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截超音速導彈的難點有哪些?速度太快反應時間短,還能機動躲避
到今天為止,反艦導彈已經走過了超過七十個春秋,從原先的傻大笨粗發展到了現在的靈活機動。無論是射程、威力、精確度還是飛行速度,反艦導彈都不是一般的反艦武器可以相比的。在其家族中,速度超過音速的反艦導彈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哥,也是各國海軍最害怕的存在。
1944年,反艦導彈第一次投入實戰,使用者自然是黑科技爆棚的德國。鑒於該武器在實戰中的優秀表現,在戰爭結束之後,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積極投入到了反艦導彈的研究中,並設計生產了眾多的經典型號。
而在這一領域成就最為顯著的當屬前蘇聯了,當冷戰開始之後,面對昔日的盟友,蘇聯人發現他們的地面力量佔據絕對優勢,空軍也可以打的旗鼓相當,但是海軍的差距就不是一點點了。但是海軍的建設有絕非短時間內可以完成,面對巨大的壓力,蘇聯不得不把目光轉向反艦導彈身上。希望藉助這種新式裝備抵消實力上的差距,並由此研發了世界上最齊全也是最先進的反艦導彈家族。
可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面對西方越來越先進的海上防空網,蘇聯急需更先進的導彈來突破。於是除了發射數以百計的導彈讓敵軍難以招架外,超音速反艦導彈也是他們所依仗的利器之一。
這種導彈可以超音速飛行,飛得最快的甚至可以達到3馬赫,這大大減少了敵方攔截的時間。打個比方說,原本一百公里的攔截區域,在面對亞音速反艦導彈時可以進行三輪攔截。可導彈速度提升到超音速之後就只能進行兩輪甚至是一輪攔截了。這樣即便是攔截效率相同,也會有更多的導彈通過防空網命中目標。更何況現在的反艦導彈往往只需要一兩枚就可以重創乃至擊沉一艘主力艦。
除了飛得快,現在的反艦導彈體積也越做越小,這讓攔截變得更加困難。再配合以末端機動變軌等技術,讓軍艦上的防空火力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正是因為如此,反艦導彈特別是超音速的那種才成為海軍的噩夢。


※這才是好兄弟!烏克蘭怒懟西方:向中國出口發動機,我們早決定了
※這一蘇聯海軍艦載機,竟然早早就退役了?這其中透露出了無奈
TAG:諸葛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