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海孔子書院《禮樂春秋》禮樂劇在京上演

四海孔子書院《禮樂春秋》禮樂劇在京上演


四海孔子書院2019年元旦迎新禮樂劇《禮樂春秋》於2018年12月29日下午場2點半和晚場7點半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劇場隆重上演。據四海孔子書院介紹,本次禮樂晚會是自2017年元旦至今,第三次兩岸協同進行藝術創作。與前兩次一樣,本次晚會主要演員來自四海孔子書院師生和台灣藝術家,同時還有來自北京市各地的大中小學生與藝術家團隊參與演出。今年禮樂晚會的主旨是「在春夏秋冬的四季運行中感受夫子的天地情懷與詩歌舞樂交相輝映的六藝之教,用書院師生的生活詮釋儒家精神」。

演出現場 攝影:幸福老師
演出現場 攝影:幸福老師

演出現場攝影:幸福老師
演出現場攝影:幸福老師

本次禮樂劇得到了海淀區溫泉鎮人民政府的資助,同時也得到了海淀北部文化中心的協助。前來觀看禮樂演出的嘉賓有:前中央財經辦秘書組局長吳紅,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濤,市台辦原副主任杜德平,海淀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英,海淀區台辦主任王鋒,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文學院執行院長張曉慧,中外文化交流基地辦公室主任張凱,溫泉鎮黨委副書記張國斌,溫泉鎮副鎮長婁子成,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鬍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謝嘉幸,北京舞蹈學院教授鄧文英,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前所長傅永吉,國家開放大學教授鄒峻,北京外國語大學近二十個國家的40多位外籍專家學者等。

本次禮樂劇是四海孔子書院書院教育探索的一次藝術化的展示,除了書院師生之外,參與活動的還有北京舞蹈學院、台灣藝術大學等一流的舞蹈、音樂專業演員。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盛會,是一場具有高度專業水準的舞台表演。從舞台、燈光設計,到影像錄製、服裝設計,均為兩岸一時之選,是兩岸文化合作的精華之作。禮樂晚會創作的最終的目標是把詩、歌、舞、樂融合到我們的禮樂劇當中,去體會天地四季的運行,參悟元、亨、利、貞的智慧。

攝影:幸福老師
攝影:幸福老師

攝影:幸福老師
攝影:幸福老師

如何詮釋夫子之教,如何詮釋儒家,用舞台的方式很難,四海孔子書院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已經開始為籌備元旦迎新晚會而精心策劃。劇本由本次活動的總策劃、台灣三一寰宇文化協會執行長楊慶亮先生創作,音樂與舞蹈的編導則由楊先生的兩位女兒楊曉蕾、楊曉韻的團隊合作完成。可以說,本次禮樂劇演出的每一個舞蹈,每一首樂曲等全部作品都是兩岸同胞傾心打造的原創作品。馮院長說:「我們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懷著一個對夫子的誠敬之心,書院師生與專業演員協同演繹,希冀可以呈現出一場不一樣的舞台藝術。」

攝影:輔仁
攝影:輔仁

楊慶亮先生作為本次晚會的總策劃,他說:「我想,越是懂得儒家文化的人,越是懂得夫子之道的人,他們的藝術創作才更接近夫子的教化之道。夫子一生堅持克己復禮,希望禮樂教化。但是,今日的教育已經離中華樂教很遠了,離詩教也很遠了。那麼,如何喚回中國人對自我存在的文化認知,大概用禮樂演繹的方式,用藝術去感化,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了。」

就關於如何詮釋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禮樂之教,在禮樂晚會開始之前,四海孔子書院邀請了眾多嘉賓和媒體學者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舉行了媒體嘉賓對話座談會。四海孔子書院馮哲院長說,在今天,中國文化要走出去,關鍵是講清楚。為了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我們要深入了解自己與別人。了解文化差異,這是每個中國學人應具有的文化素養。今天早已不是一個孤立自封的時代,了解人性的共同處,找到人性的共同處,才能了解這個世界的共通之處。情通古今與人類,讓其能夠相互了解。讓中國文化的獨特性與內在美感傳揚出去。這是書院禮樂劇創作的初衷。因此,我們常常思考儒家的身體哲學,如何讓一個人身心合一,真正抵達「仁」之根本,還需要書院教育不斷地探索。我們把禮樂藝術教化運用到書院教育實踐當中,運用到日常生活規範與教學當中,希望這種嘗試可以走出一條直達儒家教育本質的教化之路。

具體到本次禮樂演出,馮院長說:「書院禮樂劇是人文、審美的教育。講好中國文化故事,可用「美」的方式,讓人愉悅舒服,進而嚮往;不一定用「強」的方式,讓人害怕,抗拒。禮樂劇將詩舞樂融為一體,升華成為一種更大的教化力量。是自然的,充滿精神性的。」


四海孔子書院《禮樂春秋》禮樂劇是特屬於中國文化的表達方式。春夏秋冬既是自然輪迴,也是人生修鍊歷程。夫子,聖之時者也。春夏秋冬的表達方式既是時間也是時代演進,更是夫子精神所代表的中國文化的日新又新,這是一種是活態的,靈動的,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文化演繹。劇中夫子,好像是對古代,又好像是對今天講述者他的心歷路程。古與今,人性之共通也。這是充滿著儒學精神的禮樂劇,是帶有教化意義的一種表達方式,猶如君子之德風,這是中國文化的表達方式。孩子喜輕鬆好玩,活潑向上;射者沉著冷靜,不爭於世;孔子問禮於老子,人生風霜都經歷過,方知生活的重量。《禮樂春秋》禮樂劇試圖讓精神人文美善合一,純正純凈。

攝影:幸福老師
攝影:幸福老師

如何讓感動帶著教化,這是中國幾干年教育傳統。因此本次禮樂劇不是傳統的再現,而是一種精神性的表達。劇中畫面既是藝術也是教化,是兩者的融合,體現了本次禮樂劇的特色。既帶著理性,又有趣味,既能讓百姓看,也可給學者觀,猶如白居易對詩的自信,他言自己的詩既可給庶民讀又可給皇帝誦,而其理如一。禮樂劇的詮釋方式,既民間又學術,既殿堂又鄉野,既隆盛又自然。其詩,其舞,其歌,其藝既通俗又有高度。讓在場的觀眾在既輕鬆愉悅,又帶有心靈感化之美的享受中,得到春風化雨一般的感染。


四海孔子書院的禮樂之教是與書院創辦與發展相始終的。從最初的習禮修身,到六藝之教,乃至於禮樂祭孔典禮、《行教天下》禮樂劇,和今天的《禮樂春秋》,我們想通過受教育者的「身」與「心」的共同參與,來體會先聖先賢禮樂之教的精深大義。這不是一場普通的迎新聯歡會,乃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書院創辦以來,一直想通過辦學實踐走出一條弘揚儒學的新路。非學術,非哲學,亦非概念,非邏輯。《禮樂春秋》是書院繼《祭孔大典》,《行教天下》之後,又一幕新的禮樂劇。透過夫子向老子問禮,學琴師襄,書院孩子扮演孔門弟子,融詩歌舞樂於一體的師生集體創作。書院不將此視為是一個學校的年終聯歡晚會,而是透由專業的舞美,燈光,音樂等藝術方式,實現兩岸學人對活化儒學進行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書院禮樂劇系列創造是用身體誠意與生活美學來詮釋中國人文禮樂精神的有益嘗試,亦是對傳統學術化儒學與概念化中國哲學的突破,也是立足文化自信,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基礎上講述中國故事與中國思想。非為一人一院之闡揚,實乃企盼為儒學與中國文化走一條新路,也希望能通過媒體與網路平台向社會大眾弘揚傳播。如何能在人文禮樂方面創出新路走出特色,有常效運轉並能不斷發展形成機制亦是書院近年的教育探索。書院在文教領域探索方面雖然有一些困難,但依然願意盎然前行。書院多年來在傳統中國文化教育探索道路上一直得到各方師友關照和默默支持。一路走來,雖有困難但也不斷成長。貫徹夫子教法,力行禮樂之教,漸漸形成書院辦學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相親女列結婚清單:要車房及20萬彩禮 女方無陪嫁
在胖這件事上 中國有明顯的男女差異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