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叮!您有一份來自「天涯海角」的新年問候,請注意查收!

叮!您有一份來自「天涯海角」的新年問候,請注意查收!

2019年即將來臨,在這歡慶元旦之際,我們地球人將收到有史以來最遙遠的新年問候。

不,並不是外星人。送上這份最遙遠問候的,是NASA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它將在新年當天飛掠人類迄今拜訪的最遠天體——「天涯海角」(Ultima Thule)。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天涯海角」的想像圖 | NASA

這個故事的開始要追溯到2006年,畢竟,「天涯海角」實在是太遠了。

那一年的1月19日,新視野號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升空,這是繼先驅者10號和11號以及旅行者1號和2號之後,人類歷史上又一個將會離開太陽系的探測器。

由於旅途遙遠,因此起跑就需要衝刺,新視野號以16.26千米/秒的速度離開地球,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快逃逸地球的航天器。這個速度是普通地球人造衛星的兩倍還要多。

如此急促地奔跑,新視野號究竟要去哪裡?

柯依伯帶:不同於我們熟知的那些天體

「新視野號」要去的這個地方,被稱為柯依伯帶(Kuiper Belt)。這片區域從被發現至今,也不過才30年光陰,是一大片廣袤的未知世界。

早在100年前,人類就對太陽系外圍十分好奇。在當時已知最為遙遠的海王星軌道以外,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會有第九大行星隱藏在那裡。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很快,冥王星被人們接受為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因為它確實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只不過,它的個頭實在太小,不太符合人們對第九大行星的預期。

上世紀50年代,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依伯提出,冥王星應該不是一個孤立的天體。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那片區域,應該還有許多其他的天體,而冥王星只是其中最亮的一個而已。不過,直到1992年,人們才發現了這片區域的第二顆天體。隨後,越來越多類似的天體被人發現,柯伊伯的預言得到了證實。於是,人們將這一片區域稱之為柯伊伯帶。

2005年,作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遇到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天文學家在柯伊伯帶發現了一顆當時看起來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是承認這個新天體的大行星地位,還是乾脆把冥王星從大行星寶座上擼下來呢?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大會,正式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

如今,人們已經在柯伊伯帶發現了4顆矮行星,並估計柯依伯帶有百萬級別的直徑超過100公里的矮行星

我們知道,內太陽系主要是堅硬的岩石天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外太陽系主要是氣態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柯依伯帶,則是一個冰封的世界。那裡充滿了類似冥王星這樣的低溫冷凍星球,但人類對這些冰雪世界幾乎一無所知。這些天體距離地球太遙遠了,體積又太小了,從地球上很難發現它們,更別說觀測它們的細節了。

好在,在冥王星降級之前,人類已經派出了一位使者去拜訪它,順便造訪它所在的柯伊伯帶。這位使者,就是我們的新視野號。

柯伊伯帶的4顆矮行星和「天涯海角」,以及新視野號的軌跡示意圖 | 維基百科,本文作者漢化及標註

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

新視野號是沖著冥王星去的。

作為曾經的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成為柯伊伯帶的代言人也名副其實。雖然已經降級為矮行星,但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太陽系天體里,冥王星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已知的體積第九大的天體,自然也是柯伊伯帶目前發現的最大天體。

2007年2月28日,僅僅發射一年後,新視野號就抵達了木星。木星是新視野號此行中唯一的「加油站」。藉助木星巨大的引力,新視野號通過引力彈弓加速,速度提升了40%。

然而,去柯伊伯帶的旅途實在是太遠了。就算經過了木星的加速,也仍然需要繼續飛行足足8年之久。

終於,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抵達了冥王星,第一次向人類揭示了這個冰封世界的眾多奧秘。除了那顆現在已經家喻戶曉的「萌王心」以外,新視野號還發現冥王星有著持續至今的地質活動,有著地球一樣藍色的大氣層,甚至還有層層霧靄,並伴有翻飛的雪花。

當年萌翻眾人的「萌王心」 | Wikipedia

突然之間,冥王星從一顆分辨不出太多細節的黯淡光點,變成了一顆讓人熟悉而又親切的活生生的星球。這些變化,全都要歸功於新視野號長達9年的太空飛行之後,對冥王星那一瞬間的擦身而過。

是的,新視野號沒能留在冥王星身邊。為了儘快飛抵冥王星,新視野號的速度被加到超快,快到停不下來。它無法進入環繞冥王星的軌道,只能看它一眼之後跟它告別,一頭扎向柯伊伯帶中更為偏遠的地帶。

新視野號眼中的冥王星,不再只是光點,而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 NASA

原本,新視野號的故事到這裡就該划上句號了。當然,老東家NASA是不會輕易就讓它退休的——既然還要深入柯伊伯帶,那不如發揮餘熱去造訪新的目標吧!

「天涯海角」,新視野號的新寵兒

2015年8月28日,在新視野號結束對冥王星的探測之後,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被選中為新視野號的下一個探索對象。

茫茫柯伊伯帶,為什麼偏偏是這一顆會被選中呢?

首先是科學家的目標,他們要在柯依伯帶選擇一顆直徑在50~100千米的天體,這個條件很好滿足;

其次,這個天體的距離不能超過55個天文單位,也就是55倍太陽到地球的距離,不然地球和新視野號之間的通訊信號就太弱了,這一條大家也沒問題。

最重要的一條是,新視野號此時只有33千克的燃料了,能夠改變運行方向的能力有限,最多只能調整角度不超過1°。

符合這些條件的柯伊伯帶天體,就只剩下了2014 MU69。事實上,這個目標還是天文學家動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專門搜尋才找到的。

於是,這顆幸運兒將在2019年的新年裡,匯聚全世界的目光。

新視野號的旅行,先是經過木星(紅色)加速,飛掠冥王星(藍色),然後再飛掠新目標2014 MU69(綠色)| 維基百科

2017年,NASA向全世界發出了2014 MU69的征名活動,等到新視野號抵達這顆小行星後,將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

最終,來自地中海地區傳說中Ultima Thule入選。這一名字相當於古希臘和古羅馬傳說中最北端的「天涯海角」,是比他們能到的最北端還要北的極寒領域。而新視野號的這個新目標,也位於一個前所未知的遙遠區域。

此前的天文觀測表明,這個目標有可能是雙星系統,因此備選名字都有兩部分組成。如果是雙星,那麼兩個天體將分別命名為Ultima和Thule,即「天涯」和「海角」。

預計在北京時間2019年1月1日13:33分,新視野號將到達距離「天涯海角」最近的時刻。此時,新視野號距離太陽43.4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3.4倍,土星到太陽距離的4倍,海王星到太陽距離的1.5倍。「天涯海角」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實地探索過的最遙遠的一顆天體

而新視野號距離「天涯海角」最近只有3500千米,這個距離只有地球半徑的一多半,比GPS和北斗等導航衛星的高度還要近。

帶著發現者的骨灰飛向冥王星?

新視野號的形狀酷似一台鋼琴,長2.7米,寬2.1米,高0.76米。它的體重為478千克,在動不動就有幾噸重的衛星和探測器中屬於小巧的身材。

輕便之餘,新視野號還攜帶有1盎司(約28克)冥王星發現者湯博的骨灰

由於新視野號的探測目標離太陽太遠,通常的太陽能板在那麼遠的位置上已經無法提供可用的電力,因此新視野號自帶著核能電池。最外側類似水輪的東西就是「新視野號」的能量來源——RTG熱核電池裝置,該核電池裝載有9.75千克的鈈238。

新視野號的熱核電池RTG(黑色水輪部分)及「鍋」 | NASA

新視野號距離地球如此遙遠,又如何與地球通信呢?

答案在兩口「鍋」,也就是拋物面天線上。其中一口在新視野號上,拋物面天線直徑寬達2.1米。另一端在地球上,3口70米直徑的拋物面天線,將用於與新視野號溝通。

不過,在這麼遙遠的距離上,通信速率一直很低。飛掠冥王星時,數據傳輸速度就只有1 kb/s,通常只夠傳送文本信號,圖片等內容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因此,新視野號在飛掠冥王星之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將所有的數據發送到地球。

這次飛掠「天涯海角」,估計通信速率只會更低。想看到新視野號拍回的照片,恐怕要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才行。

新視野號此行一共攜帶了7款儀器,其中3款光學儀器,2款等離子體儀器,1款塵埃感應器和1台射電輻射儀。所以,除了照片以外,還有更多其他數據要排著隊慢慢傳回地球。

深空探測網路(DSN)金石站的70米拋物面天線,將用來與新視野號保持通信 | NASA

2019年元旦之後,新視野號將繼續遠行,深入柯依伯帶。如果有可能,新視野號或許還會再「臨幸」下一顆柯伊伯帶天體

大約2026年前後,在快要離開柯依伯帶的時候,新視野號的燃料將幾乎耗盡,核電池的能量也不太夠用了,遙遠的距離也使得聯繫越來越困難。到時候,新視野號將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退休時間

不過,新視野號並不會因為退休就停下腳步,而是會繼續飛向深空。2038的時候,新視野號將抵達如今旅行者2號的位置,離開日球層,擁抱星際空間

在這之前,讓我們一起,坐等這份最遙遠的2019新年祝福。

新一年,新視野號,新的探索,飛掠「天涯海角」! | NASA

作者:鸑鷟鵷鶵

編輯:Steed,東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德黑蘭正在不斷下沉
月之暗面:我們對月球一無所知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