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2.2億農民干不過荷蘭22萬農民?

中國2.2億農民干不過荷蘭22萬農民?

中國2.2億農民干不過荷蘭22萬農民,當你以為是開玩笑,但是荷蘭人真的做到了!



我們把荷蘭放在中國地圖上,還沒小拇指大,約莫重慶市的一半面積。




荷蘭人口密度是中國的

2.8倍,

耕地面積只有中國0.5%;

荷蘭僅用了3%的農業人口創造了2%的價值,而中國接近40%的農業人口僅創造了10%的價值;


荷蘭每公頃蔬菜產出為

54.4

噸,而我國只有

23

噸;15年,荷蘭農產品出口總額是中國的約1.3倍;

荷蘭為什麼這麼diao?

其實荷蘭也不是天生如此,放在一百多年前,它也遇到過餓死人的情況......


荷蘭到底做了什麼

別看荷蘭面積小,人家祖上也曾闊過。

先不說17世紀前荷蘭就有「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即便到了二戰前,小小的荷蘭也擁有非常發達的商業、航運業、金融業,但一場災難讓荷蘭人明白了糧食的重要性。

二戰爆發後荷蘭被納粹德國攻下,不久希特勒便下令對荷蘭執行同化政策,切斷了荷蘭對外聯繫。原本勉強夠吃的糧食,受戰亂影響,一下就引發了饑荒。

本想著想將荷蘭整個民族同化的德國人,卻沒有把荷蘭人當德國人看。

所有荷蘭人都「一視同仁」地沒有分到糧食。

一向以自由、傲氣著稱的荷蘭人,被逼著走上街頭到垃圾桶翻找食物,甚至把土裡挖到的植物球莖、種子,還有樹皮、皮帶放到鍋里煮來吃。






更慘的還是那些孕婦,

身懷六甲的身子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每天只能吃點麵包屑和爛土豆充饑。

孕婦和體內的孩子都嚴重地營養不良,對這些冬季大饑荒待在媽媽肚子里的戰爭之子的一生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據調查發現,生於那個時期的荷蘭孩童大多懷有先天性的殘疾和智力障礙。

荷蘭也成為了二戰中唯一一個遭遇饑荒的西歐國家。

二戰結束後,荷蘭人迎來了久違的和平,政府藉此鼓勵生育,由此迎來了一波人口高潮。加上戰爭的教訓和人口的暴漲,

荷蘭政府因此認識到,糧食自給成為了當務之急!



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之後,戰後的荷蘭開始大舉發展農業。

但是人少地更少,自然環境又在那裡擺著,傳統農業肯定是玩不轉的。

怎麼辦?走技術路線唄!



荷蘭農業最過人的地方就是

其精準、高效的技術

。這裡面又以溫室技術最具代表性。

荷蘭的溫室可以實時對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實行自動化監測和調控。

什麼時候給養料,什麼時候給光照,給多少,都根據監測結果來提供。



別的技術牛不牛逼先不管,但是在水資源利用這一塊,就連美國都只有被荷蘭吊打的份。



生產一公斤西紅柿的耗水量

大棚里植株生長的氣候被嚴格控制著。正因如此,從2003年到2014年,荷蘭的蔬菜產量

上升了28%

,但是其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卻下降了29%。

資源利用率吊打美國,霸氣吧?

然而,這種霸氣可不是憑空得來的,對教育和研究經費佔到荷蘭總預算的

19.1%

當然,荷蘭的高校也沒讓政府的錢打水漂,瓦格寧根大學與農業相關的兩個專業,常年霸佔世界第一。

有這樣的技術大本營,想缺高科技都難。



如今,荷蘭馬鈴薯和洋蔥的出口總值高居全球第一,

蔬菜出口總值位列全球第二

產量這麼大,如果哪一天生產出來,買家不買了,那不是老底都得賠進去嗎?



在搞定了產量和技術之後,荷蘭人還搞出了一個訂單農業。訂單中規定農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

哪家進口荷蘭農產品的公司敢違約,自有荷蘭法院去收拾它。

荷蘭的農場只需要按時按量完成了訂單,剩下的就什麼也不用操心了。


 


荷蘭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顯然,在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路上,荷蘭農業的寶貴發展經驗,值得中國吸納借鑒。

1、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

2017年,荷蘭蔬菜種植每公頃產出可達54.4噸,而同樣面積的土地上,中國平均產出卻只有23.0噸,不足荷蘭一半。

是什麼造成了中荷農業生產的巨大差距?

五個字:農業合作社!

中國的農業生產,雖然在引入了化肥農藥和農機生產後看似實現了「現代化」,但是本質還是單打獨鬥的「自耕農」。

而荷蘭就不一樣了。

生產、加工、銷售、信貸和種植信息的變動上,「農業合作社」的生產形式貫通全程,種什麼賺錢、怎麼種、如何賣,荷蘭農民不擔心!

2、打造農業「三高」,精準化生產。

2016年,荷蘭農業勞動人口比重在3%以下,創造了2%的價值,而我國農業就業人口比重接近40%,卻只創造了約10%的價值。



相較於中國,

高品質、高科技、高附加值成為了荷蘭農業最顯著的特徵。

這是荷蘭農業立足於「農業合作社機制」中的又一項重要補充:

家庭決策制

農業合作社提供各項可行的農業諮詢和生產服務,農民以客戶和下游承包商的角色進行協商選擇,

兩者是合作關係而並非從屬關係

在確保持續的科技生產投入下,農業生產又不失自由、多樣與精準。

3、荷蘭經驗,中國可以借!

早在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一個靠攏荷蘭式農業的倡議,便已經被提出:


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因此從政策上講,無論「農業合作社」還是「精準化生產」,中國都是可以「借」的!

不僅如此,我國遼闊差異的地域、豐富的農業資源乃至

精耕細作的傳統,都表明了「荷蘭經驗」的切實可行性。

當然,執行過程中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自2013年試點改革以來,管理複雜、融資困難、技術服務不到位等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但是面對「挑戰」,我們能夠退縮嗎?

40年前,小崗村的18個手印掀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今天,荊棘叢叢的農村生產改革也必將助推中國農業走向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點兵914】中國曝光又一型特種裝備,火力兇悍五花八門,解放軍叫它甲殼蟲
【點兵933】日本反艦導彈如何發展的?和中國相比水平如何?看完忍不住笑了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