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仁義的皇帝,死後全國百姓披麻戴孝,連敵人也對他嘆服不已

史上最仁義的皇帝,死後全國百姓披麻戴孝,連敵人也對他嘆服不已

?提起宋仁宗趙楨,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然而提到敢作敢當的鐵骨諫臣包拯、范仲淹,智勇雙全的鐵血強將狄青,而參與變法改革的王安石更是鼎鼎有名。他們像天上的點點繁星閃閃發光,而為這些星星提供發展才能平台的正是宋仁宗。人們往往被這些名臣名將吸引,而忽略了他們身後,那寬容仁厚、仁者愛人、有識人之明的伯樂---宋仁宗。

宋仁宗稱號如其名,天性仁慈和善、做事淡泊低調、節儉勤政。他行仁政,做仁事,乃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聖君賢主。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在仁宗之前,沒有一個皇帝敢用「仁宗」這個廟號。仁義禮智信,仁宗之仁令人欽佩。在他行政時期,政治清明廉潔、經濟繁榮昌盛、文化欣欣向榮、社會安定文明,這位仁君給與了百姓了樂融融安居樂業的生活,創造了仁宗盛世!

然而,有著這樣豐功偉績的宋仁宗,其歷史地位卻頗有爭議。後人痛斥他是昏庸無能、苟且偷生、好色於內的昏君。就連當時的蘇轍都曾撰寫一篇《御試製科策》,將仁宗罵的狗血淋頭。為何大家對他評論的差距如同雲泥一般大?我不禁深思。

宋仁宗有一次出宮辦事時,途中口乾舌燥,便多次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旁人問他為何,他也不言。等回到宮中後,仁宗大呼:「拿水來!拿水來!」貴妃一邊服侍仁宗飲水,一邊細問詳情。仁宗這才道:「朕饑渴難耐,可多次觀察後發現他們沒有準備水。朕思慮再三便沒有要求喝水。」

是啊,仁宗寧可自己忍著不適,也不願負責供應水的人受罰。此等小事仁宗不曾記掛心上,更不用說蘇澈寫道聽途說的謠言來痛斥仁宗好色這種大不韙的逆舉。而寬容大度的仁宗毫不計較道「以直言來得人,而因直言拋棄他,天下人會如何說我呢?」,拒絕了官員罷黜蘇轍的請求。這是怎樣的一顆體恤官員的仁心,這是一個怎樣一個愛民如子的聖君啊!這種小事不勝類舉,仁宗之仁令人動容。君只見秦王暴政,商紂王奢靡,仁宗的廟號實至名歸!

當他駕崩時,敵國皇帝耶律洪基吃驚不已,不禁嚎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戈矣。」從敵國皇帝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為了體恤百姓而不願開拓疆土的仁君,感受到了一個和平時代的落幕。原來這樣的打心底里為百姓著想、不忍百姓受戰亂之苦的仁君,最後只能落得一個懦弱無為的評價。

是啊,他是「懦弱」,他寧可自己背負這樣的名聲,也不捨得百姓吃一點苦,受一點難。我不禁疑惑,是否君王一定要有開疆拓土的「抱負」,是否人民一定要負荷君王的窮兵黷武,這樣恢弘抱負的代價難道不是百姓受到苛重的奴役征斂,難道不是生產受到嚴重的破壞,這樣的例子有一個楊廣還不夠嗎!嗚呼哀哉!

四十二年如夢覺,讓我們隔著歷史的滾滾烽煙,追尋千年前的大宋盛世,懷想著仁宗的聖君風華。

參考資料:《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