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十歲的前一天和後一天沒有區別

三十歲的前一天和後一天沒有區別

不得不說時尚雜誌很懂女人,總是能捕捉到她們心裡的那個點。

比如隨手翻閱了一下,結果發現了特別準確的一些見解或議論。


比如它說當下很多都市人即使有著讓人羨慕的職業、家庭等,但是很難高興起來。

比如它說三十歲是女人的一個焦慮期,會左顧右盼極易失去自我。

比如它說王者榮耀,沒有輸贏,只有共贏……

總之,你覺得它特別懂你,好像寫的都是你。

然後讓你覺得:好吧,看來並非我一個人是這樣,那我就放心了。心理上會覺得舒服了一些。

可是,然後呢?似乎沒開藥方。


01



在我臨近三十歲的幾個月里,我也陷入了一種焦慮。

認為三十歲似乎還沒有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事業高度,認為三十歲還沒有嫁人就要步入剩女的行列,認為三十歲之後就要開始拚命走人生的下半場了。

那種節點性的東西,像一個魔咒一樣,敲打著你,折磨著你,周圍人的偏見在刺激著你。

然後你又想努力抓住這三十歲前的最後幾個月干點兒什麼,期盼三十歲後出現一個新的你。

所以你會在本子上列清單,比如三十歲之後剪去長發、不再著急結婚、一心拼事業等表層深層結合的改變,只等著三十歲到來的那一天。

然後,在三十歲到來的前一天給了自己一大堆放任的理由和借口。



02


有一天我遇到了我的大學老師,她問起我最近的狀況。

我開玩笑說,跟很多臨近三十歲的女孩一樣有點兒無心工作,只想趕在三十歲之前嫁出去,不要成為大家口中的剩女。當然如果三十歲沒嫁人,那之後就要重出江湖拼事業了。

她清淡地回了一句:

「其實三十歲的前一天和後一天沒有任何區別。」

突然被點醒了。

確實,三十歲不是一個標籤,也不是一個頭箍,讓你走到哪裡都要昭告天下。

三十歲就像你的任何一個生日一樣,就像任何一個普通的日子一樣,日子還要照常過。

三十歲也不代表你立刻就會面色蒼老,只要你保持青春的心態和信念,三十歲和四十歲又有什麼分別呢?

所以又何必非要用一個日子來當作拖延的借口或者讓自己焦慮的緣由呢?

更何況放眼人生,雖然時光如梭轉瞬即逝,可是漫長的幾十年總要一步步地走過。

比如你拼盡了全身的氣力在你二十五歲的時候走向了人生巔峰,可是巔峰之後呢,你不能總站到山巔上,你還要接受漫長的下山,再或者用餘生去補償你曾經拼盡全力錯過的東西。

不是消極,而是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願望一旦達成就無聊。

當然你可以說我幹完這個還有下一個,沒問題,那就一個一個來,不要想著一下子都擁有。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儀式感,讓我們在漫長的生活中留下一些難忘的瞬間,也在平淡的日子裡找到一些激動人心的點。

正是這樣,我們需要的是激勵我們前行的一些小小的時刻,這種儀式感是正向的,而不該是消極的。

它是讓你積蓄力量重新出發的,而不是讓你拖延等待的借口。



03



所以,此後的我不再等待三十歲到來的那一天,也克服了三十歲帶給我的緊張感,無論是在感情方面還是在工作方面。

我把所有計劃在三十歲那一天乾的事全部提上日程提前開始,我想這樣我會更從容。

也許在三十歲那一天來臨時,很多計劃或心愿已經達成,而不僅僅是個開始。

就像寫這本書,為什麼要等到那一天?

如果你每天惦記卻不行動,只會催生和加劇你的焦慮

,而對你的願望毫無益處,反而耗費你的心力。如果你從當下就開始,你就會感受到那種夢想一點點實現的充實。

而那些有關三十歲的焦慮,也在一點點實現自己夢想的路上逐漸被消解了。

你每天在干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充滿著對未來的期待,就會發現別人的眼光一點兒都不重要。

所以阻擋你的只有你自己,願你的心永遠是自由、積極、勇敢的。



—THE END—

?

作者:王魯彬,中央電視台記者。本科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在讀。北京市東城區青聯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藏語基地班)業界導師。


MORE

灼見熱文 


??

父親透析的這五年,讓我體會到了人間值得


??年少不知主席難,讀懂毛選已中年



??聰明人為什麼無法征服世界?


??孔乙己之教師版


??女版喬布斯的覆滅,這是今年我聽過最唏噓的真人故事


??2018為你悄悄埋下的「彩蛋」,願你2019勇敢追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灼見 的精彩文章:

我老公985博、我985碩,我們兒子是學渣,但我為他感到驕傲
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過得「亂七八糟」?

TAG:灼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