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回,發生在諸葛亮「七擒孟獲」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諸葛亮、孟獲和馬岱。原文如下: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卻說孟獲在寨中,正望蠻兵回報。忽然千餘人笑拜於寨前,言說:「烏戈國兵與蜀兵大戰,將諸葛亮圍在盤蛇谷中了。特請大王前去接應。我等皆是本洞之人,不得已而降蜀;今知大王前到,特來助戰。」孟獲大喜,即引宗黨並所聚番人,連夜上馬;就令蠻兵引路。方到盤蛇谷時,只見火光甚起,臭氣難聞。獲知中計,急退兵時,左邊張嶷,右邊馬忠,兩路軍殺出。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獲方欲抵敵,一聲喊起,蠻兵中大半皆是蜀兵,將蠻王宗黨並聚集的番人,盡皆擒了。孟獲匹馬殺出重圍,望山徑而走。正走之間,見山凹里一簇人馬,擁出一輛小車;車中端坐一人,綸巾羽扇,身衣道袍,乃孔明也。孔明大喝曰:「反賊孟獲!今番如何?」獲急回馬走。旁邊閃過一將,攔住去路,乃是馬岱。孟獲措手不及,被馬岱生擒活捉了。此時王平、張翼已引一軍趕到蠻寨中,將祝融夫人並一應老小皆活捉而來。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按照情節的發展,諸葛亮六次釋放孟獲後,孟獲請來了烏戈國主兀突骨及三萬藤甲軍助戰。不料在盤蛇谷一戰中,兀突骨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自己與三萬藤甲軍一道葬身火海。隨後,諸葛亮向孟獲發動總攻。大將馬岱活捉孟獲。至此,諸葛亮完成了七擒孟獲的驚人之舉。孟獲大為折服,表示從此歸順蜀漢朝廷,南中之亂也因此平定。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孟獲發現馬岱突然出現時的反應,叫做「措手不及」, 意為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千里獨行》中的「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諸葛亮「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作者在小說中足足用了四回來進行描述,足見作者對於整個情節的重視。從整體效果來看,情節設計還是非常精彩的。每一次孟獲幻想擊敗諸葛亮之時,諸葛亮總能有更加精妙的計策來對付,並最終將孟獲降服。不少讀者在看到這個情節時都不禁會問,這個神奇的情節究竟是小說作者的虛構還是歷史的真實呢?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這裡可以肯定地回答,這個故事的確不是小說作者的虛構,而是源自東晉時期的兩本古籍,一本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另一本是常璩的《華陽國志》。前者說「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後者則稱「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不過,對於「七擒七縱」的合理性,乾隆皇帝曾經在《通鑒預覽》中作了一番分析。他認為:「七縱七擒為記載所艷稱,無識已甚。荒蠻夷固當使之心服,然以縛渠屢遣,直同兒戲,一再為甚,又可七乎,即雲几上之肉不足慮,而脫韝試鷹,發押嘗虎,終非善策。且彼時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豈宜屢縱屢擒,耽延時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這個判斷應該說是非常有見地的。試想,一開始就已經抓住了孟獲,這就意味著戰爭已經結束。諸葛亮偏偏七擒七縱,拿諸多將士的生命去讓孟獲心服口服,實在是不可思議,也很不合理,這哪裡會像是諸葛亮所為呢?因此,有不少學者認為,無論是習鑿齒還是常璩都是根據流傳在南中一點的民間傳說當成了史實而寫進了自己的著作之中,卻忽略了事件的真假。

參考書籍:《三國志》、《漢晉春秋》、《華陽國志》、《通鑒預覽》、《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劉備救援徐州,手頭有三支隊伍,趙雲是其中一支的統帥
此人被稱為無能之輩,沒栽在諸葛亮手裡,卻被自己的妻子陷害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