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精心呵護的孩子卻沒有安全感:問題出在了哪裡?

精心呵護的孩子卻沒有安全感:問題出在了哪裡?

01 真正脆弱的不是孩子心靈,是家長緊繃的神經

人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心靈健康了,這是時代的進步。

可我們同時又發現,很多人在精心呵護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因為過度擔心孩子心靈受傷,因為太想給他滿滿的安全感,變得草木皆兵,對孩子每說一句話,每一個風吹草動都顯得格外小心翼翼。

前段時間,因一隻壁虎引發的學生日記風波,讓我記憶猶新。

那天,有隻壁虎光臨了某班級,被幾名學生寫進了日記里。老師將作文曬到了家長群,因為寫了孩子的真名,當晚老師收到了一位學生父親連發的6條質問微信。

原來這位父親看到女兒在同學的作文里被描寫成"殘忍"對待壁虎的參與者,擔心她自尊心受傷,擔心同學對她有看法,擔心她因此被孤立,甚至擔心作文被網路廣為傳播,對女兒造成一輩子的負面影響。

他唯獨沒想到,自己這幾條微信的發出,居然引發了網路的廣泛關注。

本意是為了保護女兒少受影響,結果卻讓這個本無聲息的"事件"傳播得人人皆知。

孩子真的脆弱到了不堪一擊的地步嗎?

很多時候,脆弱的其實是我們很多家長時時緊繃的那根神經。

因為愛子心切,遇上關乎孩子的情況,家長特別容易產生過激反應。可能孩子並沒有意識到什麼,家長的過度反應,有時卻反而誤傷到了他們。

因為,家長的焦慮心態,很容易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的內心也跟著變得敏感脆弱易受傷。

精心呵護的孩子卻沒有安全感:問題出在了哪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2 過度保護,滿足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需求

孩子不能打不能罵;

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能忽略;

要第一時間回應孩子的要求。

這些話本身沒有問題,它在告訴我們,給孩子安全感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獨立人格。

問題出在了我們對言語情境的曲解和斷章取義上。

當"孩子的心靈不能受傷"這句話的效應被大家無限放大時,過度呵護就成了很多父母的"最保險育兒"方式。

於是大家在育兒路上走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媽媽和外婆三個大人360度無死角地全方位呵護和照顧著兒子毛毛。

他們說:


我們尊重孩子,從不干涉他的行為,做什麼,玩什麼,都讓他自由選擇。

我們只想給他足夠多的愛和陪伴,給他快樂健康成長的童年。

他們不僅對毛毛有求必應,甚至在孩子沒有要求時,也會主動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似乎要以這樣的方式才能證明自己是在用全身心陪伴孩子。

毛毛在玩的時候,媽媽緊隨左右不停地同他說話。毛毛不勝其煩,不理媽媽,媽媽竟然因此感到有點失落。

由於父母的不拒絕,毛毛的玩具已經堆滿了整個家,很多還是重複的。這導致毛毛每樣玩具都只玩一兩分鐘就扔下,父母一直不停地跟在後面收拾殘局。

在他們的努力下,3歲的毛毛不會自己穿衣、吃飯,不會刷牙、洗臉。

毛毛不僅自理能力停留在嬰兒水平,性格也像嬰兒:自我中心、無法專註、一不如意就打父母。

可爸爸媽媽最在意的,不是毛毛的隨心所欲和自理能力,而是他無法專註。

因為在他們看來,性格不好他們可以包容,自理能力差他們可以包辦,但孩子專註力他們就無法取代了。

父母的心理需求滿足了,孩子的成長機會卻被剝奪了。父母走了孩子的路,卻讓孩子變得無路可走。

我們呵護孩子的心靈,是尊重他的獨立人格,而不是一切以孩子為主或包辦容忍他的一切,更不是圍著孩子打轉而失去了自己。

精心呵護的孩子卻沒有安全感:問題出在了哪裡?

03 每個孩子最初對世界的看法,都是父母給予的

對孩子過度保護等於在告訴他,這個世界是充滿危險的,沒有我們的保護,他將寸步難行。

這是一種可怕的信念傳遞。

當孩子的所有安全感和快樂都需要依賴父母的小心呵護才能得到時,他們的人生悲劇就開始了。

這種精心呵護的結果是,他在未知的世界中充滿恐慌。

當他得不到父母的照顧時,父母刻意為他打造的虛幻世界就開始破滅。任何一個小小的風雨,都會變成他心中無法承受的狂風暴雨。

事實上,父母總有離開他的一天和照顧不到的時候。到時孩子又將如何去獨立面對和適應那個並不事事如願的真實世界?

這樣的過度保護,才是毀滅孩子安全感的元兇。

真正的用心呵護是,在孩子的人生之初,用愛建立起他對世界的信任和安全底色。然後給他向外探索的勇氣,幫助他努力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去更好適應這個不盡完美的世界。

精心呵護的孩子卻沒有安全感:問題出在了哪裡?


04 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在給孩子的人生設限

在《德國媽媽崗位的行為準則》里有這樣幾條:

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告訴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來;

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

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這才是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正確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的確會遇到許多日常的小困難和小痛苦:


偶爾的飢餓,一時的寒冷,適當的細菌,能克服的困難,可承受的打擊,磕磕碰碰的小受傷。

這些都是生活的常態,是大自然饋贈我們體驗人生百味後轉化成心靈營養的珍貴禮物。

正是這些挫折經歷,才能讓孩子在真正的生活中學會面對自然挫折,獲得內心智慧與能力的成長。

  • 偶爾的飢餓,不會讓孩子營養不良,反而激起他更好的食慾;
  • 偶爾的寒冷,不會凍壞孩子,卻能增強他的身體調節功能;
  • 偶爾的磕磕碰碰,不會讓孩子致殘,卻增加了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反應力。

所有的經歷背後,都裹藏了一份滋養心靈的力量源泉。

剝奪孩子這樣的機會,只會讓他變得不懂珍惜,變得脆弱不堪,無法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

過度保護孩子的結果是設限,他人生的唯一可能性,就是活在我們給他製造的局限中。

給孩子安全感,是用愛在他內心注入力量,給他充分的勇氣去經歷,去探索。

讓他在親身體驗世界的冷暖和陽光風雨中成長,在內心深處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才能活出屬於他自己的人生無限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