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蘇軾三次被貶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卻造就闊達人生

蘇軾三次被貶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卻造就闊達人生

杭州 蘇東坡紀念館

要了解蘇軾在中國文化里舉足輕重的地位,便要先認識他身處的時代和社會。宋代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捩點,當時人口急增、國家的經濟生產數量及能力大幅提升,教育水平也提高。宋代與唐代上半葉不同,由一群士大夫管治,他們通過體現任賢主義的科舉考試選出,並由宮廷委任。在此制度下,繪畫及書法是士大夫必修的其中兩藝,此兩門藝術因而發展繁盛。

蘇軾於1037年生於一書香門第,以19歲之齡通過殿試(科舉考試的最高級別)成為進士,表現出類拔萃,被視為政壇的後起之秀。他清晰有力的文章令宋仁宗深為欣賞,在宋神宗於1067年登位之時, 蘇軾已是備受尊崇的士大夫。

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蘇軾像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不過,朝廷政黨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蘇軾在1071年成為黨派之爭下的犧牲品,外任杭州通判。其後近十年,他再被先後貶到密州、徐州及湖州。蘇軾在1079年被捕下獄,相信這次牢獄之災及其後被流放的遭遇,全因他私下撰寫詩詞暗諷當時主導朝廷的王安石變法。

1080年,蘇軾獲釋,這時的他判若兩人,經常內省自察,避談政治,轉為開始思考人生及哲學。他亦經常閱讀《論語》和《易經》,並創作大量詩詞。蘇軾被流放到黃州省,生活頗為貧困。他於後稱東坡的山麓開墾田地,自號「東坡居士」。他在流放期間歷盡苦難,卻也寫出最膾炙人口的詩詞。

蘇軾撰 函冊 黃麻紙 13.5×20.2cm

1086年,蘇軾奉召回京。他被流放期間,皇太后掌權,垂簾聽政,她較支持保守舊派,而其中蘇軾為當時最資深而尚在世的代表。1094年,蘇軾再被貶謫至廣東省惠州及儋州(海南島),當地瘧疾橫行,地點偏遠,當時被流放此處堪如被處以死刑,但蘇軾卻熬過去了,並於1100年獲赦免,奉旨出知常州,翌年前往接任新職途中逝世。

佳士得拍賣中國書畫部專家周時健認為:「中國藝術史有『墨分五色』的說法,意指只需用水墨即能描繪世間萬物,同時藉此表達自我與藝術思緒。《木石圖》充分體現出蘇軾當時的心境,一切都如此躍然紙上。」

宋 蘇軾《木石圖》畫心局部

蘇軾對枯木怪石情有獨鍾。在中國傳統寓意中,枯木擁有多重意義,其中之一是絕處逢生,就如蘇軾身處的境況——雖艱辛而依然茁壯屹立。

《木石圖》上有蘇軾好友米芾的題跋,相信是在此畫完成一段日子後所寫。他與蘇軾一樣,也是位受人敬仰的詩人、書法家、畫家和政治家。蘇軾透過送贈和交換畫作及書法作品表達情誼,此舉亦有助於建立人脈、豐富文化修養及加強影響力。

宋 黃庭堅《 臨蘇軾海棠詩》 卷(局部)

手卷中的墨痕畫跡,也讓人得以一窺蘇軾和米芾對藝術的觀點和理解,同時感受到這對宋代名士好友對彼此的透徹認識。此畫表現出這兩位活在遙遠世代的文化巨擘之間的真摯關係。米芾的題跋認為畫中的枯木表達老年時的心境,當中的愁思顯然與蘇軾被流放時的經歷互相呼應。在米芾的其他文字作品中,他提及蘇軾如何將情感融入流麗的筆觸、怪石與枯木之中。

原文作者:關月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2月刊《「非主流」文豪蘇軾:數次被貶,半生流離》(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朱碧山款「張騫乘槎」銀槎
掐絲琺琅鳧式爐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