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歷史上,兔死狗烹的悲劇經常發生,一旦功高震主那麼結果將會是致命的。可這種情況並未在曾國藩的身上發生,按說以他的功勞和實力是絕對可以讓清廷坐立不安的,為何慈禧以及滿洲貴族們沒有對他下手呢?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準確的說,不是清廷沒想法,而是拿曾國藩沒轍。其實,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前,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就有這個擔憂,生怕拿下天京後難免兔死狗烹。於是,他們三人達成了某種共識,為了穩固權勢,他們採取了可分可合,似分實合的固權策略。

湘軍的誕生就是為了鎮壓太平軍,但它的本質卻不是維護清朝的統治,「世謂湘粵之爭,乃為孔耶而戰,而非忠於清室。」也就是說,曾國藩、胡林翼他們的湘軍不僅是為了保衛清王朝,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衝突和信仰的矛盾把他們推到了對抗太平天國的一方,太平軍信仰耶穌,而曾國藩標榜的是保衛中國的正統宗教。

清朝入關後,對漢人一直採取防範和歧視政策,尤其不授予漢人兵權。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八旗和綠營節節潰敗,朝廷這才不得已啟用漢人,曾國藩、胡林翼這才有機會掌握兵權。可清廷一直對漢人懷有戒心。咸豐四年(1854年),湘軍攻克武昌,咸豐帝很高興,授予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可是有人卻說:「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巷一呼,從者萬餘人,恐非國家之福也!」咸豐帝聽後,臉色頓變,馬上收回了曾國藩湖北巡撫的任命,結果幾年間,曾國藩一直處於有兵無權的尷尬境地。

直到同治元年(1862年),曾國藩才署理兩江總督,有的地方實權。曾、胡、左都是熟讀中國歷史之人,一旦鎮壓了太平軍,清廷就會出於維護統治的需要,必然會設法消滅湘軍和殘害湘軍將領,上演兔死狗烹的悲劇。因此,他們必須事先有所準備,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三人中,曾國藩是盟主,胡林翼是智囊,左宗棠是幹將。胡林翼有膽有識,以天下為己任。他曾說:「天下糜爛,豈能安坐而事禮讓?當以吾一身任天下之謗!」這話說得確有膽氣,可當時他不過是一個巡撫身份,就算是要拯救蒼生,也輪不到他。很顯然,胡林翼有著更大的企圖,他覺得,湘軍既然已成氣候,而且在不斷地壯大,最終可能會和清廷發生對抗。所以曾國藩評價他說:「近於權霸之術」!

左宗棠向來清高,也確實有才,他自比諸葛亮。他對滿族的統治也是不滿的,所以希望出現一個像劉備一樣的君主,左宗棠和胡林翼是莫逆之交,又是胡的長輩,他們的思想共同點很多。他的加入,正式形成了湘軍的三駕馬車。

我們不能說曾國藩對清朝不忠,但也不難看出他不是絕對忠於清廷。從他發布的那份《討粵匪檄》中便可以看出,他只提維護名教,不提維護清王朝,這一度讓滿清高層覺得不滿。更何況,曾國藩向來謹慎,對歷史上那些兔死狗烹的悲劇更是瞭然於胸。自從宿松之會後,曾、左、胡聯盟的格局就已形成,既互相呼應也互相制約,即使鎮壓太平天國之後,清廷也不敢輕易對他們下手。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咸豐十一年(1861年),隨著胡林翼的去世,三駕馬車的架構遭到破壞,為了保持這種局面,曾國藩決定建立淮軍,讓李鴻章來頂替胡林翼的位置,於是又形成了曾、左、李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這個局面,支撐了晚清三十多年的政局。

這種局面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慈禧當然也意識到了,也付諸了行動,曾國藩為表心意,裁撤湘軍大部,而且還讓曾國荃回家養病。此外,慈禧還利用湘、淮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左、李之間的矛盾,實現權力的平衡。由於地域的區別,湘、淮兩軍已經有了很大的利益衝突,經常出現不和的跡象。但是在關係到整體利益的時候,他們還是能抱成一團,讓清廷不敢輕舉妄動。

曾國藩功高蓋主,朝廷怎麼沒有對他下手?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轍

可以說,正是曾、左、胡三人布下的這個局,讓後來的湘軍、淮軍兩大集團能夠安然無恙。而對於慈禧來說,她知道局勢已經無可挽回,但也時不時的挑撥離間,讓他們之間互生嫌隙,只有這麼做,才能最低程度地減少湘、淮兩大集團對朝廷的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末這支精銳之師足可抵擋革命軍,但朝廷指揮不動非此人出馬不可
日本飛機屢次轟炸蔣經國,蔣介石大怒:日本人這是要斷了我的兒孫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