喪」,北魏沿襲。

原文作者:彭栓紅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2月刊《雲岡石窟造像體現佛教與世俗文化交融》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內填琺琅累絲盒
哥窯青釉海棠式花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