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文|小河對岸

今天我們的主體族群稱漢族,我們的文字稱漢字,我們的語言稱漢語。這「漢」乃是來源於漢朝的國號,而漢朝的國號來歷,又源於項羽主盟分封諸侯時,將劉邦封為漢中王(轄漢中郡、巴郡、蜀郡,國都位於漢中郡的南鄭,故為漢中王,劉邦集團將之簡稱為漢王)。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劉邦在消滅項羽之後,曾因為「漢」的稱號,源於項羽的分封,而想重定國號。蕭何勸諫道,「漢」乃是美稱,天上的銀河就叫「漢」(《詩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倬彼雲漢,昭回於天),寓示「漢」得天下乃是天意。劉邦才笑逐顏開,而放棄了重定國號的想法。話雖如此,但倘若當初不是項羽將劉邦分封到偏僻的漢中、巴蜀之地,蕭何也不太可能想起「漢」乃是美稱,而勸劉邦將國號定為「漢」。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那麼,假如項羽沒有將劉邦分封到漢中,我們今天也就不會自稱漢族,那麼我們將以何族自稱呢?我們以何族自稱,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劉邦定立的國號。因為,我們今天以「漢」自稱,而不以秦或其他朝代的國號自稱,乃是因為兩漢享國四百餘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盛世朝代。經此四百餘年的融合,尤其是漢初同姓諸侯對地方上的同化,才使得天下對「漢」漸漸有了認同。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古人定立國號,通常都是以地名(以先秦諸侯國名為主)為國號,而這地名(諸侯國名)又通常是根據其家族的發祥地或政權中心(國都)的所在地。劉邦定都於關中,而關中為周人的發源地,至周平王東遷之後,關中又漸漸成為了秦國的地盤。而周、秦,都是顯赫的大國國號。

那麼,若以政權中心的所在地,定立國號,劉邦又會大概率選定哪一個呢?

如果在周與秦之間選擇,劉邦集團肯定會選擇「周」。歷史上的王朝更替,也被稱為「改朝換代」,既然是「改朝換代」,當然要重定國號。而秦朝的統治剛被推翻,其統治又很殘暴而不得民心,山東諸侯與百姓對「秦」這個國號都深惡痛絕。項羽在分封諸侯時,山東六國的地盤雖被拆解,但山東六國的國名,都得到保留(齊、燕、趙、西魏、韓、西楚)。唯有秦國舊地被三分為翟、雍、塞,而沒有保留「秦」的國號。故而,劉邦為聚攏民心,也絕不會以秦為國號。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而以家族的發祥地定立國號的話,劉邦集團又有哪些選擇呢?

其一,劉邦的家鄉為沛,起義初期稱沛公,看似「沛」也是一種選擇。但「沛」作為「侯」一級的爵位來說,還比較合適,作為國號,顯然缺少文化底蘊,也沒有「漢」那樣美好的寓意。再則,「漢中」在秦末畢竟還是郡,而「沛」只是一個縣。

其二,以劉氏的起源為國號。劉氏,據說為堯帝之後裔,而堯帝的國號為「唐」。故「唐」也有可能成為劉邦集團的一種選擇。但是,劉邦家族為庶民出身,並無顯赫的家族史。且唐堯時期的事迹,太過久遠,多系傳說而不可考。司馬遷、班固寫《高祖本紀》、《高帝紀》的時候,就沒有追溯劉邦的家族淵源。故而,劉邦集團選擇「唐」為國號的概率也比較低。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其三,以劉邦故鄉的歸屬國為國號。劉邦的家鄉沛縣,在春秋時期屬宋地,至戰國後期屬楚國。宋雖為春秋時期的大國、爵位也最尊(唯一可以明確的公爵諸侯),但系殷商「餘孽」,其他諸侯也因此以「宋國」為笑料。故而,漢初的諸侯也沒有出現「宋」。

而劉邦在起義期間,就曾投靠過項梁,隸屬於楚懷王(義帝)的部下。楚國也憑藉自身實力與首義(陳勝也屬楚人,國號張楚),而成為抗秦義軍的盟主。劉邦在剪除異姓王之後,就將包括沛縣在內的楚地北部,給了弟弟劉交,以續楚國之封。

項羽如果不把劉邦改封到漢中,那我們將可能以何族自稱?

倘若劉邦沒有以「漢」為國號,劉邦集團很有可能在楚義帝被害、項羽被消滅之後,順手接過「楚」的這面旗幟,而以「楚」為國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張姓,在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幾個有影響力的政權
為何說蒙古的征服,促使了俄羅斯的崛起?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