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雪域高原,發現一尊自然形成的觀音像,藏在布達拉宮已上千年

雪域高原,發現一尊自然形成的觀音像,藏在布達拉宮已上千年

大抵在新石器時期,遠古人類就開始築建土木工程,防禦外敵,守衛部落領地,這些都是宮城堡壘的雛形。數千年歷史過後,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很多歷史悠久的宮堡建築,而海拔最高最神秘的,卻當屬矗立在雪域之巔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拉薩西北部的瑪布日山,200多米高的宮殿紅白相間,沿著山勢高低錯落,卻又氣勢雄偉宛若一氣呵成。說起布達拉宮的修建,卻是始於一次姻緣。《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唐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吐蕃王朝第32代贊普松贊干布巡視拉薩,他十分中意這塊高原心腹土地,繼而決定遷都拉薩。

松贊干布十分仰慕盛唐「貞觀之治」,進而求一位大唐公主為後。在得到大唐皇帝的准許後,為了體面的迎娶文成公主,他決意在瑪布日山修建「布達拉宮」。松贊干布募集大量工匠日夜開鑿,所有的牆壁都澆鑄鐵汁,十分堅固。布達拉宮規模宏大,初建時就有1000間房間,高九層,分為三座宮殿,每座宮殿之間有銀子打造的小橋相連接,布達拉宮外圍築造三重厚實的城牆,堪稱「銅牆鐵壁」。貞觀十五年,25歲的松贊干布終於等來了文成公主,《吐蕃文書》專門提及,迎娶當天,松贊干布穿上中原絲綢服飾,登臨寶座舉行歡慶盛宴,為文成公主加冕。故而,這座古老的宮殿,最初竟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婚房。

轉瞬之間千年歲月過去了,布達拉宮最初修建的大部分宮殿建築,都因雷擊和戰火被毀壞殆盡。直到清朝順治二年,才由固始汗等人重新修建,歷經幾代人的數次重建擴建之後,高原明珠布達拉宮重新閃耀雪域,令無數人不惜遠赴千萬里前來瞻觀。事實上,除了宮殿本身的傳奇歷史,殿內珍藏的寶物更是難以計數,以至於被稱為「文史寶庫」。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寶貝中,有一件觀音佛像格外特殊,這尊佛高93厘米,但卻跟布達拉宮的歷史一樣久遠,靜靜安奉在宮殿內的觀音堂長達1300多年,更為神奇的是,這尊佛像竟然是自然形成的,史書也有非常玄妙,近乎於神話般的記載。

根據古籍《西藏王統記》記載,松贊干布遷都拉薩後,立志在藏地弘揚佛法,他決意親自去尋找一尊本尊佛。不料這是一場十分兇險的未知歷程,松贊干布翻閱大山到達貢塘時,正趕上一場瘟疫。他立即奔赴更遠的城池,結果發現處處是一片肅殺景象。有些灰心喪氣的松贊干布慢慢走進了一片大森林,森林古木參天,異常寧靜,沒有一個行人。忽然之間,他的面前竟然出現了一個騎著黃牛的牧童,牧童並沒有詢問松贊干布是何人,為什麼來到這裡,而是徑直指著森林深處說,那裡有顆巨大的檀香樹,樹榦能發出閃閃的金光,話音剛落,牧童飄然遠去了。

松贊干布立即向樹林深處奔跑,果然有一顆巨大的檀香樹閃閃發光,他想,這樹不正是雕塑佛像的好木料嗎,於是掄起斧頭,樹皮應聲開裂,可出現的不是樹木,而是一尊自然成形的觀音像,觀音像向松贊干布示意,他正是雪域之王本尊佛,請將他帶往藏地。松贊干布大喜過望,立即將觀音像帶回了布達拉宮。這尊觀音像不需要任何手工雕琢修飾,神情已是天成,只是在外層貼上金,那尊觀音像就異常莊嚴慈悲,松贊干布在布達拉宮開闢觀音佛堂,專門供奉這尊佛像,並將觀音像的神奇來歷廣為傳頌,教化他的子民。

毫無疑問,關於觀音像的這段描述在我們看來簡直匪夷所思,完全不能相信。但在藏地百姓心中,1300多年來,卻始終篤信不疑。他們堅信,這尊自然成形的觀音像就是松贊干布的化身,庇護者他們,為他們減少苦楚折磨,帶來安樂,故而其世世代代的高原百姓都前往布達拉宮前,虔誠的膜拜這尊神奇的觀音像。

也許松贊干布當初尋找本尊佛,本就是為了給他的子民以希望,至於「自然形成的觀音像」以及那神乎其神的來歷傳說,是否是有意營造的神秘光環,都不是那麼重要。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布達拉宮幾經戰火焚毀,這尊觀音像也多次消失,但最終都能重現,卻也是一樁奇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史記 的精彩文章:

漢字中筆畫最多的一個字,很多人見都沒有見過,網友:不要失傳了

TAG:青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