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代金剛 鄧雅文

今年12月22日,時值冬至。冬至即萬物發展至終,陰寒旺盛至極,要開始新的輪迴,自然界陰陽表現為「陰寒至極,一陽生長,陰陽交替」。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節日起源

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據現存文獻記載,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

南朝梁人崔靈恩撰寫的《三禮義宗》記載:(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古人認為冬至為「陰陽」相爭之日,是預測一年晴雨、冷暖的好時機,甚至可占卜來年的人間禍福。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冬至的中醫養生

冬至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節點。在中醫的論述中,冬至是一年到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節。冬至以後,自然界的陽氣將逐漸回復升發,但這段期間,自然界的陽氣仍然處於低位,是一年到頭養生保健的重中之重。許多人以為,既然自然界缺少陽氣,那麼冬至養生的重點就應該是增補陽氣。事實上,中醫還有另外一個觀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至養生應當陰陽並重,補陽之時莫忘養陰,才能達到平衡養生的目的。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溫補腎陽

冬至養生的主旋律

冬季在五臟六腑中對應腎臟,而腎臟又主封藏,是收納陽氣的關鍵,因此,在陽氣最弱的冬至前後,補腎陽是養生的主旋律。中醫提醒,並不是腎虛、體虛的人才需要補腎陽。

腎為先天之本,在人的一生中,腎氣是不斷衰減消耗的。無論是身體精壯者還是體弱多病者,這是一個不可違抗的自然規律。而冬至前後,自然界的陽氣最弱,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增補腎陽的方式,來更好地養生。

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葯膳方式即可,無需專門吃藥。例如冬季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在飲食上,可以適當進食羊肉、牛肉等溫性的肉類,有補陽益腎的功效。但陰虛火旺、陽亢的人則要謹慎,不適合吃太多溫陽的肉類。另外,為了更好地吸收進補的食物,建議在補腎補陽的同時還需要健脾,多食用健脾養胃的葯膳,如淮山、板栗、桂圓等。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秋冬養陰

陰陽同補才能達到平衡

雖說冬至前後是一年到頭陽氣最弱、陰氣最盛的時候,但這並不意味著養生只需要補陽就足夠了。中醫講究陰陽平衡的觀念,陰陽是互根的,能相互轉化。陰氣也有促進陽氣生長的作用。另外,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中醫講究陰中求陽,陽中求陰,如果單純偏向於某方面,必定會打破平衡,這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因此,對於普遍人來說,冬至養生除了要補腎補陽之外,還要注重養陰。例如在食用羊肉、牛肉等溫補食物時,可配枸杞、馬蹄、甘蔗等同煮,具有一定的養陰功效。常見的養陰食物包括生地、熟地、枸杞、阿膠、沙參、玉竹等。而陰虛火旺、經常熬夜的人,經常會耗損陰津,更要注重滋陰養陰。

另外,腎虛的人除了有腎陽虛,還有很多人表現為腎陰虛。腎陽虛的人群以怕冷畏寒的癥狀更為突出,為腎陰虛的人容易表現出盜汗、口乾舌燥、大便乾結、心煩睡不好。此類人群不僅不能太過滋補腎陽,而應該多以偏向滋陰類的葯膳,並且要多喝水、盡量避免熬夜。

其中,運動也是冬至補陽的重要方法。下面介紹節氣對應的養生操,在平日可以習練多次,通過運動達到提升人體陽氣的效果。

冬至節氣養生操:升嘶降嘿式

https://m.v.qq.com/x/page/g/j/u/g0015nzakju.html?

冬至:補陽之餘,莫忘養陰

冬至養生小貼士:

冬至有四寶

泡腳、天灸、膏方、曬太陽。

歷年以來,中醫對冬至這一節氣都十分重視,並誕生了一系列在冬季具有特別療效的養生方法。冬至前後,除了注重飲食葯膳之外,還可以通過泡腳、天灸、膏方、曬太陽等方式,更好地養生。泡腳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通過刺激足部數十個穴位達到調整人體陰陽氣血的作用。除了從飲食中補陽,還可以從自然環境中採補陽氣,如在午後曬太陽,重點曬督脈經過的頭頂和後背,有助於溫補陽氣。另外,中醫保健中的三九天灸有溫陽祛寒、強身健體的作用,可以防治一些冬季常見病的發生;膏方可以根據各人體質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養生調理,達到冬季進補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代金剛博士 的精彩文章:

TAG:代金剛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