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質疑文物國際主義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某些人以為的「盜寶團伙」,是這樣的: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然而,現實中的"盜寶團伙",是這樣的: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也是這樣的: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還有這樣的: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對,死緩。(說句帶情緒的話)直接斃了也不過分。

姚玉忠和他的盜寶團伙,常年肆虐在祖國各地,主要犯案地點以紅山文化遺址為主。紅山文化距今5000至8000年,對華夏文明很重要。為什麼很重要呢?因為目前認為最早的龍形器是出自紅山的。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華夏銀行的LOGO原型,就是這件C形龍。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這件C形龍,2007年統計,面世的有26件。那麼,經過正式考古挖掘出土的有幾件呢?

4件。

也是拜姚玉忠所賜,仿製紅山玉在市場上倒是成了個熱門類別,現在淘寶上都能買到仿造的紅山形制的玉器。

我們以龍為圖騰,自稱龍的傳人。

姚玉忠及其盜寶團伙,就專門挖幾千年前的原始龍圖騰賣出去。

盜寶團伙的行事邏輯很簡單,就是為了求財,可以挖所有人祖墳。

不把文明挖斷根,他們不消停。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這個問題,我只想說:可拉倒吧。

事實是被盜掘者偷走的文物,大多數時候都會湮滅在沒有多少意義的市場行為中,成為考古、歷史、社會、人類等各類對文明存續起到重要作用的學科所缺失的碎片。

盜掘者從陵墓、遺址中偷取文物出來的目的是賣錢,不是上交給國家人民。

這些東西一部分通過拍賣會等交易平台,流入的是那些想買點東西彰顯身份地位炫耀嘚瑟的地主老財手裡。這些人里有志於學術研究的,可謂寥寥無幾。偶爾出現幾個,那水平也不敢恭維。

更多的則是通過民間渠道,直接被買主收走,從此不見天日,公眾連這些文物曾經出現過的信息都不可能掌握。一般來說都會永遠流失,下落不明。

其中有很少一些地主老財資本家會為了炫耀嘚瑟自己的收藏,花錢建立私人博物館,這種私人博物館很少有公開性質的,大多數和他們蓋的私人茶室私人會所一樣,屬於「私人性質」。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有些文物進入了博物館,都是出於三種情況:

一種是地主老財資本家吹燈拔蠟翹辮子了,其繼承者沒有類似的惡趣味,於是將其生前藏品處理。

如果良心發現,可能會捐贈博物館,但普遍來說都是將其生前收集的藏品送上拍賣會,再經過一次同樣的輪迴轉入下一個人手中收藏。

其中僅有少部分,可能會被捐贈給博物館,或者被博物館收購。

第二種情況就是地主老財資本家們彌留之際想干點人事,直接將藏品捐贈。

以上過程全部依賴於兩個條件,第一是他們的良心,第二是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然而眾所周知,地主老財資本家們普遍缺乏以上兩點。寄希望於此,就和你們希望公司主動漲工資一樣沒譜。

最後第三種情況是最常見的,他們遇到經濟危機了,需要換點資金來續命。

舉個眼前的例子,皿方罍,倒數第二個收藏者是日本人新田棟一。這老東西不是什麼學術愛好者,對中國文明也沒什麼敬重感,收購皿方罍的目的是陳列在自己別墅里炫耀。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新田棟一是個日本財閥,名下新田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幾家橡膠產業集團之一。老頭本身的財力,在全日本至少能排進前二十。

前任上海館館長馬承源先生在"拜訪日本收藏家"時發現了皿方罍器身,這件器物的下落才被國內獲知,而其器蓋已經在湖南館躺了幾十年了。

之後國內和新田棟一多次溝通,新田棟一異想天開的甚至提出過出資50萬美金給湖南館蓋個陳列廳,然後,拿手裡另一件器物的器蓋來換皿方罍器蓋這種白日夢。

簡直是開玩笑。

後來多次交涉未果,1995年原本約定好將器身與器蓋合一,在上海辦一次展覽。然而事到臨頭,資本家妥妥的放了我們鴿子,理由就是人家不樂意,反悔了。說好的展覽,反悔了。可能就是以己度人,覺得送來上海展覽會被扣下來。

直到2001年新田集團遭遇財政危機,將皿方罍器身送去佳士得拍賣。此處可參考上述提及的第三種情況,資本家遭遇經濟危機。

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是寧可將文物送去拍賣會換錢也不考慮將其歸還原籍博物館。2001年這次湖南館和國內藏家也有參與拍賣,然而錢不夠,最後被一個法國猶太財主買走了。

終於2014年,資本家沒熬過時間的殺豬刀,其繼承者將其藏品送去拍賣會出售。此處可參考上述提及的第一種情況,既地主老財資本家掛了。

這次湖南館和國內收藏家們殺奔法國,通過多方溝通,終於以預估價格一半,把」我們自己被偷走出售的東西又買了回來「。這個」混賬邏輯「和綁票贖人沒區別。

為什麼這一次能夠這麼順利的溝通成功,把我們自己的文物贖回來呢?

2014是中法建交50周年。

順便告知同志們兩則重大好消息。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2022年是中英建交50周年。

可以期待一下,也許又有機會贖回兩件文物。然而光周年沒用,還得game over幾個資本家。

這僅僅是一件皿方罍器身回歸博物館的流程,從1989年找到器身下落,到回國入館,器身器蓋合一,經過了25年,被放一次鴿子,被截胡一次,耗費了大量人力、心力、金錢。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那麼,還有多少件」皿方罍「流失在外,下落不明呢?

從概率上來說,遇到一座沒有遭遇盜掘的古墓、遺址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2005年初步統計,建國後被盜掘的古墓數量大概在20萬左右。

同年被我國公安機關」記錄在案「、有過盜墓行為的犯罪分子人數為10萬。

猜猜沒被」記錄在案「的有多少。

收藏行為本身沒有任何不光彩的,但前提是合法收藏,而收購被盜掘的文物這一行為性質上屬於銷贓。絕對不是什麼可以洗地辯駁的事情。

因為長期流通在市面上的」傳世文物「,已經具備商品屬性,這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被盜掘的文物,不屬於商品,在盜掘過程中,文物與原始環境所能體現的信息也將遭到破壞。那些在犯罪分子眼中,不屬於市場熱銷品,沒有經濟價值的東西,也不被重視,很可能遭到粗暴的對待。

哪怕將文物追回,或者對被盜掘的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也無法還原已經被破壞的環境,這是一種暴行,直接干擾了學術研究。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說起這些事兒就來氣。

你要是一個有閑錢的財主想搞搞收藏,勞駕你去買點正常的美術品、藝術品、合法流通的文物。非要獵奇,嘚瑟,炫耀自己不一樣,買那些被盜掘的文物,那你可真是吃飽了撐的活該破產。

有人可能會說,我對這些有愛呀,我妥善保存,我是出於純純的欣賞與敬仰啊。

老子還喜歡熊貓呢,也沒抓一隻回來餵養。

知道為什麼美好事物可遠觀不可褻玩么?因為美好事物都太脆弱,經不起閣下雞皮爪子猥褻。

結論:

1、沒有這些盜掘的行為,博物館會更好。

2、沒有什麼」盜寶團隊「,只有還沒被緝拿歸案的」犯罪分子「。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去過上海博物館的人,大都會看過那件鎮店之寶、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的大克鼎。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但伴隨大克鼎於清末一同在陝西出土的,還有7件小鼎、5件編鐘、2件盨和一件鎛。它們都屬於西周后期一位叫「克」的貴族。清末民國的各路政權自己尚且泥菩薩過海,又能花多少精力去保護這些文物呢。

於是這套國寶幾經折騰,現在除了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外,其餘的文物分布如下:

7件小鼎有4件在國內,2件藏於日本,一件藏於美國。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5件編鐘有3件藏於國內,2件藏於日本。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2件盨,一件下落不明,一件藏於美國。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一件鎛,藏於中國。

盜寶和博物館之間,關係怎樣?

如果沒有盜寶團隊,是不是就沒有博物館了?

別的東西不知道,但如果彼時我們的國家有現在這等實力,至少這林林總總一百二十多件文物可以齊聚一堂,好好給我們這些兩千多年之後的晚輩講講當年的「鐘鳴鼎食」究竟是怎樣的氣勢。

而現在這個位面的時空里,我們永久地失去了一間這樣的博物館。

所以,盜寶團隊以及文物的「自由交易」,事實上會,而且已經,損害博物館作為公共設施的價值。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與平台立場無關。

別忘了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有彩蛋:

琳琅至珍—精選傢具瓷雜專場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彩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蘇軾唯一親筆畫落錘,民間收藏又挽回一國寶
漫漫回家路,那些被盜國寶文物的滄桑史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