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他們的逝去,是我們2018最傷感的告別

他們的逝去,是我們2018最傷感的告別

每到年末,我們總會去回望這一年走過的路。也許是收穫,也許是遺憾,一切都被時間毫不留情地放在身後。

這一年中,最讓我們悲傷的,是那些離我們遠去的人。

他們曾為世間的光輝注入了一絲自己的光澤,然後,就淡淡地隱在人們記憶的深處了。

有的人生前備受榮光,但也有很多人悄悄來去。我們記住他們,是為了更好地走下去。因為前面的路是他們用生命之光照亮的。

整理這個文章的時候,突然知曉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奧茲也悄然離我們遠去了,而我的那本《愛與黑暗的故事》才讀了一小半。

繼續閱讀下去,走進他們的作品,也許才是我們最好的懷念。

文學

阿摩司·奧茲 | Amos Oz

2018年12月28日去世

1939年生於耶路撒冷。當今以色列文壇最傑出的作家,也是最富有國際影響力的希伯來語作家。迄今已發表12部長篇小說,多部中短篇小說集,雜文、隨筆集和兒童文學作品。代表作品有《愛與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爾》《一樣的海》等。曾獲法國「費米娜獎」「歌德文化獎」「以色列國家文學獎」等文學大獎,同時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我們只有大量的書。到處都是書,從這面牆到那面牆,排滿了書。過道、廚房、門口和窗檯,到處是書。幾千本書,遍布整套住房的每個角落。我總感覺,人們來來往往,生生死死,但書是不朽的。小時候我希望自己長大後成為一本書,而不是成為作家。人可以像螞蟻那樣被殺死,作家也不難被殺死,但是書呢,不管你怎樣試圖要對其進行系統的滅絕,也會有一兩本書伺機生存下來,繼續在雷克雅內斯梅林、巴利亞多利德或者溫哥華等地,在某個鮮有人問津的圖書館的某個角落享受上架待遇。

選自《愛與黑暗的故事》,鍾志清 譯,譯林出版社

孟浪

2018年12月12日去世

原名孟俊良,祖籍浙江紹興,出生於上海吳淞,中國現代詩人。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並投身非官方的地下文學運動。1980年代初中葉至1990年代初葉先後參與發起創辦或主持編輯《海上》《大陸》《北回歸線》《現代漢詩》等中國大陸的詩歌民刊,系1980年代中國現代詩重要群落「海上詩群」的主要代表性詩人之一。1992年獲第一屆現代漢詩獎。從事寫作,也從事文學編輯和出版活動。

多年來,孟浪以其克制、清苦和執著,證明自己是一位純粹而自重的抒情詩人,保持緘默和低調,同時堅持對重大問題的介入和承擔。他還是一位堅持到底的現代主義者,服膺現代主義詩歌的一切美德和獻身精神。

——黃燦然(詩人、翻譯家/香港)

無題

放棄對種子的遠眺吧

土地深處無盡的酣眠在繼續。

冬天抱著冬天

溫暖蓋著溫暖

多麼像內在的群山倉促地逶迤──

巨人,嬰兒般退回……

破土,破土,到處是黑髮在破土

成為鐵絲,扎出腳手架和瞭望台。

放棄對虛無的打量吧

土地深處那手指尖的警覺將生長千年!

1999年

選自黃燦然小站

金庸

2018年10月30日去世

查良鏞,筆名金庸,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其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因其優秀的小說作品而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

選自《神鵰俠侶》,花城出版社

奈保爾 | V. S. Naipaul

2018年8月11日去世

印度裔英國作家。生於加勒比海特立尼達島,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後,遷居倫敦,曾任職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他的作品以小說和遊記居多,《紐約時報》書評曾稱讚他為「世界作家、語言大師、眼光獨到的小說奇才。」他的小說作品《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大河灣》被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一。旅遊文學「印度三部曲」——《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及《印度:百萬叛亂的今天》是他在遊記方面的最著名作品。200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我命中注定要永遠離開這裡之後,一切仍像以前一樣,我的離開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選自《米格爾街》,張琪 譯,南海出版公司

伊蕾

2018年7月13日去世

當代女詩人。1951年生於天津。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理事。畢業於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曾任《天津文學》編輯、《天津詩人報》主編等。出版詩集《愛的火焰》《愛的方式》《獨身女人的卧室》《伊蕾愛情詩》等。代表作《獨身女人的卧室》曾在八十年代詩壇引起巨大爭議,後入選《百年中國文學經典》等重要選本。

女士香煙

我吸它是因為它細得可愛

點燃我做女人的慾望

我欣賞我吸煙的姿勢

具有一種世界性美感

煙霧造成混沌的狀態

寂寞變得很甜蜜

我把這張報紙翻了一翻

戒煙運動正在廣泛開展

並且得到了廣泛支持

支持的並不身體力行

不支持得更不為它做出犧牲

誰能比較出抽煙的功德與危害

戒煙與吸煙只好並行

各取所需

是誰制定了不可戒的戒律

高等人因此而更加神奇

低等人因此而成為罪犯

今夜我想無罪而犯

你不來與我同居

選自《伊蕾詩選》,百花文藝出版社

劉以鬯

2018年6月8日去世

原名劉同繹。香港著名小說家、編輯,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教授,上海出生,祖籍浙江寧波鎮海。迫於生計開始寫作小說,著有小說集《天堂與地獄》《寺內》《春雨》,長篇小說《酒徒》《陶瓷》,論文集《端木蕻良論》《短綆集》等。曾主編過《國民公報》《香港時報》《星島周報》《西點》等報刊雜誌。2010年獲選為香港書展及香港文學節首位「年度作家」。

酒變成一種護照,常常帶我去到另外一個世界。

選自《酒徒》,江蘇文藝出版社

菲利普·羅斯 | Philip Roth

2018年5月22日去世

美國當今文壇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1933年出生於美國新譯西州紐瓦克市的一個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1955年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留校教英語,同時攻讀博士學位,但在1957年放棄學位學習,專事寫作,以小說《再見吧,哥倫布》(1959)一舉成名。代表作《美國牧歌》《人性的污穢》《反美陰謀》等。曾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並獲得國家圖書獎、福克納小說獎、普利策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人們生來就不會應付生活中的逆境,更別說應付不可能的事情。但誰又生來就會對付將要發生的不可能的事情?誰生來就會對付不可理喻的悲劇和苦難?誰也不會。人們毫無準備時悲劇往往降臨,這就是每個人的悲劇。

選自《美國牧歌》,羅小雲 譯,譯林出版社

洛夫

2018年3月19日去世

1928年出生於湖南衡陽。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其早年詩歌中採用超現實的表現手法,具有魔幻色彩,他因之被詩壇譽為「詩魔」。代表作有詩集《時間之傷》、散文集《一朵午荷》、評論集《詩人之鏡》等。

台灣出版的《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如此評價:「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鍊,意象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

子夜讀信

子夜的燈

是一條未穿衣裳的

小河

你的信象一尾魚游來

讀水的溫暖

讀你額上動人的鱗片

讀江河如一面鏡

讀鏡中的你的笑

如讀泡沫

1973年

選自《洛夫詩全集》,江蘇文藝出版社

李敖

2018年3月18日去世

1935年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集自由主義者、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台灣作家、歷史學家等多重身份於一體。台灣無黨派人士,曾任台灣立法委員,2008年任滿後宣布退出台灣政壇。因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而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代表作品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獨白下的傳統》等。

做烈士不算什麼,做戰士才聰明。我不只是一般的戰士,還是神氣活現的戰士、快快樂樂的戰士、使你哭笑不得的戰士。

——李敖

藝術

貝納多·貝托魯奇 | Bernardo Bertolucci

2018年11月26日去世

義大利編劇、電影導演。憑電影《末代皇帝》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金球獎最佳導演等多個獎項。在2011年第64屆戛納電影節上獲頒榮譽金棕櫚—終身成就獎。

回想起來,《末代皇帝》的製作像是一場八個月的的婚禮,龐大熱鬧而混亂,而我做了八個月的新娘,每天等待著貝托魯奇將蓋頭掀開,又一次愛上我。

——陳冲回憶貝特魯奇

藍潔瑛

2018年11月3日去世

1963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有「靚絕五台山」的美譽。1984年從香港無線訓練班畢業後即被派主演劇《家有嬌妻》《寶芝林》等女主角,備受力捧,先後主演了《六指琴魔》《真命天子》《萬家傳說》《蓋世豪俠》等,1992年主演商戰題材電視劇《大時代》,飾演的羅慧玲悲情可敬可憐讓觀眾印象至深。1995年在周星馳喜劇電影《月光寶盒》中飾演蜘蛛精春三十娘。

臧天朔

2018年9月28日去世

中國內地搖滾樂歌手。1964年出生於北京市,代表作有《朋友》《等待那一天》《大悲咒》等。當人們談論起臧天朔,就不得不提他在中國搖滾樂壇的地位。臧天朔80年代玩搖滾樂起家,作為中國第一代搖滾音樂人,他靠著個人實力推動著搖滾樂在內地發展,讓搖滾樂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

朋友啊朋友

你可曾想起了我

如果你正享受幸福

請你忘記我

朋友啊朋友

你可曾記起了我

如果你正承受不幸

請你告訴我

——《朋友》

樹木希林

2018年9月15日去世

出生於日本東京,日本女演員,1973年嫁給歌手內田裕也,代表作有《惡人》(李相日執導)、《步履不停》《比海更深》等,多次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我總覺得人往生之後,會存在於萬物。我失去母親之後,反而覺得母親存在於周遭的一切事物中,會在街頭擦肩而過,會在陌生人中忽然發現她的身影。這樣想著,就慢慢超越了悲痛。現在,您的家人失去了妻子、母親、姐姐、祖母,遺屬的哀痛是無法估量的。但是今天的別離,意味著您將超越肉體,活在世間萬物之中。希望總有一天,活著的人會接受這樣的現實。

——是枝裕和在樹木希林葬禮上的悼詞

朱旭

2018年9月15日去世

1930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1952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朱旭塑造了眾多不同個性的人物形象。他扮演過《駱駝祥子》中的二強子,《推銷員之死》中的查利,《紅白喜事》中的三叔,《嘩變》中的魁格等角色。90年代朱旭活躍於影視界,在電影《變臉》《洗澡》《刮痧》等影片中,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他還參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華》等電視劇的拍攝。以其爐火純青的演技為廣大觀眾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形象。

看一個演員,最終要落在其個人的文學藝術修養上。一個演員要演好戲,講究的是戲外功夫。演員的道德修養、綜合文化素質、藝術造詣的高低不同,塑造形象也就必然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粗細之分。

——朱旭的訪談

單田芳

2018年9月11日去世

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曲藝世家。1954年走上評書舞台。1979年重返書壇。2007年,宣布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代表作品有《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三俠劍》《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 《水滸外傳》 等評書。

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皓月當空,今日相見,三生有幸。

——單田芳評書

盛中國

2018年9月7日去世

祖籍江西臨川,出生於重慶。畢業於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中國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5歲時,向父親行過拜師禮,開始練小提琴。代表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等。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曾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

他在天上一定對自己的一輩子是滿意的,他滿意的是,自己盡了力了,堅持了自己的信念。

——妻子瀨田裕子

櫻桃子

2018年8月15日去世

日本女漫畫家、作家,出生於靜岡縣清水市,家中經營蔬果店。1984年正式出道後,1986年以筆名「櫻桃子」行,以童年時期的經歷為藍本開始繪畫漫畫《櫻桃小丸子》,主角的名字也是櫻桃子、主角的生日也是櫻桃子的生日。櫻桃子生動、詼諧的寫作手法,令《櫻桃小丸子》在日本及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都極受歡迎。

有些事情不是我不在意,而是我在意了又能怎樣。

——《櫻桃小丸子》

橋本忍

2018年7月19日去世

日本電影導演和編劇,師從導演兼編劇伊丹萬作,後被黑澤明賞識,1950年在《羅生門》中擔任編劇出道。持續為今井正、內田吐夢、成瀨巳喜男、堀川弘通、小林正樹、岡本喜八、山本薩夫等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導演們撰寫劇本,奠定了其劇作家第一人的地位。

對領頭人黑澤先生,我有一個請求。請你和大家說聲「橋本隨後就到」,給我留一個能盤腿而坐的位置。

——橋本忍

學術

張首晟

2018年12月1日去世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千人計劃」入選者,受聘成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特聘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學J.G. Jackson和C.J. Wood講座教授。主要貢獻包括對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的研究。他也是區塊鏈技術的支持者。

我們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那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張首晟

方聞

2018年10月3日去世

藝術史學家。 1930年出生於上海,自小資質聰穎,幼時師從名師清道人之侄李健習字,十歲左右便開辦了個人書法展。先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但逐漸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在人文藝術,於是於1948年赴美留學,入讀普林斯頓大學學習西洋與中國美術,先後獲得文學學士和博士學位。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座教授、藝術考古系主任、普林斯頓藝術博物館主席、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繪畫部的特別顧問等職務,致力以「風格分析」的方法來解決中國古代書畫的斷代問題。主要出版有《夏山圖:永恆的山水》《心印》《中國書法:理論與歷史》和《兩種文化之間》等。

對於藝術史我是外行,不敢多說。但是從中國史的背景出發,我讀方聞的論著都時時有會心不遠之感。我覺得他確實進入了中國書畫史的內核。例如他討論晚唐張彥遠「書畫異名而同體」之說索引及於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名言,我讀後啟悟良多。以前我僅僅「知其然」,但讀後才「知其所以然」。這不僅因為他的理論和方法具有開創之功,而且也由於他熟知歐洲藝術史,在相互比較之中凸顯出中國書畫史的文化特色。

——余英時評價方聞

高錕

2018年9月23日去世

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被媒體譽為「光纖之父」。高錕於1954年赴英國攻讀電機工程,並於1957年及1965年獲倫敦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並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0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7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教授在科學上的成就,具有一切最偉大科學發現的共同特點:第一,他的光纖技術改變了世界,如果沒有他的偉大發現,我想世界會跟現在完全不同;第二,他的創新是平常人想不到的,40年前通訊最快的媒介都是金屬線,高錕驚人的想像力在很多人看來匪夷所思。

——資訊科學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評價高錕

斯蒂芬·霍金 | Stephen Hawking

2018年3月14日去世

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我們只是在一個非常普通的恆星里一群進步的猴子。但我們可以理解宇宙。這使我們變得非常特別。

——斯蒂芬·霍金

海登·懷特 | Hayden White

2018年3月5日去世

當代西方最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也是新歷史主義最主要的批評家,被譽為「在文化理解和敘事的語境中,把歷史編纂和文學批評完美地結合起來」。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歷史系榮譽教授,對學界影響深遠,也改變了很多人對歷史的思考方式。主要著作有《元史學》《話語的比喻》《形式的內容》《比喻實在論》等。

他對史學書寫的分類是其精髓所在,從他開始,書寫風格不再只是歷史敘事的外在的 embellishments,而是直接導致歷史敘述邏輯和結構形成的內在組成部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解構了歷史書寫的追求歷史真實的可能性。

——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陸揚評價海登·懷特

謝和耐 | Jacques Gernet

2018年3月3日去世

1921年出生於當時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法國著名的漢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法國金石和美文學科學院院士。1948年畢業於高等實驗學院,後師從法國漢學權威戴密微教授。曾先後任教於巴黎大學文學院、巴黎七大和法國最高學府法蘭西學院。代表作有《中國社會史》《中國與基督教》《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中國人的智慧》《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等,均已有中譯本,影響甚廣。

想起最後一次遇見他。那是幾年前,在法蘭西學術院附近一個書店,正看書,他推門進來,記得是著米色風衣,整潔但已略顯陳舊泛白。他與店員用那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謙遜交談,查詢一本書的訊息。我趨前,簡單問候他幾句,互相告別。他推門出去,沿著巴黎午後秋陽下的街道緩步走去。我迄今記著那從容的背影,與充滿歷史與文化積澱的街景渾然。

——張倫,法國賽爾奇·蓬多瓦茲大學教授回憶謝和耐

饒宗頤

2018年2月6日去世

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其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冊,學問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1982年,《選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學界譽為繼錢鍾書《管錐篇》後的又一學術巨著,有人稱譽為「南北學林雙璧」。饒宗頤和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

我肯定21世紀將會是中國一個文藝復興的年代。

——饒宗頤訪談

宿白

2018年2月1日去世

1922年出生於遼寧瀋陽,194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他是中國佛教考古和新中國考古教育的開創者,曾任北大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作為歷史考古學上集大成者,宿白在宗教考古、建築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學等領域的造詣為學界所公認,著有《白沙宋墓》《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等著作,2016年獲得首屆中國考古學會終身成就獎。

我這一生就是個北大的教書匠。

——宿白訪談

王學泰

2018年1月12日去世

北京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著名中國遊民與流民文化問題研究專家。退休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國人的飲食世界》《中國流民》《華夏飲食文化》《重讀江湖》《中國古典詩歌要籍叢談》《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國飲食文化史》等。偏重於文學史與文化史的交叉研究,關注通俗小說及通俗戲曲在民間的影響。

我這一輩子是非常倒霉的一輩子,所以我現在特別羨慕年輕人,如果我從年輕再活一遍,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因為我這一輩子什麼都耽擱了。

——王學泰訪談

文字、圖片整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我只愛一位嬌小、漂亮、純潔的小姐
你有遺忘,我的心卻有更多的情愛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