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又到了年終盤點的時間。這一年登上微博熱搜榜、刷爆朋友圈和攻佔家族群的養生保健類謠言簡直不要太多哦!

健康類謠言一旦傳播開來,危害比普通謠言大得多。輕則讓一些人掉入「養生陷阱」勞民傷財,重則使一些患者放棄正規治療,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小編根據重磅程度,收集了2018火熱的那些「大忽悠」,為大家準備了這份前十榜單,希望對各位看官有用。


第十大謠言

謠言內容

「宮頸糜爛,都爛成這樣了,不能拖,要快治」

「宮頸糜爛」,一種聽上去很嚇人的「病」,似乎是很多女性繞不過去的「坎兒」。「糜爛」二字往往已令人談之色變,而且不知何時開始這四個字莫名其妙地和私生活不檢點、濫交、浪蕩……這些詞聯繫在一起,讓很多女性患病後心裡發怵。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宮頸糜爛」是困擾了許多女性的一個問題,也許由於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一講到「糜爛」二字,產生的畫面感就特彆強烈,甚至強烈到令部分患者乍一聽以為自己一定得了什麼嚴重的疾患,病入膏肓無法醫治。甚至有人將它與宮頸發炎、宮頸癌或宮頸癌前期劃等號,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真相:

宮頸糜爛不是病:

宮頸糜爛是由於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長到宮頸外口的現象,臨床上稱其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打個比方,就像潮水潮起潮落一樣,當鱗狀上皮為主導時,就是漲潮;當柱狀上皮為主導時,就是退潮。而激素就在這其中起到指導的作用。

簡單說就是:宮頸里的細胞長到了宮頸口外,因為這些柱狀上皮細胞看上去紅紅軟軟,就像是「爛」了的樣子,但它真的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人衛出版社《婦產科學》第 7 版教材,在前言里就說了: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圖片來源:《婦產科學》第 7 版

「……重視講述的內容儘可能作到和國際接軌,重視知識更新……不斷更新臨床診斷治療標準。例如取消宮頸糜爛病名,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生理現象取代。」

既然根本不是病,也就談不上什麼一二三級的嚴重程度,更談不上治療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 ≠ 宮頸發炎:

宮頸炎是指病原體感染造成的宮頸炎症,要查的是有沒有衣原體和淋球菌等感染,而不是單單通過陰道鏡看有沒有宮頸糜爛。

宮頸糜爛 ≠ 宮頸癌或宮頸癌前期:

宮頸癌應該通過宮頸刮片或者 TCT 來篩查。如果宮頸癌篩查正常,就算有所謂「宮頸糜爛」,也不會得癌。


第九大謠言!

謠言內容


「宿便是健康殺手」

即使你並不熱衷養生,但一定對「清宿便,排腸毒」這樣的口號不陌生。「宿便」作為每個家庭群都會探討的養生話題,到底是個什麼東東?人體內真的會有十幾斤的宿便?!

呵呵,當然是假的了。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真相:

關於「宿便」:

先說說「宿便」。宿便並不是一個醫學上的概念,因為翻遍教科書,並沒有找到對它的定義。「宿便」的說法是炒作,偷換了醫學中「便秘」這個概念,而絕大部分便秘可通過調整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得到改善。盲目服用含瀉藥的「排毒藥」來清除「宿便」,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每個人宿便能有十斤」?假的:

關於宿便,最聳人聽聞的說法就是「正常人體含有3-6公斤宿便,肥胖便秘者體內有7-11公斤宿便」。

首先不說人體能吃進去多少東西,就算食物全都不吸收,也不大可能有6公斤之多。

更要命的是,6公斤的宿便是好大一坨!!堆在腸子里,腸壁的壓力感受器立馬被刺激的不要不要的,趕緊就向大腦報告它需要排便——於是你就產生了便意。除非你可以憋著,否則這些「宿便」基本都會排出去。

糞便積存的真正危害:

糞便積存在腸道里過久確實會產生一些問題。

積存在腸道的糞便會隨著水分被不斷吸收而變得愈發乾硬,導致排便費力,這在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突然增加的腹壓和交感神經興奮可能會導致阿斯綜合征,即心源性暈厥

而排便不暢,同時也有可能造成肛門處的靜脈發生曲張,導致痔瘡的發生。對於已經發生痔瘡的患者,干硬的糞便還有可能劃破痔瘡上曲張的靜脈,導致出血。

宿便不是醫學上的概念。如果不是你強行憋著,人體是不可能積存很多糞便的。要想養成健康的排便習慣,注意經常食用一些粗糧、以及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多飲水。極端的採用瀉藥來排便,是很危險的事,不建議大家使用。


第八大謠言

謠言內容


「隔夜水致癌不能喝」

有微博網友稱,白開水存放三天以後,就可以產生亞硝酸,飲用後能使人頭暈眼花、噁心嘔吐。如果存放時間再長一點,與胺結合,變成亞硝酸銨,會促使人得胃癌、肝癌、食道癌。桶裝礦泉水、純凈水如超過3天也一樣如此,細菌大量繁殖,還不如自來水。傳聞經過網友轉發之後,越傳越「邪乎」。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真相:

隔夜水真的有毒嗎?:

別擔心!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院教授劉文君認為這個說法有點危言聳聽。

實際上,水體當中亞硝酸鹽含量很少,並且通常都氧化成硝酸鹽了,所以這種說法沒有根據。實際上煮開水,是中國老百姓一個良好的習慣,它可以極大地保護身體健康,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把致病微生物殺滅了。所以煮開水對中國來講,特別是在飲用水安全狀況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如果是敞開蓋子放了很久的水確實不該喝,畢竟容易掉灰,但不會產生癌症。產生亞硝胺這種說法,是沒有依據的。


第七大謠言!

謠言內容


「晚吃薑如砒霜」

姜既是一種家常調味料,也是一種藥物,夏天吃薑有助於驅散體內寒氣,同時增進食慾。不過民間有這麼一些說法:「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夜晚吃薑,勝似砒霜」,晚上吃薑真的不行嗎?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其實,這句話源自中醫的一種理論:

中醫認為,白晝為陽,黑夜為陰。夜裡是陽氣收斂之時,天地之氣都閉合了,人也需要靜養。而姜性溫味辛主發散,這時吃薑,易出現口燥咽干、心煩不寐、盜汗心悸、咽痛音啞等癥狀,所以說「夜不食姜」。

不過,說「晚吃薑賽砒霜」這種程度,還是過於誇張。

真相:

晚上吃薑如吃砒霜是誇大:

江蘇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袁寶君說,將晚上吃薑比喻成吃砒霜,其實是誇張的說法。

生薑是食物也是藥物,它主要作為香辛料使用,在燉肉、魚等葷菜時加點薑絲,有提鮮除腥的作用;一般用量都比較少,主要作為調料用。

無論你在什麼時候吃薑,姜含的有效成分是恆定不變的,不會因為早晚的區別而出現成分的變化。就算這種食物所含成分非常複雜,目前也沒有文獻報道指出哪一種食物會在不同時段中,出現「補藥」和「砒霜」這樣完全不同的食物特性。

而且,目前也尚無因晚上吃薑而一命嗚呼的臨床報道。

之所以有這個說法,是因為在中醫看來,到了晚上,人體的陽氣收斂,陰氣上升,而姜性溫熱,含揮髮油,有發散陽氣的作用,晚上吃生薑與陰陽常規之理不相符,但這也沒有像網上說的那麼可怕。

所以,晚上可以放心吃薑,只要不過量,都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第六大謠言!

謠言內容


「身體一直不發燒,反而是身體不好?」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句話,平時身體不發燒不生病的人,一生病就如山倒。好像也確實是這樣,那些看起來健碩,抵抗力極強的人,一生病就會變成病秧子,瞬間就沒有了氣勢。

發燒時急得焦頭爛額,總是不發燒又憂心忡忡……難道發燒也得像大姨媽一樣定期來一次,才能安心?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真相:

長期不發燒,是身體不好?:

想多了。

很多長輩見過一些本來身體健康,平時連發燒感冒都很少有的人,突然就沒了,因此也忍不住好心提醒身邊的朋友,於是這說法也被廣泛流傳下來。

而實際上,人發燒,可能是因為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體內作怪,引起身體免疫系統的重視,於是它啟動體內的防禦機制,比如升高體溫等去對抗這些「不法分子」。

人不發燒,可能是因為體內的「不法分子」沒那麼重要,或者沒有引起免疫系統的重視,這時候防禦機制就暫時不啟動,也就不會升高體溫等,並不是因為個人的免疫力差。

平時不發燒不感冒,但突然有一天就一病不起。這代表什麼呢?:

平時不發燒不感冒除了說明他省下吃藥治感冒的錢,其他啥也代表不了……

至於他為什麼有一天突然就一病不起了,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遺傳、作息不規律、身體不舒服了不當回事兒、常年不做體檢……但人真的不會因為不發燒就得病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因為平時很少感冒發燒,不屑於體檢,小痛小癢也從來不在乎,等到有一天疼痛難忍時,再跑醫院可能就來不及了。

平時發燒少,定期體檢更不能忘。


第五大謠言

謠言內容


「Wi-Fi 路由器有輻射,晚上睡覺一定要關」

一提起輻射,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害怕,要躲遠點啊。電腦有輻射、微波爐有輻射、Wi-Fi有輻射……

你看,晚上失眠,早晨醒來又昏昏沉沉,哎呀,一定是路由器沒關,24小時在輻射環境中,產生了副作用。

當然,不關路由器,副作用肯定有啊。

仔細想了想原因,信號太好了,你拿著手機,忍不住又在被窩裡刷了2個小時,晚上能不失眠嘛,白天狀態能好嘛。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真相:

輻射通常可分成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1、電離輻射(過強的)是危險的,可以電離物質,會對細胞甚至是DNA造成損害。

包括核輻射、X射線、中子輻射等。最常見的,比如醫院的X光拍片機和CT有少量電離輻射,但仍在可控範圍內。

2、非電離輻射則是安全的,沒有電離物質的能力。

包括紫外線、可見光、手機、電腦、高壓線、變電站、手機基站、電視廣播等產生的電磁場。當然,路由器就屬於非電離輻射。

無線路由器發射的電磁波是非電離輻射:

無線路由器發射的電磁波是非電離輻射,頻率大多是 2 GHz(或 5 GHz)。

至於能對生物體直接造成損害的電離輻射,其實頻率的門檻非常非常高,至少要達到 100000000000000000 Hz(10 的 17 次方),差不多是 2 GHz 的 5000 0000 倍,後面還差了七八個零呢!

所以,別再擔心無線路由器的輻射問題了。睡覺開著 Wi-Fi 唯一的缺點是會熬夜,對手機不好。

其實,單從能量來看,太陽光比咱們身邊的任何電器都強太多,更不用說陽光里還有紫外線這種有害輻射。

但你總沒聽說過,誰因為陽光有輻射就不出門了吧?


第四大謠言!

謠言內容


「喝骨頭湯可以補鈣」

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燉骨頭湯的時候,爸爸媽媽告訴我,經常喝骨頭湯才能長高個。而當問爸爸媽媽這是為什麼呢?爸爸媽媽的回答是:因為喝骨頭湯能夠補鈣啊,它能促進你的骨骼發育,這樣你就能長得高挑了。所以,久而久之,這種說法也在每個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有些人在喝骨頭湯的時候,甚至把骨頭咬碎把裡面的骨髓一塊帶湯給吃掉。那麼,喝骨頭湯可以補鈣是真的嗎?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真相:

骨頭湯很好喝,但不補鈣:

骨頭湯里到底有什麼?

這個問題不能憑想像或靠嘴說。好在,相關的實驗研究還真有人做過。專業學者用常規熬湯的方法,拿豬的大腿骨來熬骨頭湯,而後對其中的成分進行檢測分析。

結果發現:

即便是熬的時間足夠長,骨頭湯中鈣的含量也是極少。到最後,每240ml的骨頭湯中鈣的含量約為3.84mg。這個含量是個什麼概念呢?

骨頭湯中鈣的含量,約等於同樣重量牛奶的1.6%,不到1/50。

而那濃白色的東西,並不是鈣,而是脂肪,所以喝起來口感鮮香。

即使熬骨頭湯加了醋,對補鈣也作用不大:

有人會說你往骨頭湯里加點醋再熬試試?

嘿!你還別不服氣,科學家還真就這麼做了。

他們為了增加骨頭湯中鈣的析出,專門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在新一輪熬湯中加入「食用醋」,結果發現:好嘛!醋倒是能增加一丟丟鈣的析出了,但是與此同時,也增加了骨頭內有害重金屬的析出。所以最後還補充說明到:不建議熬骨頭湯時加入過多食用醋


第三大謠言!

謠言內容


「晚上吃蘋果是毒蘋果」

蘋果,一年四季都會在水果店的貨架上見到,價格又實惠,更重要的是:好吃,可謂是撐起了水果界的半壁江山。

「早上吃是金蘋果,晚上吃是毒蘋果」,這個說法流傳很廣,但並沒有科學依據。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真相:

吃蘋果,不受早晚影響:

傳播這個謠言的人說,晚上吃的東西要留在肚子裡面,容易積攢毒素,會給胃和肝臟增加負擔,所以晚上吃的蘋果就變成了毒蘋果。

事實上,身體消化吸收的能力主要與消化液的分泌狀況和胃腸蠕動能力有關,與進食的時間並沒有直接關係。也就是說,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消化系統對水果的消化吸收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第三軍醫大學營養衛生學教授石元剛說:「晚上不宜吃蘋果的說法傳了很多年了,但是並沒有科學依據!」

一天中無論是早、中、晚,不管什麼時間段,吃蘋果對健康都是有好處的。

為什麼會有「早上金蘋果」的說法

石教授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早晨起來胃腸道幾乎沒有食物,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必需的維生素已極度匱乏,如果這時吃些水果蔬菜,維生素會很快吸收。早上吃蘋果,可幫助消化吸收,有利通便,而且水果的酸甜滋味,可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好心情也就自然來了。

因此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就餐和作息時間,決定什麼時候吃水果:

熬夜工作學習時容易餓,吃一個水果作為加餐都不錯。

你早飯吃得非常飽,一點都不覺得餓,當然就不必要非要在上午增加額外的能量負擔了。


第二大謠言!

謠言內容


「突發心梗可用大力咳嗽來自救」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微信和朋友圈中流傳起一個獨處時心梗發作的「自救秘方」:突然胸口出現劇痛,心梗發作時,可採用大力咳嗽的方法自救,因為「這個動作可以壓擠心臟,進而促進血液循環,幫它恢復正常脈搏……」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朋友圈謠言截圖

真相:

「這種做法是嚴重不對的,甚至會引發危險!」:

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正常情況下,高頻率的咳嗽就可能造成暈厥,而發生心梗後,咳嗽需要力氣,如果像網上流傳的自救法那樣,反覆深呼吸和咳嗽,會明顯增加體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

耗氧增加,是心肌梗死後最忌諱的,這樣會加重心肌缺血和壞死,增加心梗後心跳驟停的風險。

朋友圈流傳的咳嗽自救法,原理是基於胸泵作用壓迫心臟被動射血,射血效率是明顯低於正常心跳的。心肺復甦時的胸外按壓也是胸泵作用,如果要保證效果,頻率要不少於100次。而咳嗽法估計一個周期不少於3秒,一分鐘20次最多,完全無法滿足腦部供血需要,這點供血只能讓人苟且活著,但意識肯定已經不清,更別說持續自救了。

真正有效的自救方法:

1、先要呼救,撥打120,打開房門方便急救人員進入,打電話呼救親屬(如果沒聯繫上,寫字條記錄親屬聯繫方式,方便急救人員聯繫)。

2、儘早卧床,放鬆情緒,減少活動。放鬆心情,可降低心臟負擔。

3、吸氧最好,血壓要測。有條件的最好吸上氧氣。測量一下血壓和心率,也有助於決定是不是要含服硝酸甘油片,對未來醫生判斷也有好處。

4、救心丸可用,硝酸甘油慎用,阿司匹林暫緩。血壓偏低或不知道血壓,但有頭暈的病人,應謹慎使用硝酸甘油片。因為家中無法判斷是否為心肌梗死,阿司匹林建議先不要服用。


第一大謠言!

謠言內容


「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

「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症!」

我們先看一則新聞:

11月2日

美國加州聖迭戈法庭

判決一個叫做羅伯特·歐·陽

(Robert O. Young)的人

賠償一名癌症患者 1,0500,0000 美元

年終盤點值得看:2018年關於健康的十大真相

圖片來源:聖迭戈聯合論壇報新聞

被罰的這個「羅伯特·歐·陽」,是大名鼎鼎的「酸鹼體質理論」的創始人。

「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鹼性環境。」這個說法聽過沒有?

對,就是他創造的。他一口氣寫了4本書推廣酸鹼體質的概念。可能因為這個理論淺顯易懂,而且被他闡述地神乎其神:

「體質偏酸會生出病,糾正酸性、酸鹼平衡就能治癒疾病,恢復健康。」

很多人對這一說法產生了巨大的興趣,甚至深信不疑,更有一些絕症患者彷彿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求助於他的「神奇療法」希望能夠治癒癌症。

真相:

關於「人的體質有酸鹼性之分」:

其實,從這一理論誕生的十幾年以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家、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就在強調它就是一場騙局。關於酸鹼性體質,壓根就連一篇像樣的文獻、一點最簡單的研究都沒有!

利用大眾對健康的渴望、對癌症等疾病的恐懼,一些黑心逐利的商家反而不斷大肆推崇偽科學的概念。

人體的內環境始終處於一個酸鹼平衡的狀態,這個狀態是不會輕易被食物改變的。

我們想像一下,一塊不管是酸還是鹼的食物,進入胃部,受胃酸的影響,都會變成酸性,而當這塊食物到達腸道,又會被膽汁中和,並變成弱鹼性。

就算它頑強地保留下來了酸性,也會被通過呼吸、腎臟、體液3大調節系統平衡掉。

我們的身體里,會受飲食的影響而改變酸鹼值的只有尿液。

而它卻是身體調節酸鹼平衡,所產生的排泄物,不會影響到其他器官。

關於「酸性體質易患癌」:

研究顯示,某些腫瘤組織周圍環境的確會偏酸。但是,這是腫瘤細胞的代謝和正常細胞不同造成的結果,而不是偏酸的環境造成了腫瘤。

什麼酸性體質致癌的說法,就是不明因果、顛倒是非的偽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Q博士 的精彩文章:

低血糖,你更容易忽視的健康殺手
聽說「倒著走」能治療腰痛,真的么?

TAG:健康Q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