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紙尿褲侵權第一案:「爸爸的選擇」為何會敗訴拼多多?

紙尿褲侵權第一案:「爸爸的選擇」為何會敗訴拼多多?

電商法正式出台前夕,拼多多和母嬰產品生產商「爸爸的選擇」之間的官司塵埃落地,這場歷時4個月的侵權案,最終以法院駁回「爸爸的選擇」對於拼多多的全部訴訟請求,拼多多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而告終。

這場官司爭議性很大,也頗具探討價值,甚至對電商平台未來的發展都起到了指引作用,我們不妨來對整個案件進行復盤一下。

正品還是假貨?

「爸爸的選擇」前後說法不一

7月19日,「爸爸的選擇」向美國聯邦法院提交訴訟申請,指控電商平台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的情況下,仍然銷售印有該公司商標的產品。時隔一天,「爸爸的選擇」再次將拼多多起訴至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並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刪除拼多多APP上「爸爸的選擇」品牌的虛假宣傳,並賠償經濟損失及為該案支出的合理費用。

不過「爸爸的選擇」公司CEO王勝地公開的說法和「爸爸的選擇」的起訴書卻存在諸多矛盾之處,其中的矛盾點就是關於在拼多多平台上銷售的商品是否屬於假冒偽劣。

在起訴過程中,王勝地認為,「爸爸的選擇」未在拼多多平台開設店鋪,也未授權任何店鋪銷售其產品,但從2017年開始,他發現拼多多平台上出現了一些銷售「爸爸的選擇」產品的商家,部分商家打著「爸爸的選擇旗艦店」、「正品授權」、「廠家直發」等標語,低價銷售「爸爸的選擇」紙尿褲產品。

也正是針對這些現象,「爸爸的選擇」在起訴書中提出了兩項理由。一是不正當競爭,賣家虛假宣傳稱是「爸爸的選擇」的旗艦店或授權經銷商。二是商標侵權,賣方銷售「爸爸的選擇」假冒產品。不過按照王勝地提交給美國法院的描述,拼多多平台上出現的所有「爸爸的選擇」產品,實際上都是正品,只是未經授權。

但在此後接受媒體公開採訪時,王勝地卻表示,拼多多平台上商家銷售的「爸爸的選擇」紙尿褲產品,宣傳頁上使用的是「爸爸的選擇」的文字和圖形商標,這涉及商標侵權。與此同時,有些商家為了達到宣傳效果,還利用圖片處理軟體來偽造授權書。這些行為在王勝地看來均屬於拼多多平台的監管不力。

王勝地對「爸爸的選擇」的授權範圍也給出了進一步解釋,「我們授權某一經銷商在某一區域經銷,會在協議里寫明經銷區域,線下經銷(不允許線上經銷),授權期限。超出經銷區域,或者跑到線上去賣,或者授權過期,都屬於沒有授權。我們和經銷商都簽署紙質的授權書,由我們公司蓋公章和簽字。」

事情的來龍去脈到此也相當清晰了,入駐拼多多平台的第三方商家,他們所銷售的紙尿褲產品雖然均是正品,並且很有可能就是「爸爸的選擇」的線下經銷商,但由於「爸爸的選擇」的授權不涉及線上渠道,因此構成不正當競爭。

為什麼拼多多在這場官司中不承擔賠償責任?

在法院的判決書中,拼多多被認定不承擔賠償責任,「被告尋夢公司在收到原告溝通函後,至下架商品、斷開鏈接期間,未給兩原告造成擴大的損失,已經履行了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相關義務,不應承擔賠償責任。」這個判決雖存在爭議,但法院判決拼多多不承擔賠償責任卻存在三大支撐。

其一、拼多多已履行應盡的責任

「爸爸的選擇」在其起訴書中表示,當他們2017年第一次將假冒產品一事報告給拼多多後,這家電商公司迅速從其平台上撤下了未經授權的產品。法院的判決書也對這個說法進行了證實,拼多多收到原告的起訴材料後,根據原告公證書提供的線索,採取了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目前在拼多多平台上檢索「爸爸的選擇」、「爸爸選擇」、「Dadyy』s Choice」等若干關鍵詞的結果,均為「搜索結果不予顯示」。

2018年10月24日,拼多多收到原告關於「極素」商標的相關證據後,又增加了對極素紙尿褲關鍵詞的屏蔽,具體到吳秋萍經營的京城18號店鋪,也在第一時間對涉案商品進行了禁售處理。法院認為,拼多多盡到了侵權責任法規定的法定義務,沒有造成原告損害的進一步擴大。

其二、吳秋萍銷售商品不存在侵權

一般來說,電商法規定電商平台的第三方店鋪可以分成三種:旗艦店、專賣店和專營店。旗艦店是企業自有品牌開設的官方店鋪;專賣店是指已取得品牌所有者正式授權;專營店則主要是指同一級類目下經營多個品牌,商家要麼獲得品牌授權,要麼提供供貨商出具的正規渠道證明。

本案涉及的「京城18號店鋪」實際上就是屬於專營店,法院的判決書也證明了這個論斷,被告吳秋萍的商品來源於原告授權的天貓店,也得到「原告特許品牌運營商瀋陽市鐵西區美孕美嬰用品店的授權」,但因被告吳秋萍未能證明原告的特許品牌運營商可以轉授權,因此被告吳秋萍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被告已證明商品渠道的來源正規,並且獲得了品牌的授權,在拼多多平台上開設專營店完全符合法規,判決書認為原告構成不正當競爭只是因為無法證明這個授權可以在線上渠道使用,但從電商法的角度來說,拼多多在這起案件中顯然不存在侵權行為。

其三、紙尿褲商品並非專營產品

紙尿褲這個品類,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存在值得探討的地方。紙尿褲等生活用品並非專營產品,各商家完全可以自行開店銷售,不需要專門獲得品牌方的特別授權。再加上,紙尿褲在銷售渠道中沒有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爸爸的選擇」也無法證明,第三方商家無權售賣該商品品牌。所以通常情況下,如果僅僅是品牌方投訴未授權銷售,管理平台是無法受理的。

關於拼多多假貨問題的爭議一直都沒有停過,作為電商平台,拼多多確實需要對售賣假冒偽劣商品承擔責任,但關鍵問題是,涉案的「爸爸的選擇」紙尿褲全部都是正品。換句話來說,即使涉案店鋪違規使用了一些未經授權的文字和圖形商標,也不存在虛假宣傳。

實際上,拼多多打擊售假政策可為「嚴苛」,拼多多披露的數據顯示,僅今年9月,平台就主動關閉了涉嫌違法違規的店鋪5500多家,下架問題商品超過770萬件,前置攔截疑似假冒商品鏈接超過300萬條。拼多多還是表示,一旦發現商品疑似假冒,拼多多將採取下架商品、限制提現等措施,並將店鋪保證金增加至問題商品歷史總銷售額的10倍,全部賠付給消費者。

自今年8月以來,拼多多一直在持續升級技術手段。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投入的研發費用增加至3.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28%,較第二季度環比增長80%,其目的就是為了快速補齊打假過程中的技術短板。具體舉措包括通過專項研發,將搜索框的「山寨詞」指向正規品牌;基於海量數據挖掘和分析,預警對買家有潛在危害的違規商品和惡意商家,並追溯生產源頭;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構建防控體系。

「蹭熱點」無法成為贏家

「爸爸的選擇」其實還有更好的選擇

這起案件訴在之所以引發巨大的爭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爸爸的選擇」起訴的時間節點剛好是拼多多IPO前夕,但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提起訴訟,可能更多還是為了蹭熱點,增加曝光度。一個最直接的證據,那就是「爸爸的選擇」不斷強調「屬於知名品牌」、「登錄時代廣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拋開這種「蹭熱點」的陰謀論,吳秋萍是「爸爸的選擇」線下的經銷商,這也意味著其可以直接採購到低於市場價的紙尿褲商品,原本按照正常渠道銷售,吳秋萍的確需要按照市場價才能確保自身獲得足夠的利潤,但藉助拼多多平台,吳秋萍不僅可以省卻線下的門店銷售成本,還可以將大量消費者的需求匯聚,做到將價格進一步壓縮。

眾所周知,拼多多主打的是低價拼購策略,將消費者的需求集中在一起,去除供應鏈的各種中間環節,通過物美價廉贏得消費者青睞。也就是說,吳秋萍在拼多多上開設的店鋪,完全可以做到「售價比官方規定的市場價低」。所以很大程度上,「爸爸的選擇」將拼多多和吳秋萍訴至法庭,可能正是因為拼多多的價格體系對其原有的供應鏈造成了衝擊。

對「爸爸的選擇」來說,訴至法庭帶來的結果就是,拼多多平台上第三方商家停止銷售「爸爸的選擇」紙尿褲,原有的線上價格體系也不會再受衝擊。但從品牌曝光角度來看,拼多多原本可以幫助「爸爸的選擇」打響知名度,並觸達海量的消費者,現在這些潛在的收益卻都沒有了。

如今拼多多不僅是僅次於京東、阿里之外的第三大電商平台,也是觸達下沉市場最好的渠道之一。「爸爸的選擇」完全可以將這次的訴訟當成是合作的契機,最終實現品牌營銷力和銷量的極大提升。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爸爸的選擇」實際上還有更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世太保 的精彩文章:

安卓系統是谷歌的,為什麼谷歌手機火不起來?
看完柳傳志、郭台銘對馬雲的評價,再看看網友們,有差距嗎?

TAG:俊世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