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57歲劉德華痛哭道歉:聰明的人,懂得與自己和解

57歲劉德華痛哭道歉:聰明的人,懂得與自己和解

作者:柒玐


來源:

哲學人生網(ID:zxrsnet)


人生漫漫,願你我都是看淡世俗之人,欣然與自己和解,過好自己的一生。

今天,看到不少人的男神上了熱搜了。


但是卻不算是好的消息。


                     


      

曾經的四大天王之一劉德華,是80、90一代人的深刻記憶,曾經在周杰倫演唱會上,作為來賓,還是可以自信滿滿地調侃:「難道現在的小孩兒就不喜歡劉德華了嗎?」

只是,歲月無痕,我們還是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偶像,因為嚴重失聲,痛哭著鞠躬道歉,無奈終止自己的演唱會。



01

與自己和解,是學會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從藝37年,劉德華的一路成長都是靠著自己的堅持完成的。

唱歌基礎差,演技一般,幾乎沒有舞蹈功底。在那個星光熠熠的無線班,他是扔進人堆里就不會被人多看一眼的人。

可是他偏偏不,不信自己就只能這樣淪為庸人。

沒有演唱功底,就抓緊一切練習的機會。在一次眾星聚會的空檔,說:「我給大家唱首歌好不好?」當時的歌壇巨星林子祥就坐在下面,「我只唱兩首,給我指點指點吧。」劉德華懇切地說。

兩曲過罷,別人都感覺這是一場差到極致的演出,林子祥卻說:「你嗓音挺特別的,以後多來我的錄音棚玩玩吧。」

演技不好,就抓緊一切的時間揣摩人物心理,任何龍套的小角色都會不遺餘力地去演,終於在周潤發因檔期問題的時候,接手《投奔怒海》,一炮而紅。

不會作詞,就憑藉著自己的感覺去寫,曾被教父黃霑公開批評:「寫的狗屁不通」,一罵就是三年。終於在幾年後見到黃霑,小心地說:「你不要那麼用力罵我好嗎?」

黃霑

這時卻說,「不要放棄,人是會進步的,我罵你三年,你現在的作品,我聽懂了。」

一步步走來,於是有了現在的劉天王。



其實這次的演唱會臨時終止事件,是一個好的徵兆。

我們都是肉骨凡胎,那個在演唱會上熠熠生輝的劉天王,這麼多年來,終於學會和自己和解了。

劉德華太拼了,太執著,太想在與時光的賽跑中還是那個贏的人,但是,我們的劉天王已經57歲了。

真的撐不下去,就停下來,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逆天改命的年少,在歲月的浸潤下,學會和自己和解未嘗不是一件善事。

和解不是認輸,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安排,懂得珍惜自己,枕戈待旦,還是那個不服輸的天王。



一個懂得與自己和解的人,敢於面對那些質疑自己的聲音,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敢於在與歲月的奔跑中,停下來,去接受人生的考驗。


 


02



與自己和解,是相信自己的選擇


之前,李銀河在知乎上發帖,有人質疑她是想蹭王小波的熱度。

其實不然,這個看似柔弱無骨的女性,只是將自己的光芒,讓步於自己丈夫的才華。

在王小波遇到李銀河的時候,她是《光明日報》的編輯,而王小波彼時還是一名下鄉插隊青年。

後來李銀河去了國務院研究室政策研究,但是王小波的第一部著作還沒發表,籍籍於人群。

但是在讀到了王小波的處女座《綠毛水怪》的時候,李銀河就相信這是個會在文學史上劈風斬浪的人。

她相信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嫁給了這個看起來「相貌極丑」的男生。

後被選去美國留學,王小波在三年之後,也跟隨李銀河的步伐。生活窘迫之時,王小波一度懷疑自己,甚至想放棄寫作。

是李銀河,用自己為數不多的400元美金的獎學金,支撐他們度過那段艱難的歲月。

四年期間,王小波在美國圖書館讀了大半的書籍。

回國後,王小波一度聲名鵲起。

是李銀河的堅持,幫助了王小波在大眾面前展現才華。這份對自己的相信,一信就信了半輩子,直至1997年王小波逝世。



這些年,李銀河在知乎上為數不多的帖子,是關於自己學術研究的討論,那個陪她走過大半輩子的王小波,在死後被人們發掘出巨大的文學才華。



那個在王小波籍籍無名的時候,選擇相信他的女人,在躊躇彷徨的時候,選擇陪伴他的女人,那個在丈夫死後,整理遺稿幫忙發表的女人,不該是鍵盤俠口中「想蹭王小波熱度」的女人。

面對惡言惡語,李銀河一言不發。

李銀河還是會和大眾互動,還是會在知乎上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在她面前,就算被別人詆毀,她還是會坦蕩蕩的發表自己的那篇《舊文重發:愛情回味》。

與自己和解,是無論流言蜚語有多濃烈,我都一如往初,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你。



03

聰明的人,都懂得與自己和解。




前段時間,馬思純因為《第一爐香》的讀後感與知名博主互懟,引發張愛玲書迷圍攻的時間,被娛樂圈稱為是「人設崩塌。」



次日,周冬雨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面對這件事情回應:「用開放的心態來學習,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不包容別人是一天,包容別人也是一天。」



雖然不出其然地被解讀為「替好友解脫」,但是這段話還是圈粉無數,像極了黃小鴨本尊的洒脫性格。

一件事情在發生之際,時間的長河並不會倒流,世間也並無真的後悔葯可以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去留給我們更改的機會。



但是我們可以,與自己和解。

幾千年前的孔夫子尚知,「逝者如斯夫」。

很多時候,我們失去的不是那個微不足道的事件,而是那個沉澱在過去不肯抬頭往前看的我們。



之前的影片《二十二》,以波瀾不驚的手法,向我們描述了慰安婦不為人知的一生。很多時候,打動人的不是那些波瀾壯闊,而是那些細水長流。



經歷的屈辱,無法抹去,明天的太陽,還是要張開雙臂擁抱。



04

與自己和解,是一生的功課。




著名作家張愛玲,一生與胡蘭成羈絆,即使是分手也寄去分手費的痴情,也只是將這位才女的愛情之火耗盡,一切都在放手之後,有了不一樣的結局。



與自己的和解,與身份無關,不管你是市井之人,還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又或是坐擁江山的君王,再或是叱吒風雲的大佬,在「與自己的和解」這道功課面前,都是需要修行的學徒。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大概就是此番境界了吧。

人生漫漫,願你我都是看淡世俗之人,欣然與自己和解,過好自己的一生。

作者:

柒玐,道著親疏隨緣的我,想給你碎碎念式的舒服。來源:哲學人生網(zxrsnet),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附上公眾號名稱以及ID 。




3秒加星標,就不用擔心和哲學君失聯啦

↓↓



你每一次點「好看」,我都會當成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人生網 的精彩文章:

感情中最忌諱的四個字

TAG:哲學人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