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說到最冷漠的民族,很多人會想到北歐國家,民眾因天寒地凍不願出門,漫長的極夜更令抑鬱症頻發。但這些都比不上一個把內向當文化來教育下一代的國家,更直觀的體現是30年來減少了三成人口,也因此被稱之為最冷漠的民族。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人對拉脫維亞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波羅的海三國」階段,這個小國家的歷史繁雜到連本國人都懶得去學習:原始居民為波羅的海土著,9世紀後被維京人統治,俄國崛起後第一時間就佔了這塊地盤,隨後的波蘭、立陶宛、丹麥以及瑞典等國也都曾經染指過,連並不交界的德意志帝國也以「飛地」形式佔領過。宗教進程也在東歐基督教和天主教之間無數次輪換,頻繁到「無所謂」信什麼的程度。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當然,最終還是蘇聯以大規模移民的方式「改造」了拉脫維亞,形成了如今俄羅斯人只佔比25%,卻有98%的拉脫維亞人會流利使用俄語的現狀。而佔比62%的主要民族拉脫維亞人,卻有20%沒學過拉脫維亞語,極其罕見的人種與語言構造曾引起各國注意,拉脫維亞政府也多次號召普及本國語言,卻被視為對俄羅斯族文化的歧視,最終不了了之。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2017年,拉脫維亞Fakti輿論研究公司發起第二次調查,最終得出「30年人口減少三成」的結論,其中被重點關注的兩組數據是1987年的總人口270萬,俄族90萬、佔比34%,拉脫維亞族140萬、佔比52%,以及2017年的總人口195萬,俄族50萬、佔比25%,拉脫維亞族120萬、佔比62%。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表面上看起來這兩組數據體現的是人口減少,但結合拉脫維亞國民的生活現狀後,卻得出了另一個調查結論:對拉脫維亞民族文化認可的國民越來越少,甚至面臨著俄族人口越來越少,而本國文化卻更加俄族化的傾向。其主要體現在使用俄語的拉脫維亞人佔比98%,能流利使用拉脫維亞語的卻不足80%;過俄族民俗節日的佔比97%,而慶祝拉脫維亞獨立日、波羅的海日與歐洲節日的人口卻從未超過60%,飲食方面更是全面倒向俄族習慣。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在拉脫維亞人眼裡,「民族認同感」是一種很廉價的感情,從千年前的一盤散沙開始,這個國家就從未有過安穩的發展階段,一戰二戰期間更被當成「肥肉」誰來都能咬上一口。1994年俄羅斯軍隊撤離後才有了那麼點「主人」的意思,但放下身段投入北約和歐盟的懷抱,並沒有給拉脫維亞帶來太多好處,用拉脫維亞人萊特伊爾的話說:我們跟墨西哥一樣「離上帝太遠、離魔鬼太近」,所以習慣把內向當文化來教育下一代要避開別人、學會獨處。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或許是缺失的民族認同感導致拉脫維亞人十分冷漠,甚至內向到不願出現在人群里。在這個國家旅行,很難看到扎堆的人群和長長的隊伍,連餐廳都少有能容納4人以上的桌子,因為大家都喜歡一個人佔一張桌子。另一個統計或許更能直觀體現拉脫維亞人的內向:80%的城區人口都住在蘇聯時期的集體公寓樓里,這部分人的民族認同感幾近於零,他們期待的只有「離開這個國家」和「搬出集體公寓」這兩個願望。

最冷漠民族:把內向當文化教育下一代,民族認同感接近於零

作為波羅的海三國之一,並不缺乏美景美食的拉脫維亞卻從未被遊客正視過,因為冷漠、內向、沉默令他們看起來十分傲慢;反之同理,拉脫維亞人對喋喋不休、吵鬧不堪的陌生人也很厭煩,甚至車廂閑聊、餐廳嘮嗑還會被視為無禮。其中既有從小接受「內向文化」的原因,也有享受獨處的個人習慣,比如我請來的22歲拉脫維亞戶外嚮導維拉米爾,除了帶路提醒時會說話,多數時候都是靜靜的看著遠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