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愛「灸艾」——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葉珍珍
艾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Artemisis argyi Levl.et Vant.的乾燥葉。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習稱「蘄艾」。夏季花未開時採摘,除去雜質,晒乾。氣清香,味苦。
一、知艾者福,善灸者壽
艾葉除了常用於內服治病外,更被大眾熟知的是搗絨或捲成艾條用於艾灸。艾灸,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孟子·離婁篇》中亦說到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扁鵲全書》中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歲矣。」所以有「知艾者福,善灸者壽」之說。
二、艾葉的功能主治
溫經止血:虛寒出血
散寒止痛:月經不調、痛經、宮冷不孕等
安胎:胎漏下血、胎動不安
外用祛濕止癢
三、艾灸材料
艾灸,多以艾條或艾柱作為主要材料。
艾絨是由艾葉經過反覆曬杵、捶打、粉粹、篩除雜質、粉塵,得到的軟細如棉的絨狀物,作為製作艾條或艾柱的原料。艾絨質量的好壞也密切影響著艾灸的療效。如何識別艾絨質量的優劣呢?
1、儲存年限
艾灸,凡用艾葉,以陳為佳,謂之熟艾,一般陳放至三到五年;新艾存在大量揮髮油,灸火易傷人肌脈。陳艾絨顏色為土黃色,氣味較淡;新艾絨顏色偏墨綠,氣味較刺鼻。
2、艾絨純度
艾絨純度越高,質量越好。常見艾絨純度有5:1(用5公斤的艾葉製成1公斤的艾絨)、8:1、10:1、15:1、25:1、30:1等等。而艾絨的純度可通過三個方面判斷:
雜質多 純度高
四、艾灸常用保健穴位
1、足三里
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足三里為常用的保健要穴,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足三里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調節機體的紊亂使之趨於平衡。艾灸足三里具有調理人體脾胃後天之本,補氣血之功,故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
2、中脘
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
中脘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穴,具有和胃氣、化濕滯、理中焦、調升降的作用。現代臨床常用艾灸中脘治療胃痛、腹脹、腸鳴、泄瀉、納呆、呃逆等脾胃病。
3、神闕
位於臍中部,臍中央。
神闕穴即俗稱肚臍眼,為生命之蒂。艾灸神闕具有培元固本、溫經驅寒,和胃理腸之功。現代研究表明,艾灸神闕具有提高免疫力、加速血液循環、調節胃腸蠕動等作用。
註:艾灸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避免盲目艾灸,以免不對症。
艾灸的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防止燙傷。
2、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3、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4、孕婦不宜灸。
5、灸後半小時不宜冷水洗手或洗澡。
6、艾灸後多喝溫開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防止口乾現象。
審稿: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唐榕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葯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TAG:葯盾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