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權謀無雙——漢高祖劉邦(上)

權謀無雙——漢高祖劉邦(上)

權謀無雙——漢高祖劉邦(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道明叔飾演的劉邦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整整兩千年,只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九個朝代真正統一了中國,而這九個朝代里,只有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統一中國的歷史超過了百年。也就是說,整個中國歷史只有漢高帝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父子捆綁、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三朝人物捆綁才有在一起比較的資格。然而漢光武帝二代創業,唐高祖父子累世公侯,創業難度不夠;宋朝沒有收復燕雲加上靖康之難國祚腰斬,功業不夠;清朝入關則是渾水摸魚,而且功勞分散,沒有代表性人物。

所以中國歷史上,只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這兩個高皇帝(謚法本無「高」,以劉邦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於是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謚號),同樣是屌絲創業、最底層起家,卻統一中國、開創恢弘大業,並且不是曇花一現,他們的子孫後代享國數百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功勞還無可爭議,同時代不會有第二個人敢把自己的名字和他的名字相提並論。

毛主席誇獎劉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厲害的一個」。本文主要從漢高祖劉邦翦除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英布的手段,管窺一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提三尺劍而有天下的皇帝——劉邦的政治權謀和英雄氣概。

韓信一時名將,是項羽、劉邦之間的勝負手,不唯當時,千載之後,論名將依然繞不開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劉邦奪下關中大本營,後來又「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下井陘,誅成安君之罪,以令於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數十萬眾,遂斬龍且。」(蒯通語)最後親自統帥數十萬人馬在垓下合圍楚軍,擊殺西楚霸王項羽。漢得天下,韓信居功至偉,就彷佛當年一路從東北打到廣東的四野一般,如此人物,不可謂無能吧?然而翻一翻史書我們就會發現,劉邦對付韓信就像對付一個小孩子一樣簡直是輕輕鬆鬆到令人髮指。

在滎陽,劉邦被楚軍圍的束手無策,只能靠手下將領紀信偽裝成自己出降才能藉機逃脫。


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被甲,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好不容易逃出滎陽,又在成皋被圍。


項羽已破走彭越,聞漢王復軍成皋,乃復引兵西,拔滎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

逃跑小能手劉邦繼續從成皋逃出去,結果又成了光桿司令,只有他的專屬司機滕公夏侯嬰跟著,「漢王逃,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但是就剩下兩個人,他就敢「北渡河,馳宿脩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一個光桿司令就裝作使者深入韓信大本營,在韓信的地盤奪了韓信的兵權,韓信還只能乖乖聽話。

你如果是韓信,亂世之中軍隊就是你的身家性命,你肯定安插親信、好生掌管,誰奪你軍隊你就砍誰,可是不世出的名將韓信,就這麼乖乖地交出了趙代之地的數十萬軍隊,劉邦靠著這批奪來的軍隊才能續命成功,「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

重點是韓信上了一次當之後,居然一模一樣又上了第二次當。垓下之圍剛剛擊敗項羽,劉邦「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又是深入韓信軍營,奪了韓信兵權,然後就把韓信從他根基深厚的齊國改封到了楚國,而韓信,依然束手無策,乖乖地遷到了楚國去。

「馳入壁,奪其軍」,史書上只是輕描淡寫兩句話,不知當時又是如何的驚心動魄!要知道楚漢戰爭以來,劉邦在正面滎陽、成皋一線與項羽對峙,韓信則率領另一支軍隊橫渡黃河,在魏、趙、代、燕、齊長時間與劉邦脫離單獨作戰,可是無論韓信是在趙國還是在齊國,劉邦要奪下韓信的權力,就只要簡簡單單地「馳入壁,奪其軍」,簡直是如提童稚,這背後的準備工作以及臨機決斷的能力,想來真是令人細思恐極。

對於這兩次奪韓信軍,王夫之曾經議論道——

韓信下魏破代而漢王收其兵,與張耳破趙而漢王又奪其兵,何以使信帖然聽命而抑不解體以颺去哉?此漢王之所以不可及也。制之者氣也,非徒氣也,其措置予奪之審有以大服之也。結之者情也,非徒情也,無所偏任,無所聽熒,可使信坦然見其心也。吾之所為,無不可使信知之矣。信固知己之終為漢王倚任而不在軍之去留也,故其視軍之屬漢也無以異於己。無疑無怨,何所靳而生其忮惎乎?假使奪信軍而授之他人,假使疑信之反而奪共軍以防之,項王一印之刓而信叛,三軍之重,豈徒一印之予奪乎!

漢王甫破項羽,還至定陶,即馳奪韓信軍,天下自此寧矣。大敵已平,信且擁彊兵也何為?故無所挾以為名而抗不聽命,既奪之後,弗能怨也。如姑緩之,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有名可據,信兵不可奪矣。奪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斂天地之殺機,而持征伐之權於一王,乃以順天休命,而人得以生。

這就是說,天下未定前的兩次奪軍,劉邦對於韓信,那就是陽謀。你韓信本來是個犯法將死的小兵,我提拔你為大將,給了你舞台,讓你單獨領軍,現在我遇難,拿回自己的軍隊,天經地義,坦坦蕩蕩。而且你韓信也知道,這軍隊在我手裡和在你手裡,本來也沒有兩樣,該用你的我還是會用你,跟你有沒有軍隊毫無關係,所以韓信即使被奪軍也毫無怨言。

而消滅項羽後,劉邦和韓信已經因為韓信自立齊王的事件有了嫌隙,這一次奪軍則是劉邦準確地抓到了最後一次機會。因為這時剛剛消滅項羽,大敵既然已平,韓信你還想擁強兵幹什麼?韓信沒有名頭繼續擁兵自重、抗命不遵,被劉邦拿大義壓住了。假如說稍微晚了一步,沒有在消滅項羽之後就馬上奪了韓信的軍隊,那麼等到以後天下稍微有了一點小亂子,到時候韓信養寇自重、擁兵有名,劉邦也就奪不掉他的兵了,天下也就會陷入長久的割據戰亂不可停止,這個結果我們可以從唐朝安史之亂後的發展看出來。

當然韓信的一生這還沒完,我們可憐的韓信就算到了楚國,還是逃不出劉邦的手心。「冬,十月,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者。」真是倒霉,都被遷到了楚國還是不得安生。當劉邦詢問諸將意見時,這幫老粗信口開河說韓信算什麼東西,發兵把他抓到長安坑殺就是了。我們的皇帝陛下久久地默然無言,因為他知道,論打仗,他肯定打不過韓信。

於是劉邦採用陳平的計策,假裝到雲夢澤去遊玩。雲夢澤,是楚國的地盤,天子駕臨楚國,楚王韓信就要出迎。韓信此時已然感覺到了不安,可是他的反應卻是「自疑懼,不知所為」,韓信可真是被劉邦整怕了。有人跟他說你收留從前項羽的將領鍾離昧讓皇上不高興,你把他斬了,皇上一開心,就沒事了。於是傻呵呵的韓信就提著鍾離昧的腦袋去見劉邦,「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就這樣,我們的韓信又被皇帝陛下玩了一道,依然是毫無反抗之能,乖乖地從一方諸侯楚王降為淮陰侯,被皇帝抓到了長安。

但是韓信的一生還沒有終結,在長安的時候,他「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一次去樊噲家,樊噲還是敬重他從前的王爵和功勞,跟他說話都自稱臣,覺得韓信來一次自己家真是讓自家蓬蓽生輝,離開樊噲家時,他還自嘲說我這輩子居然到了和樊噲這種人為伍的地步。


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後來便有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即使在這種時候,韓信的心氣依然是那麼高。

於是便有了未央宮之變,被劉邦玩弄了一生的韓信,沒有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造反,居然在海內一統的時候謀逆。陳豨叛亂,高帝出征討伐,韓信想按照他之前和陳豨的約定藉機作亂,被呂后知道了。呂后和丞相蕭何謀劃,派了個人假裝從皇帝那裡回報說已經獲勝殺了陳豨,群臣朝賀,韓信以生病為由不想去,蕭何騙他說雖然有病,還是勉強去賀一賀(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年是蕭何月下追韓信,讓他成為漢軍大將,最後又是蕭何騙他去死),於是傻呵呵的韓信又乖乖地進了皇宮。


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徹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韓信一生打仗沒輸過,可是他不僅鬥不過劉邦,甚至連劉邦的老婆都鬥不過!然而你不能說韓信蠢,而只能說劉邦太厲害,連老婆都那麼厲害。

漢初有三大名將功勞相仿,韓信、彭越、英布,讓我們看看另一個和韓信一樣被劉邦和他老婆一起坑死的名將彭越——


梁王怒其太僕,欲斬之。太僕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

「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捕梁王,囚之雒陽。」彭越此人,楚漢相爭的時候率軍在項羽後方折騰得雞飛狗跳,每次項羽親自去打他他又跑得無影無蹤,項羽一回前線他又在後方鬧,這個人別的不說,警覺性和逃命能力可謂一流,然而面對劉邦,彭越一樣毫無反抗之能。

劉邦本來想饒彭越一命,把他發配到蜀地去。


有司治反形己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為庶人,傳處蜀青衣。

結果這彭越倒霉,發配的路上,剛好遇到了從長安過來洛陽見駕的呂后,這彭越拉著呂后的手,哭得可慘了,說冤枉啊!我沒罪!希望呂后求情,讓他回到故鄉昌邑。呂后摸著彭寶寶的頭說寶寶乖,不要哭,媽媽給你糖吃,滿口答應了下來,到了洛陽——

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

呂后反口就勸劉邦,彭越這麼牛逼的人留著早晚是個禍害,不如乾脆殺了他。於是彭越就這樣連命也丟了。

胡三省注釋通鑒時,看到司馬懿討平遼東公孫淵時,就像開了全圖,玩弄公孫淵於股掌之間,可是同樣一個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時候卻慫得寧可收下婦人巾幗也不願出戰迎敵,於是他忍不住感慨: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閉壁,若無能為者,及討公孫淵,智計橫出。鄙語有云:「棋逢敵手難藏行」,其是之謂乎!

所謂「棋逢敵手難藏行」,韓信、彭越都是一時人傑,如果不是碰到了劉邦,他們像唐朝安史叛亂後的河朔三鎮一樣糾纏朝廷上百年都有可能,甚至把天下重新帶回六國割據局面都很有希望。於他們不幸而於華夏民族大幸的是,他們的對手是劉邦。這個政治能力可怕到已經高出身邊所有人物一個檔次的君主,用最小的代價把這兩個能掀起驚濤駭浪的人物清除了。然而劉邦僅僅是權謀厲害么?當然不是,陰謀家只能躲在幕後,真正站在千萬人之上的開國皇帝,僅僅靠陰謀是沒有用的,他的業務能力也要過硬才能服眾。

下一篇文章再從英布的結局講講劉邦真正大氣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