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訪比格威陳新建:在眼底彩照與OCT結合這條路上,我們已經走了十年

專訪比格威陳新建:在眼底彩照與OCT結合這條路上,我們已經走了十年

目前市面上擁有眼底影像分析技術的公司大約有幾十家,與其他公司的系統只分析眼底彩照的做法不同,比格威的眼底影像篩查系統MIAS能夠同時對眼底彩照和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影像進行處理分析。


近日,MIAS產品的2000系列獲得CFDA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正式上市銷售,且已經在全國30多家醫院投入臨床使用。藉此契機,雷鋒網採訪到比格威醫療CEO陳新建,與他聊聊MIAS背後的故事以及比格威C端、B端、科研院所三條腿走路的產品邏輯。

專訪比格威陳新建:在眼底彩照與OCT結合這條路上,我們已經走了十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病理性近視、青光眼、老年黃斑變性、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粗略統計,現在國內有眼科方面疾病的人數大約有一個多億。這還不算那些潛在的不知道自己有眼科問題的患者。」比格威醫療科技CEO陳新建告訴雷鋒網。

比格威正在進行一項公益眼科篩查項目,目前已覆蓋一萬多人,其中大約有23%的受試者存在眼科問題。在這部分患者中,有一大半的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眼睛需要治療。「按這樣的比例計算,全國大約有兩三億潛在患者。」陳新建說。

1億確診患者加上2-3億潛在患者構成了眼底影像篩查技術的基本用戶群。此外,眼底血管密布,被稱為「機體的櫥窗」。通過分析眼底血管成像,可以預測並提前預防老年痴呆、心血管及腎臟等相關係統疾病的發生。

「眼底影像不僅能夠反映眼科問題,還能反映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這兩方面加起來,構成了很大的需求。」陳新建擁有十餘年眼科影像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的科研經歷,對眼底影像篩查的市場前景有著深刻的認識與清晰的判斷。2015年,時任蘇州大學教授的陳新建創立比格威醫療,致力於將其過往的大量科研成果推進落地。

成立三年來,比格威醫療打造了三款標誌性產品:眼科影像存儲處理與分析系統MIAS、整合軟硬體的眼健康管理產品「眼查查」、眼科影像科研輔助工具MIPA。

「如果只有眼底彩照,我們就不合作了」

2018年12月28日,對於比格威和陳新建來說,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這一天,在公司成立三周年慶典上,陳新建宣布MIAS產品的2000系列已經獲得CFDA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標誌著其可以正式上市銷售;同時具備人工智慧自動診斷功能的MIAS 3000已開發完成,啟動三類醫療器械註冊申報程序。

MIAS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是全科醫院眼科,通過人工智慧閱片技術輔助醫生進行眼底相關疾病的診療,提升醫生的診斷效率和準確率。另外,在社區醫院和體檢中心等眼科醫生缺乏的醫療場景,MIAS能夠幫助非眼科專業的醫生為患者進行眼底疾病的預篩查。

目前市面上擁有眼底影像分析技術的公司大約有幾十家,與其他公司的系統只分析眼底彩照影像的做法不同,MIAS能夠同時對眼底彩照和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影像進行處理分析。

眼底彩照是二維數據,OCT是三維切片數據,二者之間類似胸透和CT的區別。通過眼底彩照可以診斷病灶在哪裡,但具體是什麼問題、病灶的形狀、大小則需要通過OCT數據診斷。

比格威的合作夥伴之一,北京醫院眼科主任戴虹教授告訴雷鋒網,曾先後有十幾家醫學影像公司找到他們,希望能進行合作。「但我們認為只有眼底彩照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會說如果你只有眼底彩照,那我們就不合作了。」戴虹說。

陳新建介紹道,眼底影像賽道的擁擠可以歸因於Kaggle競賽所提供的約十萬幅眼底彩照開源數據,他認為基於這些數據搭建一個圖像識別系統是相對容易的。但若希望系統在醫生的日常工作中起到更強大的輔助作用,就一定需要OCT數據的加持。市面上沒有開源的OCT數據集,陳新建認為,這既是阻礙也是挑戰,更能形成壁壘。

比格威與中山眼科醫院、同仁眼科醫院、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香港中文大學聯合國際研究中心等醫療結構合作,用脫敏的OCT數據對系統進行訓練。此外,前文所述的公益篩查項目也是團隊積累OCT影像的方式之一。

在數據標註方面,由於每幅OCT影像包含百餘幀,每幀包含大量細節,且需要極強的專業背景才能勝任OCT數據的標註工作。因此比格威聯合專家級醫生團隊,採取自動化手段截取關鍵幀,並針對關鍵幀的病灶部位進行人工仔細標註。「這是一個非常消耗時間、精力和金錢的過程。」陳新建說。

十年磨一劍。陳新建透露道,目前MIAS已經在全國30多家醫院投入臨床使用,預計明年將突破200家。此外,比格威也已經開始為MIAS申報三類證,並將一直保持MIAS的高頻迭代,確保為醫生提供最新、最准、最人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軟硬體一體化才能讓人工智慧正確落地」

紅上集團董事長何源是比格威的投資人,雙方理念不謀而合。何源認為,未來人工智慧將與各種終端渠道相結合,直接服務於每一位普通百姓,實現眼病的早發現、早防治,並進行全程的健康管理。

與何源的願景一致,比格威希望「及早發現每一雙有問題的眼睛,並給予最好的治療方案」。眼健康管理產品「眼查查」便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產生的。眼查查是一款C端產品,以APP和小程序為載體,用整合AI的硬體為數據採集終端,將被投放在眼鏡店、社區醫院、體檢中心等場所,滿足患者自助進行眼底篩查的需求。

通過手機掃碼啟動系統,用戶可以「傻瓜式」地按照提示步驟完成「眼底彩照+OCT」雙模態影像採集,並將在一小時內收到發送至手機的檢測報告。報告詳細列出受試者可能患有的眼科疾病及患病概率,並對病灶部分進行影像截取。根據眼查查出具的報告,受試者可自行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前往專業醫院就診。

眼查查的軟體部分鏈接MIAS在雲端的眼底影像分析技術,硬體部分則與合作夥伴合作,採用定製開發生產的方式,極大地縮減了設備成本。陳新建介紹,一旦量產,眼查查的軟硬體打包成本將在十萬以下,與市面上動輒售價百萬的進口OCT成像設備相比,成本縮減到十分之一。至於成像效果,陳新建表示,與主流進口設備的設備精度相差無幾。

除成本因素外,軟硬體一體化的優勢在於系統與設備更加契合、篩查效果更可控、升級更方便。

比格威市場部施雄告訴雷鋒網,現在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產生的影像格式是不一樣的,各個廠家之間的牆很高,擁有自己的設備可以免去很多「拆牆」的工作。「我們通過摸索逐漸發現,人工智慧不能只停留在軟體層面,需要有硬體的配合才能讓系統真正可用。」施雄說。

目前,眼查查的原型機已打磨完畢,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C端、B端、科研院所三條腿走路

除上述兩款產品外,比格威還面向醫療科研人員打造了眼科影像科研輔助工具MIPA。MIPA運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科研人員自動度量並記錄眼底相關數據,有效提高科研效率。

三款產品布局的背後,是比格威立體的品牌及市場營銷策略。陳新建坦言,當前市場擁擠,魚龍混雜,從中突圍的關鍵在於落地能力、在於爭取到更多醫院合作夥伴的能力、在於搶佔市場份額的能力。

通過眼查查打造C端品牌認知,通過MIAS為眼查查的專業性背書,通過MIPA提升比格威在專業領域的知名度,三款產品互相成就,是比格威從創立初期就規劃好的產品邏輯。

此外,陳新建還向雷鋒網展示了比格威將於近期推出的一款3D建模軟體,能夠將原本平面的OCT切片還原為3D效果,並自動標註病灶,出具量化分析結果。在這款軟體的加持下,眼科醫生將更直觀地查看病人的眼底病變情況。談及未來,陳新建表示,將繼續打磨三款主要產品,並推出更多類似這款3D建模軟體的「黑科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揭秘攝像頭黑產鏈:暴露在外的80埠
2018輸入法報告:搜狗輸入法成國內第一大語音輸入應用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