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一次,藝術界見識了「青年的精彩」

這一次,藝術界見識了「青年的精彩」

「華宇青年獎」舉辦至今已經是第六屆,印象中之前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包括今年,在看過評委、入圍藝術家及嘉賓們的名單後這種印象依然沒有發生質變,直到去現場親自觀摩之後,觀念徹底被顛覆。

在中國並沒有很多針對扶持青年藝術家創作的獎項或者平台,「華宇青年獎」從六年前被質疑、被吐槽,到受到認可、被稱讚,這其中的努力與堅持可見一斑。

今年的入圍主題展名為「前提」,看到參展藝術家的名單之後發現熟悉的名字極少,於是仔細地看了一些陌生藝術家的簡歷,驚奇地發現,部分參展藝術家甚至完全不是科班出身。都說當代藝術越來越融入於尋常百姓家,所謂的「藝術」已經不僅僅是殿堂級別的供奉或者是小範圍受眾的產物。藝術創作打破傳統藝術圈延伸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而這次的「前提」入圍主題展更是充分詮釋了這一點。

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人的作品,剛到展廳門口就被馮駿原的作品拖住了腳步,這位本科復旦物理系、研究生賓大藝術系的小哥哥,我一直都在背地裡叫人家geek,因為我發現他什麼都略懂一點,對於「控制欲」有著近乎完美的詮釋。從他製作的「思維導圖」就能判斷出這是一個多麼專于思考和善於聯想的人,在他的影像作品《控制論:一組辭彙表》中,呈現的是一連串關聯的歷史事件影像散文,以20世紀70年代智利左翼政府試圖把控制論模型應用到經濟領域的歷史為背景,即阿連德政權在70年代早期開展的賽博協同工程。我在看這段錄像的時候不下10次拿起手機Google視頻中出現的一些陌生術語,不下100次懷疑自己活到現在是不是全靠愚昧無知,但還是完完整整地看下了整個視頻。一個視頻貫穿巨大的信息量:60年代反文化、冷戰運籌學、賽博協同的設計元素、皮諾切特政變、控制論的仿生學痕迹、對精神分裂的控制論理解、弗里德曼與新自由主義秩序的起源等,每一個讀起來都需要調動全身知識儲備量的辭彙穿插在各種酷炫的配樂中,甚至與很多「畫風」不符的圖文形象互相交織,感覺整個人完全是在看一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科幻片。其實這麼多複雜信息最終傳遞出來的就是戰後科學化身為一種政治話語之後對同類產生的雙重反面影響,但是這種思維創作模式估計只能是「鬼才」所獨有的,這也印證了藝術家的偉大之處就是化所有平凡於非凡,經歷同樣的事,卻有獨到的見解。

馮駿原作品《控制論:一組辭彙表》

另外一位是有點酷又有點可愛的克拉瑪依小姐姐劉昕,光是看履歷就已經很想要一睹其風采了: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專業,輔修數字媒體;羅德島設計學院Digital Media,藝術碩士;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Fluid Interfaces Group,科學碩士,身兼藝術家與工程師的斜杠青年。去了哈瓦那,人家就能做出「哈瓦那麵包」,吃到嘴裡的感覺就像哈瓦那一樣,充斥著機油,汗臭和白姜花,彷彿整座城市此刻均化作你嘴裡的一口神奇麵包。對「眼淚」謎一樣的執著驅使她在一個月里,每天收集自己的眼淚,拿去生化實驗室檢測。根據自己的眼淚配方,購買原料,生產了一桶人造淚;抑或在Amazon Mechanical Turk平台上,發布一個《可以為我「落淚」嗎?》的任務,請線上勞務為她拍攝一張自己哭泣的照片並獲得0.25美元的酬勞。

劉昕作品《哈瓦那麵包》

今年「華宇青年獎評委會大獎」及「華宇青年獎評委會特別獎」,最終分別由藝術家童文敏和郭城斬獲,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兩位藝術家,可是正如策展人所言:能入圍這次獎項的藝術家,其實已經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獎項只是錦上添花。

文| 巴莎

本文刊載於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B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她寫的希臘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險
指揮台是男性主導的世界,但女性也可以在那裡綻放光芒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