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介面太多,怎麼樣選才更為合適?
從今年年中開始,固態硬碟的價格就進入下行通道,到年底的時候固態硬碟的價格比最高時跌去了一半不止,1GB已經不到一塊錢,這在前幾年是不可想像的。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固態硬碟的價格會越來越便宜,取代機械硬碟指日可待。
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碟快很多,電腦用戶裝機時都會購買一塊固態硬碟作為系統盤,一些老用戶在為自己的愛機升級時,首選的升級配件也是硬碟,花費雖然不多但是對系統運行速度提升是立竿見影的。機械硬碟的介面只有SATA一種,而固態硬碟則不同,它的介面多種多樣,外形也各異,用戶在選擇的時候自然也要注意跟自己電腦的兼容性。固態硬碟常用的介面有SATA、M.2、PCI-E三種,下面就跟大家說說怎麼選擇合適的固態硬碟。
SATA介面是固態硬碟最常見的介面,基本上所有的主板上都會有這個介面,跟機械硬碟通用。SATA介面的版本從早期的SATA 1.0發展到現在的SATA 3.0,這種介面技術成熟,兼容性好,傳輸速度可以達到600MB/S,能夠滿足中低端固態硬碟的性能需求。因此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是老電腦升級硬碟的首選,再加上採用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性價比高,一些中低端的新裝電腦也建議購買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
其次就是目前流行的M.2介面。最近幾年新出的主板一般都帶有這種介面,一些高端主板甚至會有兩個M.2介面,足以滿足用戶的需要。M.2介面還分AHCI協議和NVMe協議兩種。AHCI協議是針對SATA介面進行設計,速度已經不能滿足固態硬碟需求,新的NVMe協議速度更快、能耗更低,是將來的主流協議,建議新裝機用戶盡量選擇採用NVMe協議的產品。
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價格最貴,性能也最強,但是安裝時需要佔用主板上的一條PCI-E插槽,如果只有一條PCI-E插槽而又需要獨立顯卡的用戶,就只能忍痛放棄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了,不過對那些追求極致性能的用戶還是值得選擇。
以上這幾種介面的固態硬碟性能從低到高是SATA、M.2、PCI-E,價格也相應的越來越貴,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算進行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