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文|逆北

01希特勒:讓墨索里尼自食苦果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多會將「諾曼底登陸」、「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這樣的名詞脫口而出。但是,對於地中海戰場,尤其是北非戰場,人們似乎缺乏幾分關注。那麼今天,筆者就具體談談,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北非地區,自一戰結束後,便處在英法意三國共同瓜分的狀態下,戰敗的德國是插不上手的。但是,隨著1940年法國投降等一連串事件的發生,北非地區的法國殖民當局變得人心惶惶,毫無抵抗之心。於是,當納粹德國的專員帶軍隊開到後,很快便在這一地區站住了腳跟。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法國投降)

不過,希特勒也並未繼續加強自己在北非的力量,因為此時,他正為了入侵蘇聯的計劃而調兵遣將。在他眼中,只要北非方面能夠保持與英國對峙的局面就可以了。

希特勒的這一期望並不能如願,因為就在1940年11月,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已經下令盤踞在利比亞的意軍要展開新的軍事行動。他們的目標,是英國控制下的埃及。

經過短暫的動員,義大利的格拉齊亞尼元帥率50多萬大軍擁入埃及境內,試圖一舉飲馬蘇伊士運河。結果,不到一周的時間,驕橫的意軍便遭到了韋維爾統率下英軍的迎頭痛擊。由於武器陳舊和各部協調差等原因,意軍連連潰敗。英國人則趁機尾隨意軍敗兵殺入利比亞,大有席捲北非之勢。

義大利為自己蹩腳的入侵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面對英國人凌厲的攻勢,他們由進攻轉向了防禦,又由防禦轉向了沒命的逃亡。墨索里尼終於坐不住了,他決定向自己的盟友德國求援,以換取北非局勢的逆轉。

02隆美爾出擊

希特勒本希望墨索里尼自食苦果,可是,北非意軍的潰敗,畢竟會妨礙自己的東進計劃。因此,他派出了自己的愛將——埃爾溫·隆美爾來組織北非的防禦。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希特勒與隆美爾)

隆美爾是一名富有作戰經驗的統帥,40出頭的他,尤擅於指揮裝甲兵作戰。入侵法國的時候,他就曾率少量坦克孤軍深入,俘獲了數倍於己的敵軍。而現在,他又臨危受命,被派往北非作戰。隆美爾到達北非的意軍司令部後,隨即開始聚攏人馬阻擊英軍。

話分兩頭,再說英軍。英國人雖然在對意作戰中佔了便宜,但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因為隨著戰線越來越長,英國人的補給已經是捉襟見肘,而更糟糕的是,此時遠東等戰場又急需他們增派援軍。權衡再三,英國人不得不減弱攻勢,作戰略收縮,隆美爾則抓住機會派遣一支小分隊尾隨其後,先後佔領了班加西等要塞。

03生死決戰與東山再起

對於眼前的英軍,隆美爾計劃以攻為守,來驅逐利比亞境內英軍。因此,在1941年夏,他派出了自己的第十五、二十一兩個裝甲師,協同意軍向東進攻,並包圍了英國人據守的托卜魯克要塞。

為了解除德軍對要塞的包圍,同時給予隆美爾主力打擊。在新到任的北非英軍統帥奧金萊克的策划下,英軍集結七萬五千餘人的兵力發動了「十字軍」作戰行動。無數英軍坦克和運兵車越過沙漠,直逼隆美爾的兵團。

隆美爾一開始還沒有發覺,可隨著英軍攻勢的加大,他終於知道這不是一場試探性的進攻,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決戰。為此,他在正面精心構築了雷區和反坦克炮組成的防禦陣地,並派自己的裝甲軍團從兩面迂迴包抄進逼的英軍。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隆美爾的戰術沒有問題,可是他的處境卻愈發艱難。因為同英軍相比。他的部隊實在是太少了。英國人此次光坦克就派出了七百多輛,而他自己僅有三百餘輛坦克(也許,唯一能讓他感到寬心的是,德國的馬克I型與II型坦克在火力上要略高過英國人笨重的馬蒂爾式坦克)。

不僅如此,隆美爾還要從這點人馬中分出一部分來圍困托卜魯克的守軍。就這樣,由於兵力分散,奧金萊克的主力開始與托卜魯克守軍形成夾擊之勢,隆美爾處在危機的邊緣。

可是他們算錯了,一方面,隆美爾後路並未被截斷,當發現局勢不妙後,他隨即領殘軍向西轉移,而英國人則不得不延長了戰線,後勤補給壓力驟增;另一方面,英國人為此次作戰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近一半坦克被擊毀或損壞,而剩餘力量還要被用於鞏固英帝國在中東等地區的統治。眼看全殲德意軍隊無望,英國人草草退兵,這也給了隆美爾東山再起的機會。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04難以挽回的失敗:兵敗阿拉曼

1942年初,得到重新裝備的隆美爾迫不及待得發動了反攻。由於補給困難等原因,托卜魯克守軍在這段時間裡遭到了削弱,德意軍隊趁機加大攻勢,並一舉打破了托卜魯克要塞。得到鼓舞的德意軍團再接再厲,又向東一路長驅,將戰火燒出了利比亞。

由於前線的失敗,埃及英軍統帥奧金萊克被撤換,新繼任的,便是以「穩紮穩打」著稱的蒙哥馬利將軍。蒙哥馬利從偵察人員方面了解到,隆美爾此次出擊也面臨著補給困難的問題,由於缺乏彈藥和燃油,德意軍團前鋒被阻擋在了距離亞歷山大港不遠的阿拉曼一帶。

公平地說,奧金萊克雖然引咎辭職,但他為蒙哥馬利爭取到了巨大的軍事援助。防守阿拉曼的英軍升至20萬人(進攻的軸心國軍隊僅有10萬左右的兵力),還獲得了大量美式謝爾曼坦克與重型轟炸機。反觀德意方面,由於喪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權,裝載隆美爾所需補給的船隻大部分葬身魚腹,僅有一小部分送達隆美爾軍中,這無異於是杯水車薪。

對於隆美爾來說,他再也沒有選擇了,只能拚命向前。經過偵查,他派第二十一裝甲師和一部分意軍向南出擊,試圖威脅阿拉曼的側翼——阿拉姆哈勒法。可是,由於蒙哥馬利早有準備,迂迴的德軍遭遇重創,連師長都被打死,隆美爾一時大為震驚。

法西斯軍隊是如何丟掉北非的?

蒙哥馬利抓住機會,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攻。為了應付英軍的裝甲部隊,隆美爾集中了幾乎所有88毫米速射防空炮來阻擊,可仍然擋不住英軍的鋼鐵洪流。

終於,隆美爾的防線崩潰了,曾經叱吒風雲的非洲軍司令,不得不領殘兵後撤。這次撤退後,隆美爾再也沒能回到埃及境內,而是被調往義大利。剩餘的德意軍團則在1943年5月被登陸的美英法聯軍圍殲。

北非戰場的勝利有效支援了其他戰場,也為美英盟軍開展歐洲的登陸戰爭創造了基礎。納粹德國敗局已定,剩下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參考文獻:

(英)亨利·莫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戰役》 上海人民出版社

約翰·吉根《二戰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英)戴維·歐文《隆美爾》 解放軍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敢跟沙特專制政府決裂嗎?下篇:塑料盟友情的致命點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