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2018 這些發射無法忘掉,更無法抹掉……

2018 這些發射無法忘掉,更無法抹掉……

2018,這個自然年還沒過去,但從航天發射年度來看,已經飛掠而過。

從1月8日SpaceX全球第一發,到12月29日中國收官發射,全年射出114發,值得一說和重溫的都有哪些?


114發:28年首破百發

2018年全球共計航天發射114次(是指航天器入軌發射,而亞軌道飛行、探空發射都不算)。

這是自1991年以來,首次突破年度100發大關!(1990年121發)

相比2017年發射量91發,增長了25%;相比2016年發射量85發,增長了34%。


成功率高達98.24%

成功率也是明顯提升!

根據美國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NSSDC)發布數據顯示:2018全年發射失敗僅有2次,部分失敗1次。成功率高達98.24%!

相比之下,2017年發射環節徹底失敗6次,部分失敗(航天器未能入軌正常運作)2次。

2018年2次發射失敗,同在金秋十月:10月11日俄羅斯聯盟號火箭折戟;10月27日中國民營第一箭朱雀1號失敗,發射環節失控失敗。

1次部分失敗:3月29日印度發射GSAT-6A衛星時,發射環節成功,但衛星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後卻丟失了,經多次努力,至今未果。

2次似是而非的失敗:1月8日SpaceX發射ZUMA時,發射環節成功,但這顆美國頂級絕密衛星被宣布失蹤,不過NSSDC現已編入2018年衛星資料庫內,原因你懂的。

1月25日歐洲阿麗亞娜發射VA241任務時,衛星未能正確入軌,歷經7個月努力,最終進入預定軌道,失而復得。


發射新格局:中美俄前三強

全年114發,按照國別分為——

中國39發

美國34發

俄羅斯17發

歐盟11發

印度8發

日本7發

需要說明的是,比照2017年格局變化很大:美國30發、俄羅斯20發、中國18發、歐盟9發、日本7發、印度5發、伊朗1發、烏克蘭1發。

今年前三強徹底洗牌,從「美俄中」反轉為「中美俄」。

不過,需要提醒一下:

發射量並不是衡量實力的唯一標準。儘管中國39發,超過美國34發,但發射航天器的總重量卻只有後者的一半,而且太空探索半徑也是相差甚遠。洞察號登陸火星、帕克探測器成為最靠近太陽的人造探測器。中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則是挑戰月球背面。

美國34發:其中包含紐西蘭3發,畢竟發射商屬於美國矽谷創新公司火箭實驗室。如同俄羅斯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阿麗亞娜太空公司在蓋亞那發射一樣,通常都會算到俄羅斯、歐盟,而不是哈薩克、蓋亞那頭上。

俄羅斯17發:也有計算20發的,這是因為其中3發——屬於俄羅斯製造的3枚聯盟號火箭,由阿麗亞娜太空公司購買並發射的3次任務,無論計入哪一方都能講出理。

我本人更傾向於「發射商原則」,即發射商屬於哪個國家,發射任務也應當歸屬哪國。按照這個原則——俄羅斯17發,歐盟11發。

印度7發:印度媒體稱自己全年發射過17次,不是我們統計的7次,這其中包括10次亞軌道飛行、測試型發射。我們這裡統計的是航天發射,即航天器入軌發射,亞軌道飛行、探空發射、測試發射統統都不算。所以像藍色起源、維珍銀河、零壹空間、星際榮耀等發射,也都不在其列。


中國CASC拔頭籌:37發

作為中國最大航天巨頭與發射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握有絕對優勢:絕大部分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器等宇航產品,著名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都主打產品。(當然還包括全部戰略導彈、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

2018年初宣布35發既定目標,結果竟超額完成37發!不僅前所未有地實現自我突破,甚至發射總量超過世界發射榜第二的美國(34發),同時超過俄羅斯 歐盟 印度發射總和(35發)!


美國SpaceX星光耀:21發

儘管發射量不是全球第一,但太空快遞一哥的光環依然閃耀在SpaceX頭上。畢竟發射難度、太空快遞價值更惹眼、更重要。

1次重型獵鷹火箭試飛,刷新現役最強火箭排行榜,漂亮演繹一次全球刷屏的商業路演。

3次發射貨運龍飛船,其中兩次復用二手飛船。

17次獵鷹9號發射,其中11次成功著陸回收火箭,創下一箭三飛三回收的新紀錄。還有發射系外行星新獵手TESS、下一代最強GPS衛星、頂級機密衛星ZUMA、3批部署25顆銥星、部署一箭64星……


哪些發射最值得點贊?

2月7日,現役最強火箭重鷹首秀,SpaceX漂亮刷爆一次全球商業路演。

4月3日,SpaceX全重複發射:二手火箭 二手飛船 二次發射,成功發貨飛往國際空間站。

4月17日,外星世界最強大獵手TESS發射升空,預計未來兩年探測50萬顆恆星,發現2萬顆系外行星,500~1000顆超級地球、宜居地球。

5月5日發射、11月27日著陸火星,洞察號成為首個專門探測火星地下世界的探測器,也是第8個成功著陸火星的人類造訪者。

8月12日,帕克太陽探測器開啟史無前例地追日征程,11月1日起成為史上最快、最靠近太陽的人造探測器。

10月20日,近年來最重要的行星探測任務之一——BepiColombo水星探測器開啟90億公里的遠征。這是繼NASA發射信使號之後,人類第二次專門發射水星探測器,也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水星探測之旅,還是ESA、JAXA首次水星探測。

11月17日,(北京時間)一早一晚,俄美兩艘貨運飛船同天發射,同時飛往國際空間站。發射間隔15小時,對接間隔14小時。比翼雙飛,雙船同框。

12月4日,SpaceX破紀錄開啟高頻高效復用模式,一箭三飛三回收!這枚芯級編號B1046.3的火箭,還會在2019年首開第四飛的新紀錄。

12月8日凌晨,今年中國最重磅航天發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正式啟程。預計飛行26天後,史無前例,登陸月球背面。

12月23日,SpaceX2小時完美部署史上最強GPS衛星!徹底治癒這個一拖十年的「極度拖延症患者」。


這些航天大事件,無法抹掉!

天宮一號,終於永別了——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8:15再入大氣層,之後殘骸墜落南太平洋中部海域。

歷時3年半,太空飛行3億公里,一個日本探測器終於在6月27日飛到一顆近地小行星附近。9月21日,隼鳥二號成功投放首款探測器。精彩還在繼續……

6月10日,整個火星開始肆虐沙塵暴,6月中旬,NASA已經做好最壞打算:跟運行15年、價值4億美元的機遇號火星車永別了。

史無前例,最快速對接國際空間站,只用3小時40分!7月10日,從發射到對接,最短時間內進步號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會合。以往所有飛船對接ISS,都需要至少5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

8月31日,停靠在空間站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MS-09,軌道艙艙壁被發現一個2毫米孔洞,從微隕石撞擊到人為鑽孔,背後原因撲朔迷離,直到12月脫離空間站墜入大氣層前,俄宇航員執行艙外行走,採集第一手證據,最終結果還在調查中。

9月18日,SpaceX公布首班環月之旅的首位遊客,一位日本電商巨賈。首飛時間最早2023年。

10月11日,從未失手過的聯盟號火箭意外折戟,聯盟號載人飛船安全逃逸,兩名宇航員順利逃生。事故原因竟是一個助推器分離時刮蹭到了主火箭。又一個人為因素釀出的災禍。

10月27日,中國第一枚民營火箭首次軌道發射,結果因姿態控制失誤,導致半路夭折,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最終墜落在孟加拉灣。

11月5日,NASA官宣這一天為人類第二個探測器(旅行者2號)越過太陽風最外邊界,進入星際空間!

12月4日,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歷經27個月、飛行20.3億公里,終於抵達一顆名叫貝努鳥的近地小行星,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有航天器探測的最小號天體,直徑只有500米。

12月18日~19日,短短12小時,全球4次既定發射4次推遲,多米諾骨牌效應,貌似在航天發射上顯靈。

12月29日中國收官發射,定格2018全年發射總量114發,定盤全球發射棋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體引力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火星車何時登陸?瞄準:2021年4月23日
2018收官看什麼?最亮彗星、最大流星雨……

TAG:三體引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