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回,發生在漢中天盪山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黃忠、嚴顏、張郃與夏侯徳。原文如下: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忽聽山前金鼓大震,人報黃忠兵到。夏侯德大笑曰:「老賊不諳兵法,只恃勇耳!」郃曰:「黃忠有謀,非止勇也。」德曰:「川兵遠涉而來,連日疲睏,更兼深入戰境,此無謀也!」郃曰:「亦不可輕敵,且宜堅守。」韓浩曰:「願借精兵三千擊之,當無不克。」德遂分兵與浩下山。黃忠整兵來迎。劉封諫曰:「日已西沉矣,軍皆遠來勞困,且宜暫息。」忠笑曰:「不然。此天賜奇功,不取是逆天也。」言畢,鼓噪大進。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韓浩引兵來戰。黃忠揮刀直取浩,只一合,斬浩於馬下。蜀兵大喊,殺上山來。張郃、夏侯尚急引軍來迎。忽聽山後大喊,火光衝天而起,上下通紅。夏侯德提兵來救火時,正遇老將嚴顏,手起刀落,斬夏侯德於馬下。原來黃忠預先使嚴顏引軍埋伏于山僻去處,只等黃忠軍到,卻來放火,柴草堆上,一齊點著,烈焰飛騰,照耀山峪。嚴顏既斬夏侯德,從山後殺來。張郃、夏侯尚前後不能相顧,只得棄天盪山,望定軍山投奔夏侯淵去了。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老將黃忠與嚴顏奉命攻打天盪山。張郃建議守將夏侯徳堅守不出,但另一將領韓浩卻認為只要有三千精兵足以擊敗黃忠。兩軍開戰後,黃忠僅一個回合就斬殺韓浩,嚴顏又將夏侯徳殺死。張郃值得帶著夏侯尚倉皇而逃,天盪山之戰以黃忠的獲勝而結束。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嚴顏奉黃忠致命發動火攻後天盪山的火勢,叫做「火光衝天」,意為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黃忠在《三國演義》中出彩之處大都集中在漢中之戰期間。除了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外,天盪山之戰也是黃忠智勇雙全性格的具體體現。除了黃忠之外,嚴顏在此戰中的表現也非常出色。他不僅完成了黃忠在戰前制定的放火之策,還利用曹軍混亂之際斬殺了守將夏侯徳,為天盪山之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翻閱歷史資料卻發現,小說中的這段天盪山之戰的情節完全是作者的虛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按照《三國志?黃忠傳》的記載,黃忠除了在定軍山一役斬殺夏侯淵之外,在漢中之戰中並無其他戰績。而嚴顏雖然在益州爭奪戰之中被張飛生擒,並被張飛奉為賓客,但從此再無蹤跡。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小說中提到的張郃,的確出現在漢中之戰的戰場上。《三國志?張郃傳》載:「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拜蕩寇將軍。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這也就意味著在定軍山一役之前,張郃的對手並非是黃忠,而是張飛。至於小說中出現的夏侯徳,並不見諸史料,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人物。小說中被黃忠斬殺的韓浩確有其人,但《三國志?夏侯惇傳》注引《魏書》載,曹操收降張魯佔領漢中後,有人曾經建議讓韓浩鎮守漢中。但曹操卻表示:「吾安可以無護軍?」意思是說捨不得讓韓浩留在漢中,便將其帶回了中原。後來韓浩因病去世,「太祖愍惜之。」這也就是說韓浩並非戰死在漢中,而是病逝於中原,與黃忠扯不上任何關係。

韓浩本該壽終正寢,為何又會死在黃忠的刀下,理由並不複雜

既然歷史上並無天盪山之戰,韓浩也沒有死在黃忠的刀下,為什麼作者要作如此虛構呢?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是為了烘托黃忠的。畢竟黃忠這位「五虎上將」在歷史上的閃光點太少。如果忠實地按照史料來塑造黃忠形象,難免過於單薄,配不上「五虎上將」的名頭。故此,作者才虛構了這段情節,用以進一步豐富黃忠這一人物形象。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孫堅驍勇善戰,為何會喪命於無名小卒之手,原因其實很簡單
諸葛亮七擒孟獲,看似精彩無比,實則有個致命缺陷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