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告別戲碼多的2018,關於2019我的十大預測 | 大家

告別戲碼多的2018,關於2019我的十大預測 | 大家

莎翁有句名言,「全世界都是舞台,男男女女無不都是演員。」(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用這句話來概括2018,準確至極。沒有哪個年頭的戲碼比2018多。



2019又會如何?舞台已經搭好,戲才剛剛開演。





不過,我前瞻2019的十大預測,並不想聚焦在正在拉開的大戲上。按照布羅代爾年鑒學派的分析,時間波長有所不同:地理的長時間是地質時間,所謂滄海桑田;一個世紀則構成了中等周期,可以看到人口結構、經濟、農業以及政治的系統變遷。

地質時間和世紀周期構成了人類活動的基本背景架構,之上才是媒體每天關注的人世戲碼的起起伏伏。

我的十大預測,也希望從人與地球這樣的宏大世紀周期開始。

第一個預測:2019年會是北半球最熱的一年。

我的預測沒有任何科學的依據。但是經歷了2018,我們已經為氣候變暖帶來的災害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傳播最廣的一張照片是趴在狹窄冰塊上的北極熊母子,北極附近地區出現了32度的高溫,冰山融化,很多北極熊為了找一塊棲身之地都不容易,這在哪怕幾年前都是很難想像的。2018年是有歷史紀錄以來北半球夏天氣溫第二高的年份,過去18年裡面有17年,地球都變得越來越熱。2019氣溫持續升高,是個大概率事件。





氣候變暖如果造成南極冰原融化,再加上格林蘭和北極圈冰山消失,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9米左右。海平面上漲會帶來多大損失呢?另一調研機構統計,如果水面上升9米,全球將有136座大城市被淹沒,這些大城市現在已經有5.5億的人口。


今年的氣候變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災害。比如,美國加州持續蔓延的山火已經造成87個人死亡,帶來的直接財產損失和環保災害十分嚴重。而按照美國氣象機構自己的分析,現在的山火已經是不分季節不分年份地頻發。類似的災害頻發,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可能會不再願意為類似的自然災害投保,或者會大幅提高保費,這些都是氣候變暖的成本。



把氣候變暖列為我的第一項預測,其實想說明三個道理:



人類的行為已經超出了地球可持續發展的邊界。我們只有一代人不到的時間去減少碳排放,扭轉全球變暖的步伐,不然整個世界都可能瀕臨危險。



先污染後清理、先排放再減排的做法已經不可行了,必須踐行新的環保經濟學。


推廣清潔能源,必須有整體性思維。即使全面推廣電動汽車,環保出行,如果整個發電的基礎設施仍然大部分依賴煤電,仍然無法扭轉氣候變暖的軌跡。



談到氣候變暖問題,其實是在談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性問題。什麼是「外部性」呢,就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不需要經濟主體負責任的影響和後果。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就明顯具備負的「外部性,」也就是全體老百姓要為經濟主體的行為帶來的惡果買單。



今年兩位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研究都涉及到「外部性」的問題。

我的第二個預測也因此與外部性相關。



世界銀行每年都會公布營商環境排名,我預測2019年,營商環境排名會增加人力資源指標。原因很簡單,營商環境競爭的錦標賽,已經淪落成為爭取排名耍花樣,許多國家都希望以最小的改革換取最大的排名進步,其中最臭名卓著的莫過於印度和俄羅斯。現有的營商環境只考慮到監管和稅收這兩項,以及註冊一家小公司,獲得施工許可證和納稅等需要多少時間,沒有任何挖掘一個國家發展潛力的指標。未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營商環境則大不同。有意思的是,今年的諾獎經濟學得主羅默就曾短期擔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2018年一月突然離職,據說不滿意營商環境排名是一個原因。






保羅·羅默



羅默獲獎是因為

他提出的四要素增長理論,在傳統的兩大生產要素資本和勞動(體力勞動)之外,又增加了人力資本和新思想兩大要素。

他倡導的經濟增長觀,恰恰適應了當前經濟發展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的轉變,而人力資本和新思想都是最重要的無形資產。


知識和創意帶來正的外部性,知識是一種公共品,具有非競爭和非排他的特點,知識的分享會讓更多人獲益。羅默教授提出,恰恰是知識和創意擁有外部性的特點,它和資本或者勞動這樣的要素相比,才有著規模效益遞增的效果,也就是更多知識的邊際貢獻更高,而不是像資本那樣邊際效益遞減。



世界銀行其實已經有了關於人力資源的指標,主要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中國在這一指標中排名第44位,高於現有營商環境第78位的排名,證明中國以發展潛力來衡量,更值得投資。



我對2019年的第三大預測就和人力資源有關,

我預測2019年我們會全面放開生育,完全廢除計劃生育。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急劇發生變化。


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言,人口結構至關重要,而最重要的問題是,國家的人才庫是在增加還是縮水。而判斷國家人才庫動態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未來五年勞動力人口增長的預測曲線(這裡勞動力人口的定義是15-64歲的人口總數),另一個則是政府在採取什麼措施來抵消人口增長的放緩。中國勞動力人口發展已經走過了拐點,在2003年勞動力人口年度增長開始低於2%,到了2015年增長第一次為負數,勞動力人口變化的速度驚人。





人口增長放緩的另一面是人的壽命大幅增長。中國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5歲,和許多發達國家不相上下。一項分析預測,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到2027年將達到14%,相對於2000年7%的水平翻了一番。類似的翻番,美國用了115年,法國用了69年。

經濟學家預測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潛力的另一項指標是贍養比例,也就是退休老人與勞動力人口之比。

中國2010年經濟增速見頂,之後中國人口結構的贍養比率也開始從三分之一(一個老人三人贍養)開始攀升。如何鼓勵生育,一下子成了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新問題。如果贍養比率快速飆升,不僅社保面臨巨大缺口,整個經濟發展的活力也可能出問題。


很多國家鼓勵婦女生育兩個孩子以上,給生第三個孩子給予高額補貼。舉例來說,加拿大1988年就開始提供生育補貼,澳大利亞和法國也都在2005年開始推出各自的生育補貼,而以法國的生育補貼尤為慷慨。遺憾的是,上述生育補貼沒有一例創造出令人驚艷的成效,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生育率降低的趨勢。因為老百姓的生育問題實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既關乎每個人的自由權利,也與城鎮化息息相關,還取決於社會習慣的轉變,絕不是出台一個刺激政策就可能立竿見影的。



即使2019年全面放開生育,

想要改變「少子化」的趨勢仍然會很艱難。

鼓勵家庭養育孩子,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一些普遍的經驗值得去推廣,比如父母雙方都能享用足夠長的帶薪休假、加大對託兒所和幼兒園的投資。另一些當前特有的問題,比如說高房價的壓力、教育資源的不均,則需要更多創新討論去破題。



我的前三個預測關於人與自然、如何衡量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以及人口政策這樣的宏大問題。之後的三個預測則專註於過去幾年我一直研究的科技對商業和社會會帶來什麼樣的變革的話題。


我的第四個預測是,2019年全世界會出現第一家個人數據交易所。





為什麼是個人數據的交易所?因為一方面在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大數據就是個人在線的數據以及個人線上線下的行為數據,這些數據可能被巨頭被政府所搜集。另一方面,隨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對數據隱私有了擔心。個人數據交易所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設立的。



為了保護隱私,歐洲今年已經出台了GDPR也就是保護個人數據隱私的專門法律。GDPR就特彆強調個人數據的遺忘權以及數據的可攜帶權。兩者其實都在強化誰擁有個人的隱私數據。



而如果有了一個個人數據的交易所,就可以解決三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確權,確定這些數據的到底屬於誰——當然是屬於個人。數據只有確權之後才能確定如何使用,避免不被濫用。



第二是打破巨頭,打破平台對個人數據的壟斷,國內國外的移動互聯網巨頭搜集了大量個人數據,但是這些數據並不能夠互聯互通,只能幫助巨頭去牟利。個人數據交易所則可以推動個人數據的交易,讓初創的企業可以使用大數據,發展出新業務。



數據交易所可以給數據定價。這也很重要。90後00後對數據的認知是不一樣的,作為伴隨著手機長大的一代人,他們的隱私觀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很清楚自己完全沒有可能超脫於這個個人信息隨時隨地被搜集的世界,無論是平台還是企業都搜集了他們海量的信息。但是他們有著明確的意識:與其去吵吵嚷嚷那基本不可能實現的隱私保護,不如去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們的數據有價值,他們需要賺取這樣的價值。因此,年輕一代有可能願意用自己的個人行為數據去交換折扣或者補貼。



我的第五大預測是,2019年會出現一種收取傭金的人工智慧小助理。





這樣的小助理有什麼特別?舉個例子,比如說2019年春節我計划出國度假兩個星期,我就跟我的小助理說,我準備帶一大家子三代人出去休假,你幫我訂一下行程。它知道我過去十幾年各種休假的歷史,知道我去過什麼地方,知道我和家人度假時候喜歡玩些什麼。它就把這些歷史全部梳理之後,再加上它搜集到的跟我用戶畫像類似的千萬個人的休假歷史,就會對我的喜好做出一個判斷,一種預測。有了預測,它就可以跟許多在線旅遊平台的數字機器人對接,看誰能夠給出一個最貼近預測的方案,然後它就會去訂那家的給出的出行方案。預訂成功,那家在線平台會給小助理的公司一筆傭金。



講這個故事,要突出的是收傭金的AI小助理,

其實是AI帶來的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凸顯了人工智慧給整個商業帶來的變化。



首先,人工智慧讓預測變得越來越準確,越來越便宜,比如我的AI小助理可以更準確預測我度假的喜好。



其次,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商業的流程,我不再是去搜索旅遊線路,而是依賴小助理給我推薦。這是一大進步,好的預測是好的推薦的基礎,而推薦比搜索更有效率,因為個體的視野和經驗都有局限,推薦卻可以基於千百萬人的選擇,挖掘出你根本沒有想到過卻能打動你的內容。



此外,這種轉變也在改變在線旅遊公司的營銷模式。之前,在線旅遊公司每年會在搜索引擎上花大價錢購買關鍵詞,而推薦取代搜索之後,也就用精準營銷的模式取代了傳統的廣告模式。只是有一點要注意,這個AI小助理不能姓B、A或者T,它必須是相對獨立的,不屬於任何體系或者平台,這樣才能確保他的推薦是公平的。



科技對商業的影響,更深遠的恰恰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所以

我的第六大預測就是,2019年會出現一個以訂閱模式為基礎的終身MBA學習服務。

現有的MBA課程都有很好的校友的網路,可以讓畢業生與學校產生長期的互動,但是我認為它還是無法滿足未來終身學習的壓力,因為每十年我們的知識和技能可能都要去更新,每5到6年我可能要停一停,想一想我未來想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訂閱模式終身學習的MBA服務,它帶來的一大改變是它不再賣給你一個學位。相反,它提供給你的是兩樣東西,首先是一個終身學習的保障。第二點更重要,是為你量身定製不斷適應環境變化的終身學習的方案。


訂閱經濟很古老,報紙和雜誌就是最早的訂閱經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訂閱經濟將煥發出新的活力,因為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讓很多行業都可以把為訂戶的服務做得更好,因為企業可以對用戶了解更深入,更具體,企業也可以與用戶有更多的交互。





數據經濟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挖掘出的付費用戶的洞察,從而推動各行各業敢於突破常規,圍繞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重新塑造商業邏輯。



訂戶經濟迫使企業商業模式的重心需要從從售賣商品向服務與體驗轉變,超越簡單的交易而與客戶建立牢固關係。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從按產品收費,轉變成按結果收費——年付訂費的MBA,就是要為提供終身學習的知識結構更新與能力提升這個結果付費。



這樣的訂閱模式,不只是會局限在教育領域,可能在很多領域都會出現這樣的新模式,為你提供的是基於訂閱的,基於對你了解的對你量身定製的服務,它強調的是體驗,它強調的是與客戶的強關聯,強調是傾聽客戶的聲音。



講了科技和商業十字路口的三個預測,我的下一個預測要回到經濟學的層面。

我的第七大預測是,諾貝爾經濟學獎2019年會給到研究複雜學的專家。



過去這十年,大家都在反思一件事情,就是說為什麼很少有經濟學家準確預測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其實是經濟學研究所面臨的巨大挑戰:佔主導地位基於數學的經濟模型無法推演出複雜的金融世界的運行規則的,因為經濟活動是「複雜」的,而傳統經濟學中對理性人的推斷,完全沒有辦法涵蓋複雜經濟活動中千萬參與者的各種各樣不同的行為。複雜學和系統思維,恰恰是針對數理經濟學的這一問題進行的整體思考,而這種整體思考對於制定能解決層出不窮新問題的公共政策至關重要。



研究複雜學的經濟學家,就是要從生物學、生態圈的研究、進化論等等其他學科中汲取經驗。



舉兩個例子。如果我們用複雜學的視角去分析金融市場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經濟活動中有大量人的參與,他們的行動很多時候受到他們所在環境的影響,他們會基於對周圍環境的觀察,以及自己遵循的一套經驗法則,做出決策。而且每個人的決策都會相互影響,反過來還會對環境產生影響,變化了的環境再又反過來影響到市場里的參與者。整個金融市場里存在著大量這樣的觀察、判斷、決策、反饋的循環,每個參與者都會在這些不斷循環的過程之中汲取經驗,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經驗法則。



從這一視角變化,可以推導出兩個結論:根據過去的金融市場經驗很難推導出未來的市場發展,因為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而市場主體的經驗也已經有了提升;在市場主體層面的「理性」選擇,比如說在市場發生巨大波動時平倉,也可能在金融市場這一複雜系統的層面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市場暴跌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從進化論的視角來觀察金融市場在一個更長時間跨度中的發展。進化論強調生物通過競爭、變異、繁殖和適應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金融市場也類似。金融市場里充滿了競爭,要想競爭中勝出需要不斷地創新,也就是變異。經歷市場檢驗的創新會被大量複製或者快速壯大,也就是繁殖。而最終適應市場環境的投資者能夠勝出。



從進化論的視角去看金融市場中的非理性行為,就很容易發現,這些行為並不是不可理喻或者隨機的行為,而是進化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一旦應用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一下子變得不合時宜了。



地球其實就是一個複雜的機體。如果從我提出的第一個預測出發,看整個環保運動,看整個經濟的發展,就會發現我們太容易忽略地球是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無節制的經濟活動必然會遇到地球局限的瓶頸。全新認知,就應該把經濟活動放在地球這個整體複雜體重去研究。地球是最大的最重要的一個複雜的系統,而在這樣的大的環境當中,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反思。



重新思考,把整個經濟當中的每個個體和整體用一個複雜學的像這個方式去思考,將帶來更大的價值。



我的第八個預測將回歸到職場,關注我們每個個人的狀態。我預測,

2019年流行的不再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也就是擔心沒趕上潮流,而回變成JOMY(Joy of Missing Out),也就是慢下來,不在意沒有搭上那班車。





什麼是FOMO,就是流行的東西特別多,我每個都不想落下。因為我擔心沒有搭上那班車,我就會和同伴落上一大段距離。過去兩年,FOMO帶來的最直觀的例子莫過於比特幣的暴漲。在2017年比特幣頂峰的時候,美國有9%的年輕人都炒幣。他們中間並不是大多數人都崇尚去中心化的理念,大多數人都擔心自己沒有趕上比特幣賺錢的這一波行情。



FOMO代表了一種態度,大家都想再追什麼是最新的,什麼是最潮的,什麼是最好的投資,什麼是最好的玩意兒。但是恰如比特幣一樣,今年已經是FOMO的強弩之末了。2019年年輕人的態度會有180度的打轉向,

很多人開始重新去思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生活到底要聚焦什麼?所以JOMY會成為2019的主流:我可以等一等,這趟車落下來,我可以坐下面一趟車。



其實仔細想一想,在生活工作當中有很多事情,大多數的事情都可以等。老闆在微信群里@你一下,你真的需要五分鐘之內就回答嗎?每天沒有那麼多特別重要的事吧?明天回是不是同樣可以?是不是我們應該把一些大塊的時間仔細去想想重要的事情?



按照微軟的研究,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已經分散到了極致,比金魚還要短。人類平均的注意力只能保持八秒,比金魚還少九秒。



一家美國創業企業Reddit的CEO就給所有的職場人就兩個建議,第一是專註於某一點,千萬不要太分散注意力。這一點很重要。JOMO能夠讓我們把打碎的時間重新整合起來,JOMO能夠讓我們真正聚焦什麼是最重要的東西。而只有聚焦,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只要把一兩件事情做好,工作和生活的節奏才會正常。



第二條建議是

給很多創業的人,也是職場當中打拚的人,是要注意健康,而不是過勞。



JOMO的流行也將是互聯網平台的選擇。越來越多社交媒體的平台開始意識到,用戶的注意力和眼球並不是無止境的,不斷榨取一定會遭遇反彈。與其用戶反彈,不如自己設限。JOMO意味著慢社交將更流行,互聯網平台會限制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防止用戶的信息過載。





最後兩個預測,將回歸宏大的議題。



2019年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是我們迎來德先生和賽先生的一百周年。我的第九個預測就是,我們會用更深入的改革,更全面的開放來迎接一百年的紀念日。



改革開放重新出發,我們還是要仔細去想想,到底是什麼是德先生,到底什麼是賽先生。



先從賽先生出發。



首先,科學無國界的。最近清華大學在STEM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計算機與數學研究已經有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它在這些領域內論文的發表量排名全世界第一。清華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有錢穎一這樣的海歸,開始把國際上通用的研究方法在清華大力推進。



其次,科學研究一定是相互協作的,很少有科學家是自己關起門來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任何的科研一定是相互協作的,開放創新的。尤其是跨國界的協作,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成果!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40周年,改革開放的出發點就是確立了實事求是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此之上,應該再加上一句:我們在做任何決策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因為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多變,科學方法就是要在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讓更多的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人,聚合起來發揮出集體的智慧,創造出新思想。科學決策的過程,絕不是一兩個人拍腦袋去做決定。



那什麼是德先生?



德先生,首先你要學會傾聽,而且要傾聽不同階層的聲音。



現在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階層的固化和貧富差距的不斷的拉大。階層固化之後,每個人很難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當不同階層的人都不願意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就可能出問題。



傾聽是第一步。傾聽不同階層的聲音,就是要讓讓不同階層都能夠參與到公共政策的討論中去,最起碼在公共政策的決策當中有他們的聲音,這是非常重要。



所以我預測,

2019年會是改革開放全新出發的一年。改革就是擁抱市場經濟,擁抱科學決策;而開放則是更好地擁抱全球化,推動全球化。





但是擁抱全球化!還有一個前提。全球化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所以我最後的預測是,

2019年我們應該「握芯」嘗膽。



握芯,顧名思義,就是緊緊抓住晶元這個核心。晶元代表的是未來的數字經濟當中,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最重要的核心的基礎設施。如果沒有一流的晶元,我們就無法充分挖掘數字經濟的活力。



抓住晶元需要我們加大在基礎科研中的投入,在生產和製造的領域擁抱開放式創新,這是中國未來的發展的一個抓手。



嘗膽也很重要,它是一種態度。美國經濟學家科文前兩年寫了一本書叫《自滿階層》,是對美國人停滯不前的反思。同樣的警醒,對自大、自滿、自以為是的警醒,對我們同樣重要。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之後,任何人都容易去自滿。這個時候,重新去擁抱吃苦精神,重新擁抱低頭做事的態度,很重要。



原標題:《前瞻2019的十大預測》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吳二棒 | 那些罵注射器射墨是「丑書」的,你們跑偏了
花了十年,我把房子從北京買到了香港 | 大家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