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形式邏輯是人類唯一可以使用的正確的思維方法,辯證邏輯是錯誤的思維方法,必須徹底拋棄。

辯證法發明者黑格爾在科學問題上太丟人:反對化學裡的原子論,維護古老的四元素說,反對白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等等。而且,他是個李森科式的人物,主張科學的決定權在政府,在當時的德國就是德皇了。而他是皇帝任命的哲學家,實際上他想由他自己來決定在科學上什麼是正確的學術。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馬悲鳴的舉例:黑格爾反天文科學

18世紀,英國牛津大學教授David Gregeory(1659-1708)首先注意到已發現的行星(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半徑,如果用十分之一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測量單位(日地距離為10),則這六大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可以簡略近似地表示為數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1766年德國一位大學教授約翰·達尼拉·提丟斯提出,後來被柏林天文台台長約翰·波德根據上述數列歸納出經驗公式:

各行星軌道半徑的天文單位數R=(2*n×3+4)/10

在這個數列的火星和木星之間明顯缺一項。約翰·波德在1772年出版的書中指出這個缺項位置附近應該還有一顆尚未找到的行星。由此,各行星軌道半徑的這個數列關係被稱之為「提丟斯-波德律」。九年後的1781年3月,Willan Herschel(1738-1822)依據波德律,在該數列延伸的下一項(4+192)處附近發現了天王星。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美國數學教授G.F.賽蒙斯在其教科書《微分方程——附應用及歷史註記》中有關高斯的傳記中寫道:「在十八世紀九十年代,許多天文學者想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找一個新行星,因為根據波德定律,那裡應該還有一個行星。1801年在那個天域發現了後日叫小行星中的第一顆並且是最大的一顆穀神星。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一發現與黑格爾發表一篇驚人文章的日子不謀而合。他在那篇文章里譏笑天文家學忽視哲學,說是哲學能夠給他們證明不可能再存在新的行星,免得他們浪費時間和精力(見德文版《黑格爾全集》第一卷《論行星軌道》1965)。黑格爾用這樣的腔調發表文章,以後更連篇累牘地寫出神乎其神的哲學著作。

令人遺憾的是這微渺的新行星即使在條件最佳時也難以看到,不久又消失在太陽附近的明亮天域里。當時需要根據少量的觀測數據來算出足夠精確的軌道,以便重新確定穀神星在遠離太陽時的位置。歐洲天文學家搞了好幾個月不成。最後高斯也被這一問題所吸引,他就以他的最小二乘法和他那無比的計算技能確定了軌道,告訴天文學家把望遠鏡指向那裡去尋找,並且居然找到了。在別人努力統統失敗了之後,高斯成功地重又發現了穀神星。這一成就帶給他聲譽,使資助他的布倫瑞克公爵給他增加了年金,並在1807任天文學教授和哥廷根新天文台的第一任台長。」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這之後,在波德律數列缺項的間隙中陸續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小行星構成的小行星帶。把現在已知的九大行星和最大的小行星穀神星的波德律推算數值和實測數值列表。

天體 n 定律解 實際距離(AU) 誤差%

水星 -∞ 0.4 0.3871 3.3325

金星 0 0.7 0.7233 3.2213

地球 1 1 1.0000 0.0000

火星 2 1.6 1.5237 5.0075

小行星帶 3 2.8 (2.77) (1.083)

木星 4 5.2 5.2026 0.4998

土星 5 10 9.5549 4.6583

天王星 6 19.6 19.2184 1.9856

海王星 7 38.8 30.1104 28.8591

柯伊伯帶 7 38.8 (39.5~48) (1.772~19.167)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從表中看,在海王星之前的相對誤差都沒超過6%。為什麼在穀神星軌道所處的環太陽這個距離天域上的無數小行星沒有積分成一顆大行星的原因尚未解釋出來(假設每一顆小行星相當於一顆大行星的微分「d行星」。則對小行星帶做環路積分:d行星=1顆大行星)。儘管如此,天文學家們根據當時已經發現的前六大行星總結出波德律,發現了其中的缺項,估計出該天域可能存在尚未發現的行星;並從波德律指引的天域發現了天王星。這是科學家的思維邏輯。

黑格爾的邏輯是:因為沒找到行星,所以該處不存在行星。伯克利大主教的哲學命題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但反過來問:沒被感知,存在嗎?伯克利大主教沒說。黑格爾把伯克利命題的倒過來並否定之,也就是逆否命題了:沒被感知就是不存在。(被找到就是被感知了,沒找到就是沒被感知)。

中國學者對黑格爾的深度批判:辯證法不再出人才!

從以上可以看出,科學一直在進步,而黑格爾的思想卻越來越退步,越來越走向極權和保守。

用黑格爾的辯證法去對待科學,將不再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以及以上幾位天文學家那樣的人才。對於現代科學來說,辯證法已經不再適用,它早已顯得老邁和過時。宇宙科學如此複雜,僅僅憑辯證法是無法促使科學繼續往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六祖慧能為何能成為大德高僧?因為他深刻悟得這幾句話的真諦
哲學中的幾個最基本問題,弄懂了才能學哲學!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