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回,發生在曹操兵敗赤壁、倉皇逃竄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甘寧、曹操和太史慈。原文如下: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背後一軍趕到,大叫:「曹賊休走!」火光中現出呂蒙旗號。操催軍馬向前,留張遼斷後,抵敵呂蒙。卻見前面火把又起,從山谷中擁出一軍,大叫:「凌統在此!」曹操肝膽皆裂。忽刺斜里一彪軍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彼此混戰一場,奪路望北而走。忽見一隊軍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問,乃是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顗,有三千北地軍馬,列寨在彼;當夜見滿天火起,未敢轉動,恰好接著曹操。操教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其餘留著護身。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操得這枝生力軍馬,心中稍安。馬延、張顗二將飛騎前行。不到十里,喊聲起處,一彪軍出。為首一將,大呼曰:「吾乃東吳甘興霸也!」馬延正欲交鋒,早被甘寧一刀斬於馬下;張顗挺槍來迎,寧大喝一聲,顗措手不及,被寧手起一刀,翻身落馬。後軍飛報曹操。操此時指望合肥有兵救應;不想孫權在合肥路口,望見江中火光,知是我軍得勝,便教陸遜舉火為號,太史慈見了,與陸遜合兵一處,衝殺將來。操只得望彝陵而走。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周瑜火燒赤壁,曹操倉皇而逃,途中遭到東吳大軍的連番追殺。呂蒙和凌統擋住了曹操的去路,張遼、徐晃率部上前抵擋,掩護曹操逃跑。不料此後甘寧又快馬殺到,接連斬殺曹軍將領馬延和張顗,孫權又派太史慈和陸遜殺出,對曹操形成合圍之勢。無奈之下,曹操只能經華容道突圍,後來也就有了關羽義釋曹操之事。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張顗聽到甘寧大吼一聲後的反應,叫做「措手不及」, 意為事情來得突然;來不及應付。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千里獨行》中的「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曹操兵敗赤壁,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不過,小說所描述的曹操接連被孫劉聯軍追殺卻並非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載:「(黃蓋)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後,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而在《三國志?武帝紀》中則稱:「(曹操)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這也是曹操兵敗赤壁後在撤軍途中唯一的具體事例。但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發現,小說中所謂的曹操遭孫劉聯軍連番追殺並出現關羽義釋曹操之事則都是小說家的虛構。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太史慈奉孫權奉命追殺曹操,則更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故事,因為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太史慈不可能會出現在赤壁之戰的戰場。為什麼這麼說的?因為在《三國志?太史慈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這裡提到的建安十一年是公元206年,而赤壁之戰則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爆發。試問已經去世兩年的太史慈又怎麼可能重返人間來參戰呢?

太史慈本該早已西去,為何又參與兩大戰事,原因與張遼甘寧相同

作為對《三國志》有深入研究的小說作者而言,是不可能不知道太史慈的最終結局的。但作者不僅讓太史慈參與了赤壁之戰,最後還讓他死在了合肥城下。之所以進行這樣的改動和虛構,做法和目的與小說中張遼、徐晃、甘寧這幾員名將一樣。這三人都是壽終正寢,而到了小說當中都沒落得個好下場。這麼一比較,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為什麼了。只要不是作者極力謳歌的劉備集團中的人物,作者都會設計一些情節來進行貶低和挖苦,這大概也是「劉蜀正統」這一主題的必然結果吧。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孫堅驍勇善戰,為何會喪命於無名小卒之手,原因其實很簡單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七六:沮授的建議客觀公正,卻為何激化了矛盾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