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日前,柳傳志給聯想的全體員工發了一封公開信。公開信中寫道:「創新是找死、守成是等死」,這句話引發廣大網友熱議。雖然柳傳志對創新持批判態度,且在以往曾經表示「跟在洋人身後吃土」,然而從實踐上看,創新並不天然與等死劃等號,我們以交換機、CPU、操作系統這三個倪光南院士力推,但被柳傳志親手扼殺的項目來分析。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看交換機。雖然現在的聯想一直被網友吐槽「缺乏核心技術」、「史上第一接盤俠」、「撿破爛大王」,但曾經的聯想也是一家具有很強技術研發能力的公司。

在90年代,倪光南院士主持研發出了LEX118數字程式控制用戶交換機,與華為研發出自己的第一代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C&C08A,中興研發出ZX500A交換機大致處於同一個時期,而且聯想背靠中科院計算所,在品牌、資源和技術支持上都具有優勢——在當時,聯想程式控制交換機事業部的實力全面超過了華為,連中南海都採購了聯想程式控制交換機。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然而,這項很有前途的技術,卻被柳傳志叫停(負責交換機研發的是倪光南院士的得意門,項目叫停的根源是辦公室政治,當時這個項目的研發成本已經收回來了)。

之後,倪光南院士寄希望於自籌資金搞,由聯想員工集資持股,以及向銀行借一點錢的方式籌集資金。由於大家都很看好這個項目,聯想員工踴躍參與,甚至聯門衛保安都來詢問,能不能出資參股,就在項目萬事俱備,如火如荼發展的時候,這個項目又被柳傳志親手叫停,扼殺於襁褓。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相比之下,華為和中興則抓住了時代的機會,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國內運營商的幫助下獲得了不斷完善設備和產品的機會,完成了從產品從不好用——可用——好用的跨越,並一舉扭轉了中國交換機市場七國八制的尷尬局面。

從實踐上看,創新不僅沒有找死,反而成為華為和中興在90年代起飛的引擎。

我們再來看CPU。

上世紀90年代,倪光南提出要做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統,力圖和復旦大學聯合開發中國人自己的CPU,並試圖撐著Linux的東風二次開發國產操作系統。當時,倪光南院士已經把檯子都搭好了,就等柳傳志批個條子就開工了,然而,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國產CPU和操作系統又被柳傳志放棄了。聯想的CPU之夢和初出茅廬的幸福Linux操作系統也隨之煙消雲散。倪光南「技術優先」和柳傳志「貿易優先」的衝突還使兩入的矛盾升級,最終以倪光南被聯想掃地出門告終。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從實踐上看,做CPU和操作系統並不是死路一條,龍芯課題組於2001年誕生,從2001年至2010年,國家總投入是5個億(「十五」期間支持力度較大,「十一五」期間受漢芯事件影響,龍芯幾乎斷奶,當時是李國傑院士拿計算所的錢支付龍芯研發,「十二五」期間政策大轉彎,全力支持X86和ARM馬甲CPU)。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在2010年,龍芯成立公司,當時北京市政府牽頭投資1億元,帶動民營企業跟投1億元(民營企業的投資在龍芯最困難時期抽走,而且拿走了多於投資的錢,因此龍芯對引進民間資本非常謹慎)。

就總的投入來說,對於同時期的聯想來說,真心不算什麼,少收購一家國外公司不要的業務,足以支持30個龍芯。何況龍芯在2006年就挖到了第一桶金——意法半導體出資3000萬元購買龍芯2E處理器5年的生產和銷售權,且每生產一片晶元支付龍芯2美元專利費,這筆錢比當年國家給龍芯的撥款都要多。從2015年開始龍芯就實現了盈利,而且龍芯3A3000、龍芯3A4000兩代CPU的研發都是拿公司的利潤在做,沒有從國家拿一分錢。龍芯用實踐證明,雖然創新會很苦、很累,要坐20年冷板凳,等並不等於死路一條。

類似的,深度操作系統也用實踐證明,聯想放棄幸福Linux操作系統是多麼的短視。

創新是找死 華為中興龍芯用實踐證明創新是發展原動力

可以說,聯想的教訓是過於重視短期商業利益,並被Wintel綁架之後,徹底失去了從底層自主研發的決心和毅力。事實上,這並非聯想一家的毛病,對於如今被AA體系綁架的國產手機來說,能否跳出短期商業利益綁架,打破AA體系壟斷,是智能手機成為又一個紅海市場後,能否避免重蹈聯想負責的關鍵和破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局外人蹭熱點炒股價只會擾亂半導體產業
中國OLED屏幕產能爬坡 三星壟斷時代有望終結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