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遼靠一張嘴,反對王安石變法,怒懟老丈人禍國!他才是大宋的「真宰相」

平遼靠一張嘴,反對王安石變法,怒懟老丈人禍國!他才是大宋的「真宰相」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01、太平宰相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大臣富弼、文彥博同日拜相。

先前仁宗問別人:「大臣中誰可以任宰相的?」回答是:宦官宮女都不認識的人。

仁宗皇帝思索片刻,自言自語:「這麼說就是富弼這個人了!」消息傳出,士大夫彈冠相慶,為國家選得高才而歡呼。

當時宰相是富弼、翰林學士是歐陽修、御史中丞是包拯、侍講是胡翼之。

號稱真宰相、真學士、真中丞、真先生。是為「四真」。

在名臣輩出,如群星閃耀的仁宗朝,富弼任宰相,是眾望所歸。

富弼幾年在相位,都按慣例處理政務,順從公議,不存私心。

官員按職守工作,天下無事,號稱太平宰相。

其實在處理突發事件,富弼還是有定力有定見。

仁宗年紀大了,有一次上朝時突然暈倒,抬進宮內,大臣們都見不著,人心惶惶。

富弼和文彥博到大內探望病情,以祈禱為由,留在宮內,晚上也住下。

凡事都經二人知曉才執行。

宮內宮外,秩序井然。兩人召集內閣成員王堯臣、李沆等一起商議:萬一仁宗有個三長兩短,要提前備好儲君。也就是說,做好最壞的打算了,幸好仁宗次日好轉。危機在無形中渡過。

富弼胸中有溝壑。表面上的從容不迫,是私下有準備、有底氣的。

年輕時就是個少年老成的人物。有人挑撥離間:「小富啊,老王老是在誹謗你吶!」

富弼說:「你聽錯了吧?老王不是這樣的人。」

離間人說:「沒錯,他指名道姓講富弼呢!」

小富笑道:「看來是碰上同名同姓的人,常有的事。」

把來講是非的人羞死。這就是大度。——我真的不在意。

小富在洛陽上學,受到宋初宰相呂蒙正的欣賞,認定此子非凡,將來必為大器。

與呂家子侄一起讀書。這夥同學中,就有未來的宰相呂夷簡和富弼。

02、外交使者

富弼的仕途,有光輝的一頁,就是出使遼國不辱使命。

宋初「澶淵之盟」讓宋、遼之間和平相處了幾十年。

到仁宗慶曆年間,西夏挑戰大宋的權威,連連戰勝宋軍。

遼國皇帝遼興宗派使者蕭英、劉六符到大宋,目的很明確,要敲竹杠。

提出割讓關南地,多賠償錢財等條件。

先來人興師問罪:為什麼關了雁門關?大修城牆,操練士兵,是不是想動手啊?大遼國雄兵百萬,早就集結在邊境上嘍!

宋人正與西夏苦鬥,再加上遼國肯定吃不消,派出談判團,使者是富弼。

富特使見了遼興宗,解釋說關了雁門關,是為了防西夏,修城練兵這是正常國防課題嘛!

當年你們遼國在南方得到那麼多好處,南方是一盤散沙。

現在可是大一統的大宋國,您有必勝的把握嗎?

話鋒一轉:「打戰得到好處的是那些挑起戰爭的大臣。他們搶了東西,立了軍功得到獎賞。陛下您失去精兵良馬,還沒有了大宋的歲幣。得到什麼呢?」

一席話把遼興宗講得連連點頭:「富大人講得太有道理了。」連遼國使者劉六符等人都嘆息,富大人真是分析透徹,鞭辟入裡。

遼興宗堅持:「那還是把關南地還給我們就行。」

富弼說:「以前的分界線每個朝代都不一樣,地歸誰沒人說了算。」

再講了一通心腹言語:「北朝以得到土地為榮,明顯南朝就是以失去土地為恥。我們兩家兄弟相稱,這是兄弟間相處之道嗎?」一席話講得遼人啞口無言。

最終訂下盟約,宋朝給遼國增加歲幣銀十萬、絹十萬。

遼國負責約束西夏與大宋和談。

條約是吃了點虧,但大宋得以專門對付西夏。

西夏覺得遼國出賣了自己,斷交交戰。

邊疆危機,得到化解。富弼三寸不爛之舌立下大功,天下聞名。

富弼成為知大體懂大事的代名詞。

03、大公無私

但富大人本人對出使任務不很滿意。

他以為自己了不起的舉動,是救災的一套方法。

發生了大天災,宋朝的求災方式,就是在城裡設置災糧分發點,當場熬粥派發。

這樣經常造成擁擠踩踏,有人就在粥鍋附近擠不進,居然近在咫尺餓死在熱粥邊。

大量災民擠進城又造成流行病蔓延,非常不利於求災工作。

大批流民跑到河朔,富弼負責賑濟災荒。

先動員當地的富戶都開設粥場,加上國家補助的糧食,設置了盡量多的賑災點。

動員起原來的退休人員、參加過工作的閑置人員參加粥場管理,每五天派人對這些人進行犒勞。

山林河流出產的自然物放開讓災民們使用。

死的人全部大坑合葬,稱「叢冢」。

第二年麥子成熟,讓災民按路途遠近領了口糧回家。

這一套有效的方法,成為後來大宋救災的套路。

這就是富弼的實用精神。

他以為自己是對的話,從來不管對方是誰。

范仲淹對他有知遇之恩,小富也佩服老范的風範。

但碰上不同意見還是照說不誤,吵得面紅耳赤絲毫不讓。

別人勸他:「范公對你恩重如山,你怎麼一點面子也不顧?」富弼稱范仲淹為六爺。

他說:「我和六爺是君子之交。他老人家舉薦我可不是讓我當應聲蟲!」

范六爺呵呵大笑:「我就是欣賞小富同學不隨波逐流的作風嘛!」

甚至老丈人晏殊——這個媒也是范六爺作的——如果有錯,富弼照樣開炮。

一次權謀宰相呂夷簡使詐,讓富弼揭穿,晏殊當老好人來和稀泥。

富弼當著皇帝的面發怒:「晏殊黨同呂夷簡,禍害國家!」差點沒把泰山大人氣死。

幸好大宋朝男人無比雄起,放今天,這個老富會被老婆趕出家門。

當年出使遼國,正是雙方劍拔弩張之時,這個使者弄不好就有去無回。

呂夷簡推薦富弼,多少還有點公報私仇的性質。

富弼卻當仁不讓地接下任務,對大家說:「陛下憂心國事,都吃不下飯了。作臣子的早就該努力嘍!」把皇帝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和遼國談判日子,家裡來信他一封也不打開。

對手下人說,目前我要集中所有的精力打好這一仗。

其他事情,沒空去管了。——「徒亂人意」!其間他死了一個女兒,又添了一個男孩,老富全然不顧。

這種為國家大公忘私的風采,大為人們讚歎。

04、洛陽才子

年輕時的富弼名揚天下,人稱洛陽才子。

范仲淹讀了他的文章大為欣賞,特意推薦給晏殊等人看。

晏殊本人就是個大才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祝燕歸來」就是晏大人的手筆。

當即打聽:「小富結婚了沒有?」把女兒嫁給了他。

富弼兩次出任宰相,國家大事上很有發言權。

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富弼反對。

當場對神宗說:「我不懂什麼叫青苗法。」神宗是銳意進取的皇帝,經濟上、軍事上都想要有大做為,見富老前輩反對變法,很不高興。

不料富老還來一句:「老臣希望陛下二十年內,不要提用兵一事。」

神宗很掃興,富弼也知道皇帝要重用王安石了,就堅決地辭職。

一來年紀大了,二來與皇帝的施政方略不同,神宗同意。

問他:「如果您退下去,誰來接你的班?」富弼說「文彥博。」

神宗沉默半天,問道:「王安石怎麼樣?」富老是越老越硬的精神,也來個沉默。

這樣富弼退休,回到了老家洛陽。

這個老才子在家裡營造了一個超一流的園林,一亭一軒,一溝一壑,都由自己精心設計。

當時洛陽是大批退下來的老幹部的休養點,園林之盛況空前。

富家的園子,數一數二。

宋神宗不時有重新啟用富弼的意思,富老都以年老體衰為由推辭了。

有一次富弼和好朋友邵雍去參加個法會,邵雍是當時最著名的智者,精通易學,以一介平民在士大夫中享有盛名。

邵雍問:「聽說皇上請你再出山?」

富弼說:「你瞧我這身體,吃不消嘍!」

邵雍說:「皇上召你,你說生病躺床上。法會召你,你一請就來。」富弼大悟。

此後十幾年,富老更是深居簡出,不問政事。

只和文彥博、司馬光、邵雍等高士故友相唱和。

悠遊山水,頤養天年。

元豐八年,以八十歲的高齡在洛陽去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39張人類進化圖,看得人面紅耳赤!
清末民初的北京監獄:吃香喝辣的犯人,比老百姓都過得好!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