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

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時光飛逝,2018年即將過去,2019年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謹代表中心領導班子向空間中心全體職工、研究生、離退休老同志,在中心交流訪問的專家學者,以及所有關心、支持空間中心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新年的祝福!

2018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空間中心建所60周年。「空間探秘一甲子,科學報國六十年」。在甲子輪迴的新起點上,空間中心一年來各項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碩果累累。

2018年,空間科學(一期)先導專項部署的科學衛星「悟空」、實踐十號、「墨子號」和「慧眼」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成果。7月,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揚帆起航,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係兩大科學前沿,正式啟動了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和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四顆新的衛星工程以及多個背景型號項目。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宏圖上,再一次增加了空間科學的一抹亮色。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在院「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中,從60個重大突破中脫穎而出,獲評「優秀」。

2018年,空間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重要進展。12月3日,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共同簽署協議,宣布在懷柔科學城成立空間科學實驗室,將依託空間中心,集聚在京高校院所、科研單位優勢力量,爭取率先建成空間科學領域的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8年,中心牽頭的子午工程二期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複,支持力度比一期增加8倍。基於子午工程的「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也正在加速向俄羅斯、巴西、印尼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輻射,凝聚全球智慧,奏響「子午三部曲」。在科技部和財政部近期公布的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中,空間中心獲評優秀。

在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中,2018年,空間中心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月,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依託單位變更為空間中心;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正在飛向月球背面。空間中心承擔了總體有關組織協調、科學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的論證提出、有效載荷總體、部分有效載荷單機的研製工作,分別與德國和瑞典完成了兩台國際載荷的研製工作,將於近期開機進行月球環境探測研究;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入大氣層應對任務中的空間環境預報保障工作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頒發的突出貢獻獎;在海洋二號B星、中法海洋衛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北斗系列衛星、雲海二號等任務中,中心研製的載荷隨衛星順利升空,正在產出高質量的探測數據,得到了用戶單位的高度認可。

在前沿基礎研究領域,2018年,空間中心在空間物理和空間天氣領域不斷取得新發現、新成果。利用子午工程數據持續產出高水平論文,空間中心科研人員在近地太陽風參數研究與預測、太陽風暴和激波、小尺度磁流繩、木星磁層全球MHD模型、中層頂區和熱層大氣的擾動、電離層等離子體不均勻結構,以及太陽風能流調製熱帶氣旋活動等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成為重要學術期刊的封面或亮點文章。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2019年我們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在新的一年裡,空間中心將以此為契機,不忘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發展空間科學事業的初心,牢記空間科學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按照「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持續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勇攀空間科技的「珠穆朗瑪峰」,為實現空間中心和我國空間科學事業更大發展而努力奮鬥。

衷心祝願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中心主任 王赤 黨委書記 孟新

領導班子全體成員

2018年12月3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首次觀察到星系合併的最後階段:兩個黑洞碰撞後迅速成長!
答:為什麼流星會燃燒殆盡,但從宇宙返回的航天器一般不會?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