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一閉一睜就到了另一個星球,這種科幻情節何時能成真?
人工冬眠是科幻片中經常出現的情節。讓你在星際旅行中睡覺的技術可能比我們想的要更近。
宇宙很大,這對未來的星際間探索者來說是一個問題,對編劇來說也是。因此,不論是在正經的研究還是電影中,經常會要尋找某種方法讓乘客可以暫停,讓乘客不會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或是經歷衰老。
在星際穿越中,塑料覆蓋住了淹沒於水中的宇航員;在異形和阿凡達中,睡眠艙幫助人類在恆星之間打發幾年的時光;在紅矮星號中,利斯特舒服地躺在門後面的冷凍框里度過了3百萬年,而他的貓演化出了一場文明;在太空旅客中,兩個沉睡的居民正在飛往一個新行星,當他們的飛船發生故障時,有人提早了整整90年叫醒他們。而人工冬眠,或者至少是以某一種形式人為引起的人類冬眠,即將成為可能。
有人可以在寒冷且有時候缺少氧氣的情況下存活下來,在1999年,安娜·貝根霍爾姆在冰層下面困了80分鐘,她的核心溫度降至13.7攝氏度,也是人類經歷事故後存活下來有過的最低體溫記錄。她的復原並不簡單,但是她後來可以繼續她放射學學者的職業生涯。這樣的案例表明,如果當新陳代謝變慢時,人體需要的氧氣減少,那麼就算是人類也可以進入一種生命暫停,並存活下來。圖為利用冷凍將自己冬眠的木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贊助了一項研究,用來尋找至少適合火星旅途時間可行的冬眠方案。太空工程公司研發出了一個系統,可以將火星旅行者降溫至一個比較適中的溫度,32攝氏度。
這個系統會在人體周圍放上降溫墊,用來實現降溫,食物會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提供給人體,鎮靜劑可以抑制因寒冷產生的顫抖,一組工作人員會充當不冬眠的管理員照看這個系統。可能在不那麼遙遠的未來,人們就可以在睡眠中度過整個太空旅行了。(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蜜蜂,你不知道的20件事(上)
※這些居民竟在懸崖峭壁上安家!每天靠飛檐走壁「上下班」
TAG:愛因斯坦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