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黑榜|人民日報2018年批評了這些現象

黑榜|人民日報2018年批評了這些現象

黑榜|人民日報2018年批評了這些現象

黑榜|人民日報2018年批評了這些現象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整理

今天,我們將2018年人民日報涉及傳媒領域的批評文章進行梳理,發現這樣一些共性問題:利益蒙蔽、流量為上、沉澱不夠、缺乏價值判斷。

影視

警惕懸浮的「偽現實」電視劇

《人民日報》2018年3月29日第24版

熱潮之下,一些「偽現實」題材電視劇卻在濫竽充數。有的劇集懸浮於生活。披著「現實題材」的外衣,本質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偶像劇。有的劇集懸浮於時代。現實題材不等於現實主義,現實主義的本質是一種創作理念和創作手法。


別讓「神劇」消費抗戰史

《人民日報》2018年5月2日第5版

2018年5月2日,《人民日報》第5版刊文《別讓「神劇」消費抗戰史》,文章點名「抗日神劇」持續引發中國網友的關注與批評。

在批評抗日神劇時,人民日報發問:「抗日神劇」為何層出不窮?這其中可能確有一些是因為創作人員對歷史認識不清、積澱不夠等造成的「無心之失」,但大部分可能還是為了吸引眼球。


影視署名糾紛如何破解

《人民日報》2018年7月5日第19版

對於署名混亂的問題,影視行業也是一肚子苦水。一位影視從業者說,作為攝製單位,我們很難對抗強勢的投資者和播出方,經常是投資方和播出方說如果不署上他們的名字,就要撤資和拒播,那就只能把他們的名字署上,但他們又不是著作權人,一旦出現糾紛就很麻煩。

影視創作需心中有觀眾

《人民日報》2018年7月26日第19版

在影視行業,創作和觀眾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割裂。具體而言,在創作層面存在不少怪象,一是一些創作不考慮觀眾感受,不把觀眾放在眼裡;其二,一些創作一味迎合觀眾,作品創新力缺乏、重複題材扎堆;其三,一些創作者以為用宣傳炒作、用明星陣容就可以吸引觀眾,將內容和營銷本末倒置。


補上兒童影視創作的短板

《人民日報》2018年08月28日第14版

近年來,兒童影視「缺位」引起普遍關注。所謂「缺位」既指兒童影視作為影視藝術的一個部類發展不夠充分,更是指兒童影視在滋潤兒童心靈、引導兒童成長中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其表現是兒童影視作品數量不多,而且題材不新、缺乏想像力和童趣,優秀作品也不夠多。


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創作啟示

《人民日報》2018年08月23日第23版

毋庸諱言,當下歷史劇創作與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還有不少差距,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凸顯出來。甘為市場的奴隸、被金錢綁架的創作,「一味追逐市場和沾滿銅臭味」的「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的「三無牌」歷史劇,依然存在於文化市場。


創作歷史劇當有史詩胸懷

《人民日報》2018年09月28日第24版

從歷史認識上正本清源,才能夠規避創作中出現的匪夷所思的情節和橋段,才能夠讓歷史劇傳達出正確的唯物史觀和積極的文化精神。這建立在創作者對大量一手資料的閱讀和思考基礎之上,從資料中找到歷史背後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內核,再以建設性和思辨性視角理解歷史,對其進行當代解碼。


用高品質創作擠干水分

《人民日報》2018年11月01日24版

內容「注水」體現為故事拖沓、節奏變慢、粗製濫造、虎頭蛇尾,本應是節奏流暢的故事,卻硬生生被「湊集數」拖垮;製作「注水」則多表現為工業機械化生產,拼湊劇情等,如一些五六十集的電視劇四五個月便「破繭早產」。近年來中國文化消費市場已掀起一股清新脫俗的升級之風。隨著觀眾對文藝作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過去依靠數量規模擴張的「掙快錢」時代已經結束,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正在來臨。


幻想類作品亟待提升文化內涵

《人民日報》2018年11月02日第24版

這些作品多化用傳統文化要素,其中一些在人物塑造和故事講述上頗具匠心,然而相當一部分還存在想像力匱乏和文化營養貧乏問題,甚至存在低端模仿的情況。隨著讀者觀眾對作品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幻想類文藝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問題亟待反思和解決。

綜藝


網路綜藝亟待優化升級

《人民日報》2018年5月11日第24版

全媒體時代下,網路綜藝已形成與電視綜藝分庭抗禮乃至後來居上之勢。首先,市場的急劇擴容逼迫各大視頻網站常年保持旺盛的節目輸出,其兩極分化的馬太效應驟現。

文章稱,網路綜藝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追求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商業價值的多重結合,充分理解和回應「網生代」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為優質的內容產品。


真人秀別吹大「偶像」泡沫

《人民日報》2018年7月20日第24版

很長時間以來,不少這類選秀節目儘管花樣翻新,其實是「偶像神話」不斷重寫,其中的觀念偏差可能對眾多認知能力還不成熟的青少年產生誤導。

節目組和播出平台盡可以為自己貼上「積極向上」「正能量」的標籤,但通過設計出來的「真實」渲染浮躁心態,傳遞急功近利觀念,值得人們深思。

直播


網路直播豈可踐踏法律與道德底線

《人民日報》2018年2月14日第09版

2018年2月14日,《人民日報》第09 版刊文《網路直播豈可踐踏法律與道德底線》,文章列舉了網路直播答題的亂象,並指出,近年來,網路直播行業的種種亂象已經到了令人側目的程度,可以說,網路直播正在成為違法違規和不良信息滋生傳播的「重災區」。


網路直播當納入法治軌道

《人民日報》2018年08月23日第05版

虛假信息、低俗之風是網路直播行業中的突出問題。有的以色情低俗內容吸引眼球;有的鬥富炫富,宣揚奢靡生活和拜金主義;有的直播虐殺動物、鬥毆、飆車等有害乃至違法內容;有的對未成年用戶缺少註冊、充值、打賞等限制機制,致使未成年人「天價打賞」事件時有發生……

視頻網站


部分互聯網平台會員種類繁多,規則隨意改動

《人民日報》2018年4月21日第6版

2018年4月21日,《人民日報》第6版刊文《部分互聯網平台會員種類繁多,規則隨意改動》,文章點名付費會員如何侵犯消費者權益。

人民日報髮長文批網路服務會員市場種種亂象,分析各類網路平台為使用戶購買會員所設下的種種「套路」,並指出:耍這種小聰明的平台,終究會被消費者拋棄。面對會員制市場的「野蠻生長」,專家認為,關鍵在於明確權責邊界與加大管理力度。


破除「唯流量」的行業頑疾

《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1日第5版

讓違規者付出代價、通過治理升級規範市場秩序,是破解「唯流量是從」的重要環節。從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怎樣才能建立健全更科學的評測機制,引導市場良性競爭。

評價內容質量,一定的數字指標是必要的,但絕非唯一標準。當務之急,是要從對流量的盲目崇拜中走出來,把以品質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樹起來。


網路視聽:讓創優成為常態

《人民日報》2018年11月06日第23版

內容平台不能純粹追求用戶規模和商業變現,必須要把握內容方向,用好數據和演算法,傳遞主流價值觀。網路視聽節目是當前最重要的內容品類之一,也是創新最活躍的文化領域。面對大發展和新挑戰,網路視聽行業亟待建立全局觀、全球觀和未來觀,以明確方向感和積極心態迎接未來挑戰,迎接新的繁榮。

短視頻


短視頻,要流量更要正能量

《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6日第5版

有的用戶在「吸睛就是吸金」的邏輯支配下,用充斥著「黃賭毒」的內容獲得點擊量;一些短視頻平台奉行功利化的思維,往往放棄守土有責的責任,只講流量罔顧正能量,片面追求日活量而忽略內容質量,甚至為了「紅利」使出黑招。

如果對粗俗的內容聽之任之,對錯誤的價值觀放任自流,則不僅不利於短視頻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更不利於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警惕通過惡搞來虛無歷史

《人民日報》2018年4月25日第7版

2018年4月25日,《人民日報》第7版刊文《並非沒有禁區並非無關政治 警惕通過惡搞來虛無歷史》,文章點名惡搞經典作品事件。

針對惡搞作品標榜的「無關政治,純屬娛樂」,人民日報一針見血地進行了釐清:「並非沒有禁區,並非無關政治」,當承載主流意識形態的經典作品、英雄烈士等都被惡搞,並且在「習慣」中變成「自然」,惡搞的負面政治效應就會慢慢顯現出來。


新空間不應是價值「飛地」

《人民日報》 2018年06月18日第1版

無論是短視頻,還是網路直播,都有很強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很容易對受眾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造成負面的示範效應。一些橋段看上去「搞笑」「有趣」,一旦模仿卻風險不小。儘管一些平台已經開始在視頻中加入警示字樣,但僅靠這些簡單措施,難以達到應有效果。只有制定嚴密清晰的行業規範,才能形成良好的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


短視頻 人氣高更得質量好

《人民日報》2018年7月23日第6版

近年來,一批短視頻平台迅速走熱。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超2.4億。然而,短視頻火爆的背後也存在內容低俗等問題。加強監管和治理才能促進更多的優質短視頻「唱主角」。

要避免低俗流行,優化演算法推薦不容忽視。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短視頻平台應實現對不同類別的內容給予不同權重的演算法推薦,讓更多知識性、正能量的優質內容獲得更高權重。

自媒體


呵護原創精神的火花

《人民日報》2018年5月28日第5版

2018年5月28日,《人民日報》第5版刊文《呵護原創精神的火花》,文章批評現今的洗稿現象。對於今年以來被詬病的自媒體洗稿亂象,人民日報也對洗稿本質進行了定義:所謂的洗稿,本質上是一種抄襲侵權行為,要鼓勵被侵權者拿起法律武器維權。


保護網路知識產權要有更多硬措施

《人民日報》2018年6月14日第14版

不管手段多高明,洗稿者的目的就是利益。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知識財富可以轉化為物質財富,而且門檻越來越低,路子越來越寬,商業模式越來越明確,「從入不敷出到財富自由」的自媒體神話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抄襲洗稿等亂象不斷花樣翻新,並呈現隱蔽化、規模化、高技術化等新特點。「原創太累,洗稿無罪」的論調,污染了自媒體行業的風氣。


點擊量絕不是唯一標準

《人民日報》2018年6月21日第13版

從營銷軟文到洗稿生意,從惡意炒作到傳播謠言,對於一些自媒體,點擊量成為信息價值的唯一考量。在一次次反轉又闢謠的新聞熱點裡,在一個個荒誕又流傳甚廣的段子里,一些自媒體公號將真相當骰子一樣擲來擲去,挑動整個社會的情緒。


自媒體,良好生態如何培育

《人民日報》2018年08月31日第12版

刷量注水炒高人氣、洗稿抄襲挪作己用、編造謠言吸引眼球……自媒體造假和侵權亂象正擾亂內容生態,透支用戶信任。企鵝智酷的數據顯示,56.1%的自媒體用戶對內容質量表達明確的擔憂心態,2017年,超過2/3的用戶不再關注新的自媒體賬號。


打擊「洗稿」重塑良性內容生態

《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7日第13版

正因如此,引入合議機制,加大對洗稿行為的甄別力度,不失為一種主動作為和管理創新。但也要看到,即便合議機制真的能夠發揮實效,要想根治這一頑疾,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廣告


信息流廣告你能看穿嗎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2日第17版

2018年1月22日,《人民日報》第17 版刊文《廣告即信息,信息即廣告:信息流廣告你能看穿嗎》,直接點名信息流廣告。

文章稱,2017年是此類信息流廣告快速增長的一年。作為新興廣告模式,信息流廣告用戶體驗更好,不會強制用戶觀看或閱讀,但它「廣告即信息,信息即廣告」的特性,也使消費者很難分清信息的屬性,容易出現虛假廣告、誘導性廣告等。


綜合施治,清除互聯網虛假廣告

《人民日報》2018年08月21日第5版

違法虛假廣告屢禁不止,背後是某些不良商家、發布平台的逐利衝動,呼喚著監管制度的改進和完善。由於互聯網渠道廣、傳播快,違法虛假廣告套路深、花樣多,普遍存在發現難、核實難、證據固化難和監管難等問題。特別是新型自媒體平台的出現,更容易給虛假廣告以可乘之機。

面對互聯網違法虛假廣告,傳統的突擊整治、消費者投訴、相關單位自糾自查等方式難有長效,需將立法、行政和執法三條途徑有機結合,綜合施治。

其他


平台監管亟待加強

《人民日報》2018年5月3日第14版

打擊違法內容肆意傳播背後的產業鏈,除了平台主動承擔主體責任外,網信、文化等監管部門也需加強協作、統籌協調,消除監管盲區。


知識付費 深耕內容還得加把勁

《人民日報》2018年7月20日第6版

知識付費不是「割韭菜」的生意,「物有所值」是每位用戶的核心需求。如何在生產傳遞有效知識與實現自身經濟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是知識付費平台運營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對此,平台理應承擔起首要責任,應嚴格標準、加強審核,向社會傳遞有效知識和正確價值理念。


在線票務四大亂象困擾消費者

《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1日第14版

多類型的票務平台為人們提供便捷,免去了排隊的煩惱,但其背後存在的付費「搶票」、任性加價、捆綁銷售、隨意取消訂單等諸多亂象,也著實令消費者頭疼。


金曲下架,版權保護不下架

《人民日報》2018年12月04日第9版

進一步看,凝聚知識產權保護的共識,離不開過去各項改革事業的推進;未來提升保護觀念與工作水平,更需要「刀刃向內」的有力舉措。在知識產權這塊大蛋糕面前,如何更好完善收費、分配、版權管理等方面的規則體系,推動權利人從創作和傳播中按照市場規律獲益,而不是走向壟斷和暴利,不僅是對音集協履職盡責的考驗,也是對全社會構築良好生態的要求。

黑榜|人民日報2018年批評了這些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