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這位副排長負傷,此後九個月他4次負傷,後成解放軍上將

淮海戰役這位副排長負傷,此後九個月他4次負傷,後成解放軍上將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這次戰役中,國民黨軍隊55.5萬人被消滅或改編,解放軍也有13.4萬人傷亡。其中有一位副排長負傷,此後九個月他4次負傷,後來成為解放軍上將。

他就是張太恆將軍,出生於1931年3月5日,山東廣饒縣東張家莊人。1944年9月他在家鄉參加了八路軍,成為八路軍山東墾利縣大隊交通員,此後,他在華東野戰軍10縱28師82團1營3連當過戰士、副班長、班長。

張太恆是一個打仗不怕死的人。他參加了淮海戰役,時任第3野戰軍28軍82師244團3連副排長,1949年1月在向國民黨軍發起的總攻中,張太恆右髖骨中彈,仍忍住疼痛,戰鬥到此戰結束。

戰後,張太恆被送到醫院,醫生說:彈頭緊挨坐骨神經,不能動手術。就這樣,這顆3厘米長的彈頭一直伴隨他一生。張太恆被評為三等乙級殘廢,不久,張太恆康復歸隊。

1949年5月,張太恆在參加上海戰役時第二次負傷。戰鬥中,張太恆擔任架橋隊隊長,帶領12名戰士跳入齊胸深的河水中作「橋墩」,一顆子彈打中他的肚子。由於河水和濕衣服的阻力,彈尾還在外面。

張大恆咬牙拔出子彈頭,立即用急救包捂住傷口,繼續站在水中,直到部隊全部過河。緊急著,張太恆又第三次受傷,他上岸後,又冷又疼,挎著衝鋒槍摸黑來到不遠處的一座民房,想去借火。

沒想到,從房中突然打出一槍,子彈擊中他的下巴。張太恆朝著屋內打了一梭子彈,並扔進一個手榴彈,然後跑回排里,戰後被送到野戰醫院治療。一個月後他又隨部隊進軍福建。

9月15日,解放軍向平潭島發起攻擊,張太恆帶著全排奮勇爭當「登島第一船」,不料在船快靠岸時,他突然前額中彈,被送進野戰醫院,經過連續3個晝夜的搶救,終於起死回生。這一次住院竟讓他躲過一次犧牲,10月25日他所在的部隊攻打金門島,遭到慘敗,他所在的團最先在壟口登陸,大部分犧牲。1992年張太恆任濟南軍區司令員,1994年被授解放軍上將軍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薩達姆因此人告密被抓,對出賣自己的人說了十個字,後來字字應驗
東北抗聯唯一倖存的總指揮,建國後被授予三個一級勳章,未授軍銜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