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入明朝以後,此帖先後為晉王朱 棡 (有印記五方)、楊士奇(有印記三方)所有,後來便歸大收藏家項元汴(字京)收藏,卷中他的印記最多,計有 22 方,並有「荷」字編號。到清代為高士奇所得,他在後紙題跋中說:「晉王右軍臨鐘太傅千字真跡至寶。康熙丁卯( 1687 年)秋日購泰興季氏價八百兩。」高氏之後歸吳俊、安岐,然而很快又落到了乾隆皇帝的手中,卷中有乾隆內府印記十方,乾隆題跋三處。乾隆傳給嘉慶,有「嘉慶御覽之寶」橢圓印一方。後不知何種原因,此帖流出了清宮,較早有楊宜治的收藏印,後歸裴伯謙。裴氏跋云:「光緒壬寅( 1902 年,原誤筆作辛丑)八月歸裴氏壯陶閣,值已過季氏一倍矣。」裴氏之後有宋伯魯、馮恕(公度)、黃君直、廉南湖和吳此英夫婦等觀款、印記,或為他們收藏,或經他們過眼。今歸故宮博物院。此卷收藏印記,始自北宋,中歷南宋、元、明、清諸朝,直至現代,藏印多達一百五、六十方,蔚為大觀,可謂是一部歷朝收藏家鑒藏的印錄,由此可知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此卷在流傳過程中,亦屢見於著錄。最早是《宣和書譜》王羲之「行書」目中,列有「書魏鍾繇千文」,對照宣和印璽,應該指的就是此卷。按此卷曾為賈似道收藏,疑《悅生古迹記》應有記載,但 實雙鉤本也,然鑒藏印識,歷歷可數,卷首有瘦金題籤,即雙鉤,亦當出唐宋高手,斷為下一等不爽耳。」 弘曆對此帖真偽的鑒定是略具隻眼的,但當裴景福以倍於高士奇的重價購得此帖之後,卻推翻了乾隆的定案。《壯陶閣書畫錄》中說:「右軍傳世墨跡,或十餘字,或數十字而止,此卷多至千餘言,而璽印完美,尤為晉唐各名卷所無,凡北宋以來,秘府天章,文人秘笈,鑒賞印記備見於此,至於書法精妙,絕非唐人所能,而中多古體,人不盡識,如讀岣嶁碑,固宜領袖墨池,冠絕宇內。」他太泥古了,以至於把前人正確的意見也否定了。歐陽輔在《集古示真》中再辨其偽,卻又漏洞百出,十分無力。他說:「題為王右軍臨鍾繇書,與梁周興嗣編文詞迥異,惟末二句相同,其真跡元世藏鮮於奉常家,明初始有刊本,後郁岡齋又刻之,三希堂帖中亦有此文,殆從真跡摹刻。按此文為唐初趙模集王右軍書所成,以繼周興嗣之作,明初尚見於宋金華集,不知何人改題為王臨鍾書,郁岡齋與三希堂據以入石,沿誤至今,莫知為趙模所集。夫漢魏時安有千字文之目哉,托之於鍾,適見其陋。」考宋濂《宋學士文集》鄭第十五有「題在唐有能書名,嘗與韓政、諸葛貞、馮承素等奉敕臨摹蘭亭,逮今猶有存者,予於秘府頗見之,最喜其善用筆,而正鋒恆在畫中,所以度越諸人也歟此本系鮮於奉常家藏者,神采尤沉著不露,可寶也。」很明顯,宋濂所說的趙模集王羲之行書《千字文》,不是這一卷《王羲之鐘繇千字文》,歐陽輔把它們混而為一了。此卷的歷代收藏印中,也無鮮於樞的收藏印記,另外,此卷前銜款三行十八字,與帖本文「二儀日月」是一手所書,在同一張紙上,並非後人「改題」。至於趙模所集的王書《千字文》的內容,是否與此卷相同,宋濂的文集中未曾提到,而據徐邦達先生雲,他曾見到過一古摹本,首句為「天地玄黃」,那就更證明此卷非趙模所書了。歐陽輔僅根據刻本而下此錯誤判斷,是沒有看到過原跡之故。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行書《臨鍾繇千字文》

為了對這一名跡有一個準確的鑒定意見, 1981 年,故宮博物院曾邀請啟功先生,及本院徐邦達、劉九庵、王以坤及有關人員,進行聯合鑒定,經對原跡仔細觀察,一致認為是唐、宋間人所作,其字有的是雙鉤填墨,有的是臨寫。或從傳世為王羲之的墨跡及臨摹本如《蘭亭序》等中採摘,或從陳僧智永的《千字文》中摘采,有的則是自造。徐邦達先生說,王羲之祖父名正,父親名曠,所以在他的書牘中曾以「初月」代替正月,正是避家諱所致,而此帖中「正」、「政」、「曠」字,均未諱改。這不但有力地證明,此帖不但不是王羲之書,而且還證明,也不是都集的王羲之書。至此,關於此帖的真偽可以下一結論了。而且它的內容,為何與周興嗣編次的《千字文》不一致,那不過是作者弄的狡獪罷了。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雖然經最後鑒定並非真品,但它的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假如此帖不能保存至今,那麼王羲之是否臨寫過鍾繇的《千字文》,將永遠是一個歷史疑案,那對我們今天研究這位書聖,更是增添了一層迷霧。另外,儘管此帖有雙鉤、臨寫的痕迹,因而行氣不貫,筆法欠缺自然,但就單個字體本身而言,它還是具有相當的藝術水平,否則就不會使那麼多賞鑒家深信為王羲之真跡不疑。對它藝術水平的評論,如果說卞永譽說它「渾圓遒勁,筆力雄偉」,有著先入為主之嫌的話,那麼吳其貞說它「書法藻麗,結體茂密」,乾隆說它「筆意精到,而結構特為謹嚴」,則是在否定其為真跡之後下的評語。大體此帖在用筆結體上,嚴守矩矱而不逾於法,雍容大度而無小家氣,那是不錯的,對於我們今天從事書法藝術創作或初學書者來說,仍有一定的參考藉鑒作用。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帖》並非真品,但文物歷史價值是不容懷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具象印象派油畫
林偉:《梅韻松風》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