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文/格瓦拉同志

在幫助光武帝劉秀打江山的眾多功臣中,功績最顯著的有28位,這便是所謂的「雲台二十八將」,而在28位大功臣當中,排名首位的則是大司徒鄧禹。那麼,鄧禹是何許人也?他都有哪些驕人的功績?

鄧禹是劉秀在太學中的同窗好友,在後者招撫河北期間投效,為其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見《後漢書·卷十六》)的總體戰略,幫助他建國稱帝,時在建元元年(25年)。劉秀稱帝後,將鄧禹的功勞定為第一,進拜他為大司徒(即丞相),並命他率軍收復故都長安,降服赤眉軍。此時,鄧禹年僅24歲。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鄧禹幫助劉秀制定總體戰略,功勞最大

鄧禹率軍進入關中後,鑒於赤眉軍的勢力雖然很強大,但由於軍紀不整、作風粗暴,經常劫掠地方,由此迫使百姓們紛紛出逃,時間一長難免會陷入缺糧的困境,彼時再攻取長安,將好比探囊取物般容易;但如果現在進兵,很可能會遭遇挫折。所以鄧禹為避免無謂的犧牲,便決定攻略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以形成對長安的外圍包圍圈。

所以,儘管有光武帝的屢屢催促,鄧禹還是堅持自己的計劃(「以關中未定,而禹久不進兵,下敕...禹猶執前意。」引文同上),將軍隊分為三股,自己率主力平定北地,第二支負責攻取上郡諸縣,第三支則由將軍馮愔、宗歆分領,負責防守枸邑。鄧禹的戰略設計本來很合理,但卻被一次突發事件攪亂。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光武帝劉秀

原來,馮愔、宗歆兩人性格不合,在駐守枸邑期間因爭奪權力而發生內鬥,最終馮愔殺死宗歆,並率軍隊反擊鄧禹。雖然馮愔被部將黃防逮捕後獻給朝廷,但鄧禹卻由此方寸大亂,為了能再度獲得光武帝的信任,以消除劉秀對他治軍能力的懷疑,便決定進攻長安。

建武二年(26年)春,赤眉軍因軍中缺糧,主力離開長安到右扶風就食,鄧禹聞訊後進入長安,並在城中大肆慶祝。然而沒多久,赤眉軍主力便回師長安,鄧禹難以抵抗,只好率軍逃奔高陵。在這種情況下,光武帝出於保存實力的考慮,便下令鄧禹退出關中,可後者卻出於復仇的心理,竟連連驅使飢餓的士兵出戰,結果每每大敗而回。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鄧禹在關中討伐赤眉軍,屢戰屢敗

其實對於優秀的將帥而言,勝敗乃兵家常事,若不肯接受失敗,總想著「翻盤」,便跟輸紅眼的賭徒沒甚區別,最終的結局只能是輸得精光。鄧禹是一位出色的謀略家,但不是一位合格的統帥。所以等到他屢屢被赤眉軍挫敗後,非但沒有進行反思、修整,反而不顧一切地出兵再戰,結果給自己招致奇恥大辱。

建武三年(27年)春,赤眉軍因為缺糧再次離開長安,並打算出關到河南、山東劫掠,光武帝聞訊後在宜陽設防,準備將其一舉殲滅。按照戰略部署,鄧禹應該在關中放赤眉軍一條「生路」,然後率軍尾隨他們,待到敵軍行至宜陽附近時,再採取夾擊的方式消滅他們。然而鄧禹竟置總體戰略於不顧,率部在潼關以東的湖縣邀截赤眉軍。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鄧禹在關中與赤眉軍作戰形勢圖

戰爭的結局可想而知,抱定必死之心的赤眉軍大敗漢軍,殺傷3000餘人,迫使鄧禹只率少數殘兵倉皇逃往宜陽,實在是狼狽到極點。經此一戰,鄧禹名望大減,被迫辭去大司徒的職務。好在光武帝念及鄧禹昔日的功勞,沒有對他進行懲罰,數月後又拜他為右將軍。

會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歸,與異相遇,禹、弘要異共攻赤眉...異以士卒飢倦,可且休,禹不聽,復戰,大為所敗,死傷者三千餘人。禹得脫歸宜陽。引文同上。

此後31年時間裡,鄧禹雖然還在朝中做官,並且極受光武帝優待,但只不過是一個位高權輕的清要之臣。好在鄧禹也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為了避禍便謹言慎行、闔門自守,並整飭家規、教養子孫,嚴禁他們仗勢欺人。不僅如此,鄧禹不修私產、不謀私利,一切用度都取之於封地的賦稅,因此使得光武帝更加尊重他。

光武帝手下頭號功臣,年僅24歲便當上宰相,因為一場敗仗名望大損

鄧禹雖然名望大損,但依然受到朝廷優待

明帝即位後,進拜鄧禹為太傅,對他極為優待。永平元年(58年),鄧禹壽終正寢,享年57歲。鄧禹死後,朝廷下令厚葬,賜謚號曰元侯。鄧禹子孫中顯貴者極多,如孫女鄧綏以太后身份執政,孫子鄧騭以大將軍輔政,玄孫女鄧猛女則做過桓帝的皇后,至於其他做過朝官、郡守的,更是難以計數。

史料來源:《後漢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金國最為賢明的皇帝,因開創盛世被銘記,後世讚譽為「堯舜之君」
令人心寒的南宋大將,被岳飛視為左膀右臂,卻在關鍵時刻出賣恩主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