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堂的秘密

課堂的秘密

在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今天,腦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領域的著作被紛紛引入界內,為教育教學變革提供了多樣路徑。

在這些著作中,《腦科學與課堂: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無疑是一本不可繞開的經典之書。這本書為我們破解了神經科學中的不少迷思。原來下面這些深入人心的結論都不能經受認知神經科學的論證:「我們中有些是左腦型人,有些是右腦型人」「聽莫扎特的音樂會讓嬰兒更聰明」「錯過關鍵期,學習發展的窗口就會關閉」「我們只用了10%的大腦」「我們生而擁有的腦細胞一生都不會變」……這些曾被我們奉為圭臬的觀點在這本書里土崩瓦解:原來不存在左腦型人或右腦型人;原來聽莫扎特音樂只能產生短暫(15分鐘)的空間推理能力的增強,而非提升整體的智力水平;原來錯過了關鍵期,學習之窗也只是變窄而非完全關閉;原來我們已利用了我們的全部大腦;原來特定腦區中新細胞是可以生成的……

作者哈迪曼教授不僅是學者,還在巴爾的摩城市公共學校系統擔任負責人、培訓師、教師,宏大的理論視野與紮實的田野實踐相結合,使得這本學術著作既有雲朵的味道,又有泥土的氣息。她不僅闡述了腦科學運用於課堂的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操作策略。她提出了以腦為導向的BTT教學模式,這個模式起源於巴爾的摩,是基層學校的「草根」式研究,但如今已向全美國、全世界推廣。因為這個模式藉助腦科學的理論,為我們揭開課堂教學的「黑箱」,使我們洞見了課堂教學的奧秘,從經驗主義走向科學主義。

這本書的最可貴之處,是提供了可複製、富有成效的教學策略。在策略之後,書中還列舉了相關典型的教學案例。這些具體且可複製的策略與案例,拉近了我們與腦科學的距離,原來腦科學並不以高深示人、神秘莫測,它也可以從實驗室走出,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座。有了腦科學的出席,重塑課堂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作為教研員,我更關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標準。令我驚喜的是,哈迪曼教授在書中還提供了詳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即附錄二「以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檢查清單」,這就給我們的課堂觀察與評議提供了具體的抓手。在這裡,課堂可以洞見,課堂本無秘密。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前幾天剛看過的一部電影《海王》。當海王從海溝國的洞穴里取到了亞特蘭蒂斯老國王的三叉戟時,他就擁有了無窮的神力。其實,腦科學正如三叉戟,當我們的課堂遇上了腦科學且發生化學反應,正如海王手持三叉戟攪動整片大海一樣,課堂教學的深度變革,將是可以預期的。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31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區管校聘:以領導力驅動教師發展
高素質園長隊伍建設須從准入抓起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