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就立馬住手,為啥?讀懂這13字,你也一樣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套路,凡是主角被推上斷頭台,劊子手正準備手起刀落時,關鍵時刻總會有一個跑龍套的,快馬加鞭趕過來,嘴裡喊著那亘古不變的4個字:刀下留人!才不管你劊子手會不會晃了腰。也奇了怪了,此時劊子手往往冒著受傷的風險,也要把刀停住,然後我們的主角就得救了。這是為什麼呢?歷史上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嗎?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古代也是有法律的,而且皇帝也是金口玉言,犯人定了死罪,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特赦的,畢竟一個國家是有威嚴的,如果都隨便就免了罪刑,在老百姓面前也就失去了公信力。但是這樣的事確確實實發生過,而且不止一個朝代。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刀下留人這樣的奇葩事,最早出現於宋朝。宋朝重文輕武,除了自廢武功這一點不值得推崇外,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個朝代富啊,比唐朝要富得多,所以國內比較安定,也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起義軍。而且在法律制度方面,也是比較超前、人性化,根據宋朝的法律,女性不僅可以主動提出離婚,而且還可以自由改嫁,這就厲害了。宋朝不僅有一套嚴格、完善的法制體系,而且執行力也是很強的,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寇凖就出現在宋朝。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宋朝律法規定「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這13個字就是說,犯人在臨刑前只要喊冤,就必須重新審查這個案子,而且要換另一批官員審,之前的主審管要迴避。當然為了防止有人沒完沒了地喊冤,法律也作了規定,就是每人最多喊3次。所以宋朝是一個重視法制的朝代,「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奉行寧可放走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的準則。官員們也都對人命案非常重視,湧現了不少的清官。所以當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4個字時,寧可晃了自己的腰,也得剎住刀,否則這責任自己可擔不起。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其實刀下留人這樣的例子,數明清兩個朝代最多,明朝的《大明會典》沿用了宋朝的這條律例,清朝入關後,沿用了《大明律》。嘉慶12年,又特意加了這麼一條「凡處決人犯,有臨刑時呼冤者,奏聞覆鞫。」意思就是說,在發生臨刑喊冤的情況時,可以停止行刑,向皇帝報告請求複審。

劊子手為何聽到「刀下留人」就住手?懂了這句話,你也不敢下刀

但這所有的前提是,要看行刑的主審官,如果主審官假裝聽不見就徹底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煙雲 的精彩文章:

古代還沒有棉花,人們冬天夜裡蓋什麼保暖?說出來怕你不信
最瘋狂的逃亡:10個戰俘偷了德軍的轟炸機飛回家,結局卻很意外

TAG:歷史煙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