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汪敦銀,男,1964年生,湖北省大冶市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法院研究員,湖北省書法創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協楷書專業委員,被中國文聯中國書協評為「第二屆文質兼美全國優秀基層書法家」。作品《重讀抗戰家書》由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收藏;「民族脊樑」全國名家迎慶十九大書法作品,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作品獲獎: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覽最高獎

首屆「長江杯」獲最高獎

中國「瘞鶴銘獎」獲最高獎

第五屆湖北省政府最高獎書法黃鶴獎

湖北省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書展一等獎

作品入展:

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全國名家展(特邀)

小楷名家《重讀抗戰家書抄寫》(特邀)

全國第三屆「扇面展」入展

全國第四屆「扇面展」入展

全國首屆「楷書作品展」入展

全國第二屆「冊頁展」入展

全國第三屆「冊頁展」入展

全國首屆「平復帖杯」書法篆刻展入展

全國首屆「鍾繇獎」書法展入展

全國首屆「乾元杯」書法展入展

全國首屆「祭侄文稿杯」書法展入展

全國首屆「劉禹錫杯」書法篆刻展入展

中國美術館《荊楚墨象》大展(特邀)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漫談書法生活化

□汪敦銀

一、歷代優秀書法作品都是生活化的產物

優秀的書法作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千百年來,名作浩繁,名家輩出,優秀典籍如群山競秀。王羲之的《蘭亭序》,文人雅集,詩文傳情,閒情逸緻,如春風入懷,其字其文皆臻妙境,因為記敘當時文人雅士生活場景,而成中國書法史上的彪炳之作。顏魯公《祭侄文稿》,滿腔激越,大義凜然,一股忠貞雄壯悲憤之氣如萬丈焰火,一飛衝天,因為生活中的至情至性,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又一記絕唱。古人雖雲書法為餘事,然精神之傳遞、感情之流露莫不顯於筆墨之間。書法融入生活至關重要,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除了書者有高超的技法以外,文字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不可或缺。故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絕不是簡單的技法累積,它必須是技法與文字內容共同伴生,相得益彰。書法作品之生活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篆隸草行楷是充分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狀況的記載,雖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故藝術作品的生活化是廣泛的、立體的,跨越時間、空間的,是中華文脈延承的重鎮,也是書法傳承沿襲的關鍵。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二、新時期以來書法創作情況

1.新中國成立至首屆全國書展舉辦這一時間段內,書法是文人生活的一個部分,是文人間唱和、朋友間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學作品存續的重要載體。

2.從首屆全國書展開始,書法被有意識地導進展廳,書法漸漸演變成了一種展廳文化。

3.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中國書法展廳文化的泛濫期,全國「書法熱」的興起,日本書道的入侵,西方各種觀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衝擊……使中國書法進入了一個狂躁期。最為突出的莫過於所謂的現代派書法、表演型書法,把傳統書法簡單化、表面化。事實證明這種書法創作方式是對傳統文化理解出現的偏差,雖漸漸被淘汰、湮沒,但還沒有徹底銷聲匿跡。

4.本世紀初開始,回歸傳統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書法人開始認識到研習傳統文化的緊迫感、責任感。一批資深書家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大興讀書風。中國書協更是高瞻遠矚,導航全國書展,凡參賽作品杜絕錯字、漏字、別字,內容必須完整,題材必須正大光明、反映正能量等,再加上現場文化測驗、現場創作,逐漸培養書法人進入文人行列,只有使書法藝術具有複合型的多功能性質,它才能具備崇高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地位。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三、我對書法生活化的體驗

我出生在農村,從小就喜歡寫字。數十年來,我充分利用「三餘」時間寫字。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我寫字的時間逐漸增多。我開始有意識地抄寫一些古典文學作品,如《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隨園詩話》《陶淵明集》等。我整本整本地抄寫,只要有空閑時就寫字。由於長期的抄寫經歷,我也將字體由原來的錢南園工穩一路轉換成現在這個以行楷為主的面目了。為了追求自然、端莊、優美的字形,我將褚遂良的《陰符經》、小楷《枯樹賦》和王字《聖教序》數百次地臨寫,從中汲取養分充實自己。同時收集明清狀元手札,加以輔佐幫助。

在抄書的同時,我隨時翻閱字典、理解文章,將書法練習和文化學習有機結合。抄書時很多文章、詩詞都是原先讀書時沒有接觸的內容,很多字甚至是沒有見過的,更不知讀音和字義。由於年紀原因,很多字記不住,我就把譯音解釋批在書眉,以便下一次翻閱時回憶起來。我們農村人普遍認準一個理,那就是要把字寫得好認,作者不但要迎合生活需求,還要將書法技藝、功能加以提升,全面吸收古人優美的造型,轉換成自己的手筆,盡量符合大眾審美。長期堅持用行楷這一書體應付生活所需,堅持不貪多求變、走捷徑、好高騖遠,使筆墨與心手充分地純粹地結合,心手相應,人書合一。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在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同時,我漸漸悟出一些書法的道理,那就是要根據自身對書法的理解,不盲目貪多求變,嘩眾取寵,腳踏實地,邊學邊悟。學書是個很複雜和單調乏味的過程,如果你能排去寂寞,站穩腳跟,篤志不移,那麼你看到的又是另一番境界。正如王安石所說「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中的滋味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學習書法,天分、才力皆為要素,多見多識,多寫多悟,是為至理。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說:「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並云:「一要品高,二要學富,古之大家莫不備此。」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在書法練習過程中,必須敬畏古人,親近古賢,若能學以致用,方為大幸。文辭與書法合璧,自古為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書法生活化的重要表徵。

我曾把學書與生活的歷練戲寫一聯:「拙荊常為持家慰;枵腹方知走筆難。」並寫一跋云:「余居鄉下,日出耕隴畝,對月磨鐵硯,三十餘載,未廢寒暑,閑讀《陋室銘》,未寄《上韓書》。幸喜兒女乖巧,夫妻幫襯,方能耕讀自娛。讀聖賢之書,心地光明;臨前人法帖,心手雙暢。」

書法是我生活中的常態,猶如走路、呼吸一樣,此生它與我的生命已結為有機一體。繼續追求書法的生活化,我將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其人其書】

按:這是一篇五年前蔣兄聖琥先生為敦銀兄寫的這篇文章,聖琥兄可謂為伯樂,至這篇文章在《中國書法》雜誌刊登後,敦銀兄書法之路開始一馬平川,五年了,敦銀兄不再貧寒,但其仍然質樸,仍然日書萬字,此次十一屆國展獲獎乃是對其書藝的再次肯定。

貧寒的汪敦銀和他的書法

考慮很久了,希望把汪敦銀和他的書法向全國的書法同道們介紹,為此我曾三次到汪敦銀的家鄉造訪汪敦銀。

那是一個典型的鄂東小村落,放眼望去,眼前是大片的綠色,綠色之間,點綴著小片小片的黃土,鄂東的土地,沒有江漢平原肥沃,層巒起伏下,薄霧繚繞,雖有情致,卻乏性靈,它不像江南小鎮,江南小鎮綠油油似乎隨時可以擰出一灣清水,這裡的土地綠色中透出一股澀意。

我們來到汪敦銀的祖屋,祖屋頗有點黃土地的味道,黃色的泥土地磚牆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斑駁得殘缺不全,我們到達時,汪敦銀的老母親正坐在祖屋的大門口假寐,他的老父上身赤膊邊穿衣邊從堂屋裡面走出,老父乾癟的皮膚、嶙峋的身材和看不出喜怒哀樂的有些漠然的神情把我彷彿帶到張藝謀的某個電影畫面,汪敦銀坦然地坐在門前石墩上向我們講述和他有關的故事。

汪敦銀家中堂屋掛著一張毛主席塑膠像,旁邊是印刷的對聯,堂屋的上方,是一張舊而殘缺的大方桌,大方桌因為時間的洗刷已顯得非常粗糙,粗糙得已無法看出其原色,堂屋的一個角落裡擺放著一把類似於太師椅的椅子,椅子一邊的扶手已經殘缺,椅子上是長年累積的塵垢,汪敦銀介紹說,這椅子是他祖上流傳下來的,除此之外,堂屋裡便是零星擺放的一些農具。卧室里有個書櫃,書櫃中裝滿子女上學讀過的各種書籍,卧室中一床一書桌,書桌有點象小學生的課桌,上面擺放著一個玻璃樣的盛墨容器,容器旁邊是一支小楷毛筆。

我們要求他現場寫寫小楷字給我們看。我很希望看看他的寫字速度和運筆方法。汪敦銀愉快地答應了。

他坐在書桌旁,拿起毛筆在容器里調試,接著前一天晚上沒有寫完的作品繼續往下寫,他迅速地進入了一種物我的境地,他寫字速度極快,他邊寫邊說,雖然寫得很快但每個動作必須到位,否則寫出來的字就缺少韻味,結構也不會完美,他說,他每天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寫,每天寫三五千字,數十年來,一貫如此。說者滿臉輕鬆,聞者肅然。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其實我在九十年代初就看到過汪敦銀的作品,那時候他多以錢南園一路的小楷參展,他那時候的字板正有餘而變化不足,十多年的時間裡,汪敦銀給我的印象,就是敦厚樸實,而真正於藝術,我覺得他缺少天分-------哪種錢南園似的小氣廟堂字,你一介農夫,作東施效顰之舉,能有什麼出路?然而,2008年湖北省舉行的一次書法展覽,讓我對汪敦銀刮目相看,那是一幅由六張16開小楷作品裝裱的一個條幅,幅面上的小楷點畫精到,結體恣肆洒脫,整個章法疏密相間,直可用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來形容,看那幅作品,彷彿看到一個文武兼具的江南俊才,他一襲白衣,雖斗酒而詩,卻不染滴塵,那一次,我完全被汪敦銀的作品所折服,我沒有想到,昔日的東施,今日竟已脫胎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西施;也正是在那次展覽上,我才得以真正與汪敦銀相識,他樸實而健談,記得他當時掏出一包20來元的香煙,邊遞給我一支邊說道,這是昨天幫某某某寫字別人送的一包高檔煙,而他對於他的作品,似乎很不屑一顧,他的神情與舉動,讓我鼻子不僅一酸,曾幾何時,我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熟人,香煙非80元以上不抽,更有甚者,杭州的幾個生意朋友每到一地,竟聲稱非賓士不坐……,眼前的這位汪學士,雖胸有丘壑,卻很有可能常常為五斗米折腰,大千世界,反差如此之巨,實在令人扼腕!

汪敦銀現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很有點陶淵明歸田園居的味道,但陶翁的工作是生活,汪氏的工作卻是為了生存,生活與生存,雖一字之差,卻有萬里區別!汪敦銀的生活中到底充滿多少艱辛與無奈,我不得而知,他淡定的笑容里只輕輕告訴我們幾個信息:他有幾畝薄田,耕種田畝之餘,他也利用他的一技之長為鎮裡面的單位做一些廣告牌之類的事情,鎮里脾氣不好的小吏偶爾也會因他某些方面不合其心意而斥責他……

真正屬於他的世界是晚上八點至午夜十二點鐘這段時間,數十年來,一到這個時候,他便沐手靜坐,獨對古人,與前賢呢喃,醉生夢死。數十年的積累與思索,汪敦銀如今終於達到了心手雙暢的境界!數十年孜孜以求,汪敦銀如今終於化蝶而出,別開一番生面!

當今書界,很多人眼界不可謂不高,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由於用腦太多,用手太少,腦與手運動的時間比例不對,往往心中所想,手上根本無法表現,所以導致如今所謂的寫意書法橫行,所謂的流行書法橫行,流行書法與寫意書法,說到底是聰明人做的懶惰書法,功課做得不足,於是用小聰明來彌補,小聰明環境下所產生的流行書法,雖能滿足大眾一時的某方面審美需求,但終會因其基本功的不紮實導致它審美內涵的單薄,註定它只是新時代一場表面喧囂的焰火晚會,當焰火的光芒倏忽而逝,地上留下的,只是殘渣片片……,流行書風,大家只要足夠聰明,足夠「脫俗」,都可以各領風騷三兩年;流行書法,因為簡單,所以趨者若鶩。

真正好的書法,是雅與俗的高度結合。真正好的書法家,必須同時具備功夫與才情。所以沙孟海先生說,真正想在書法上取得一點成績,沒有三十年的功力是不行的。不管你的天分有多高,如果手上功夫不到家,你所玩弄的,只是表面功夫,徒具皮囊而已------你的手,它並不完全受你大腦的指揮,徐本一先生說,肌肉是有記憶的,陳新亞也說,寫字,必須把一些東西寫到你手臂的骨子裡面去,確實;反之,你如果只知道用死功夫,缺乏悟性與靈性,你寫的字字若運算元,黑如墨豬,觀者視之味同嚼蠟,苦不堪言,避之唯恐不及,誰願意去欣賞?更不要談藝術價值了。常言,心手雙暢,心與手的辯證關係,我們書法人應該好好體悟。

汪敦銀小楷書法亦莊亦諧,遊走於雅俗之間,頗得中庸之道。

他的小楷,嚴謹中飛揚著洒脫,靈動中充溢自信。

他的小楷,隨意卻不粗野,豪放中蘊含儒雅。

他的小楷,如武功高深的飽學之士,如迎風而立的俊朗書生……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十來歲的時候,汪敦銀曾負笈漢上,問道於漢上諸名家如曹立庵等,在2008年以前,我看到的汪氏書法,多為錢南園一路,平正有餘,靈活不足,所以雖多次過目,卻對其並不在意,那時汪敦銀的書風,估計是受到曹立庵老先生的影響,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與錘鍊,汪敦銀依靠自身強大的內力,終於打通任督二脈,形成今天的面貌,他的經歷,很有點象金庸筆下的小和尚虛竹。

他也嘗試變換不同的章法,他的變換,沒有當今展覽派書法呈現出來的那麼複雜。他的小字手卷形式的書法作品,溫文爾雅中透露出一些料峭的絲竹氣息,熟里透生,澀中含潤;他書寫的斗方中型楷書,秀逸的筆法和寬博的結體相結合,給人顧盼間生威、鄰家女孩亦有颯颯英姿的感覺;而我最喜歡的他隨手書寫的十六開形制的那些《道德經》、《隨園詩話》、《茶經》等等,一摞一摞,彷彿當年閱讀鄧散木的《篆刻學》,于欣賞書法的同時,潛移默化中被書寫的內容不斷地滋潤自己缺少文化的心田……

汪敦銀書法形式的變化似乎永遠是為他的書寫服務的,在書法已經被納入展廳文化的今天,我們書法家的書寫似乎已經是為了形式而書寫,這種書寫的目的是為了撞擊眼球的需要,很多次,我觀看一些大型的展覽,其表面,不可謂不風光,而展覽的作者們,撞擊眼球的功夫也確實了得,他們的作品,不由自主地牽引你的視線從而使你挪動自己的腳步直到作品的面前,當你希望更進一步的撞擊------撞擊自己的心靈時,你卻失望了------那只是呼喚你眼球的作品,它們還不能觸動你的心靈。汪敦銀的作品不是這樣,他的作品是可讀可賞可以愉悅心靈的作品,他的書作中的每一個筆畫,你如果沒有數十年的功力,你根本無法模仿;他書作中每個字的結體,你如果不用數十年時間去揣摩,你根本無法企及;汪敦銀的書法,從點畫到結體,都充滿了智慧與自信,所謂天庭飽滿,氣宇軒然,雖然是用來形容人的,這裡完全可以用來形容汪敦銀的書法。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展廳文化實際是一種粗放文化。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們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百姓的精神審美追求也會越來越高,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或者說就在最近幾年,人們在書法審美方面的注意力,會由展廳轉移到客廳,一大批汪敦銀一樣「精、細、雅、難」的書法作品會得到書界的推崇,那時候的書壇,才是一個真正沉穩有序的書壇。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汪敦銀的外形已是如此,但通過其書法,我彷彿看到一個風流倜儻,懷揣激流的汪敦銀,我多麼希望,在我們的國度里,我們的書法家,都能夠形質如一,人如其字!我真誠地祝福汪敦銀,祝願你的生活越來越精彩!

2010年1月13日於漢上納靜齋 蔣聖琥

汪敦銀|漫談書法生活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盛世名家書畫精選專場,曹寶麟、陳忠康、曾翔、陳海良等精品上拍!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