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韓麟春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東北首批公派留日學生,是兵器製造專家,作為特殊人才經由留日同學楊宇霆介紹到東三省兵工廠效力,為東北兵工的發展壯大立下汗馬功勞。他因卓越的才識能力和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在奉軍整軍經武、第二次直奉戰爭及對抗北伐軍作戰中屢立戰功,成為奉系將領中的佼佼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1927年夏天的一個夜晚,身在前線的他竟然突患中風,搶救後留下偏癱後遺症,從此一病不起,1930年1月18日,因醫治無效病逝家中,年僅45歲。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韓麟春

他病逝後,張學良親筆題寫了一幅輓聯:

芳辰仁兄千古

世間多少事業待吾二人,風勁天門偏折翼;平時生死交情如君幾個,月寒遼海百傷心。

韓麟春一生對張氏父子忠心耿耿,尤其為發展東北的軍事工業,立下汗馬功勞。他不僅是奉軍三傑之一,在民國時期的高級將領中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為什麼說他的去世與張學良有關呢?這還得從1927年奉軍對抗北伐軍說起。

奉軍南下對抗北伐軍 遭吳軍靳雲鶚重創 張學良與韓麟春初現分歧

1927年1月26日,張作霖在北京召集軍事會議,決定派張學良,韓麟春的第三、四方面軍聯合軍團進入河南,支援吳佩孚對抗北伐軍。奉軍分兩路進兵河南,一路以張學良、韓麟春為「援鄂軍」正、副司令,沿京漢路南下渡黃河進攻鄭州;另一路派直魯聯軍由褚玉璞指揮沿隴海路進攻開封。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張作霖(圖片來自網路)

命令下達後,張作霖又致電河南主要將領寇英傑、米振標、田維勤、靳雲鶚等人,聲明奉軍南下「專為討赤」,所有河南將士,只要宗旨相同,就一視同仁,「從前地位軍號,一仍其舊,並望協同動作」。在張作霖又打又拉的策略下,吳佩孚所部將領發生分化,一向親奉的寇英傑率先歸順,為沿隴海鐵路西進的直魯聯軍褚玉璞部敞開了豫東大門。接著,駐歸德的豫東鎮守使郭振才,駐開封的河南軍務幫辦米振標,先後通電與奉軍合作,張作霖隨即任命米振標為第18軍軍長,郭振才為暫編第1師師長。

2月14日,直魯聯軍先頭部隊進駐開封。與此同時,韓麟春、張學良指揮的第三、四方面軍沿京漢線南下,在彰德收編了齊燮元的部隊,在新鄉又繳了王為蔚的械,於2月13日佔領了黃河以北地區。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靳雲鶚

奉魯軍大軍壓境,作為張作霖兒女親家的前國務總理靳雲鵬的弟弟靳雲鶚等卻不服輸,決定以武力抗拒。2月15日,靳雲鶚宣布就任河南保衛軍總司令,隨後,在吳佩孚的支持下,靳雲鶚將河南境內直系各軍改編為16個軍,以魏益三為副司令,五為蔚、田維勤、張治公等分任軍長,準備與奉軍決一死戰,靳雲鶚聲稱:「生死存亡,在此一舉。」

面對即將到來的奉吳決戰,張作霖有意爭取閻錫山協同作戰,韓麟春奉命專程赴太原遊說,力勸閻錫山與張作霖合作。但老謀深算的閻錫山審時度勢,表面上哼哈答應韓麟春,暗地裡卻準備擇機易幟,歸順國民政府。韓麟春的遊說歸於失敗。3月5日,韓麟春電告張作霖:「馮玉祥、蔣介石、靳雲鶚、閻錫山共同一氣。奉軍此時若入豫,晉軍將由娘子關衝出,斷我歸路。必須分前隊一部守石家莊,以防晉軍。」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

同一天,張學良、韓麟春在河南衛輝召集軍事會議,決定分兵三路渡黃河:東路為榮臻的第17軍,由陽武渡河,進攻陽橋、惠濟橋一帶;西路為趙恩臻的第11軍,自修武渡河進攻虎牢關;中路為於珍的第10軍,在黃河鐵橋北岸集結,相機渡河,直撲鄭州。這就是當時流傳的奉軍「三臻(珍)下河南」對抗北伐軍。

奉軍下河南的目標,當初決定暫以磁州為止。張學良對韓麟春的軍事部署很不滿意。張學良主張奉軍主力應在黃河以北駐防,特別是炮兵集團不應渡過黃河。開戰前,張學良給劉鳴九打電報,劉親譯給韓麟春看。電報對當前軍事形勢作了分析,結論是對重武器要撤退。韓麟春看後對劉鳴九拍桌子發怒說:「重武器都撤到黃河以北,拿什麼打仗?」「光拿槍杆子打仗嗎?」劉鳴九說:「張軍長快回來了,你們再商量商量吧。」韓麟春沒有完全執行張學良的部署,他負責在前線作戰,結果,損失慘重。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張學良、韓麟春及部下與外國友人

3月7日,張、韓下達總攻令。

在此之前,黃河南岸的吳軍已將黃河鐵橋破壞,並在南岸構築工事,嚴陣以待。於珍指揮的中路奉軍在偷渡黃河時,兩次遭南岸吳軍炮擊,死傷達6000人。張作霖鑒於中路失利,決定中路暫停行動,集中兵力由東路發展。於珍以前敵總指揮名義馳往東路指揮。3月11日,東路奉軍自陽武順利渡過黃河,於13日攻佔中牟,威脅鄭州。黃河南岸的吳軍擔心後路被斷,棄陣撤退。14日,張學良、韓麟春指揮中路奉軍乘勢渡過黃河,向鄭州追擊。16日,西路奉軍也順利渡過黃河,在面臨奉軍三路合圍的危局下,吳佩孚於3月15日揮淚離開鄭州,移駐豫西鞏縣,靳雲鶚隨即率殘部退往新鄭。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韓麟春

17日,榮臻的第17軍進駐鄭州,18日,張學良與韓麟春在衛輝聯名發表通電,通報奉軍進駐鄭州的情況,電文稱:「我第17軍榮、胡軍長於篠日躬率所部,猛撲鄭州,敵人負城固守,勢極頑強,直至未刻,始將鄭州確實佔領。當攻城最烈時,吳向洛陽出走,靳賊雲鶚向許昌竄去,守城之陳德霖部步兵4團,完全被我繳械,計獲步槍4千餘支,炮3門、火車20餘列,輜重無算,刻正檢查中。」

3月16日,正當奉軍圍攻鄭州之際,已經投誠的米振標部突然自中牟自行撤退,張學良、韓麟春急令駐開封的奉軍3個混成旅火速趕到前線應敵。奉軍當即與靳軍主力高汝桐、任應歧兩師接火,激戰約6小時,靳軍詐敗,奉軍追擊至白沙車站附近,闖入靳軍布設的地雷陣,當場炸死2名旅長、3名團長,傷亡官兵2000餘人。靳軍乘此反攻,魏益三、米振標也加入戰鬥。奉軍雖然裝備精良,但作戰能力卻遠不如直軍,特別是靳雲鶚部自從吳佩孚再起以來,對奉軍積怨很深,靳雲鶚曾對部下說,「這群鬍子欺人太甚,我非給他們一個厲害看看,出出這口氣不可!」靳雲鶚一直不把奉軍看在眼裡,作起戰來,以一當十,殺得奉軍丟盔卸甲、望風披靡。

3月17日,靳軍攻佔開封。靳雲鶚力主乘勢反攻鄭州,但魏益三仍堅持不能孤軍行動,主張等待北線軍進入河南後再行動,但靳雲鶚迫不及待,只好獨自反攻。他下令以高汝桐為第一路指揮,任應歧為第二路指揮,於20日開始反鄭州。兩軍在鄭州以南小李庄東站東西一帶展開激戰,死傷慘重。

24日,靳軍再次發動凌厲攻勢,高汝桐親率敢死隊,乘鐵甲車3輛從正面衝鋒,同時命令步兵自兩翼出擊。奉軍亦出動鐵甲車迎戰。行至豫豐紗廠附近,高汝桐乘座的鐵甲車被奉軍炮火擊中,高汝桐斃命鐵甲車內。高汝桐一死,靳軍群龍無首,軍心大亂,奉軍才轉敗為勝,挽回了頹勢,3月26日,奉軍於珍部在直魯聯軍的配合下重占開封,打通隴海鐵路。31日,榮臻部佔領許昌。4月開始,靳軍又接連發動了幾次反攻,但都未能得手。4月下旬,奉軍南下佔領漯河,河南大部已為奉軍佔領。奉軍雖然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雙方是獅子斗豹子,兩敗俱傷。這時的奉軍還沒和北伐軍接觸就已經疲憊不堪了,當戰鬥力更加強大的北伐軍進入河南時,奉軍顯然已無力招架了。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唐生智

與北伐軍激戰受重創 雙方矛盾加重

1927年4月下旬,武漢國民政府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指揮10萬大軍分三路進入河南。韓麟春、張學良指揮奉軍第三、四方面軍團固守遂平、西平、上蔡等據點,與北伐軍展開激戰。張學良、韓麟春開始時輕視北伐軍,交手後才發現北伐軍戰鬥力極其頑強。奉軍連失遂平、西平、漯河、郾城、上蔡、逃遙鎮,臨潁等戰略要地,特別是臨潁一戰,奉軍傷亡萬餘人,被俘1000餘人,奉軍受到重創。 張學良、韓麟春本擬令奉軍撤退至鄭州、開封一帶作第二次頑強抵抗。5月7日,武漢國民政府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兵出潼關,前鋒直指洛陽,與唐生智的第一集團軍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張學良、韓麟春這才決定奉軍撤出鄭州、開封,向黃河以北總退卻。

奉軍進入河南與北伐軍交戰,損兵折將,損失慘重。張學良和韓麟春分歧加重。奉軍主力在沒有和北伐軍交鋒之前,首先遭到豫軍和紅槍會的襲擊,損失慘重,實屬計劃不周密,張學良指責韓麟春作戰決策失誤,張認為韓是按楊宇霆的意見,要到河南搶地盤,結果失敗了。但韓拒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張學良對此很生氣,以致雙方發生過兩次爭吵,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對其部下劉鳴九說:「如果郭茂宸在,我現在就不會這樣為難了。」從這句話里,「可以窺見張學良對郭松齡的才幹是衷心的佩服的。」

他與楊宇霆郭松齡並稱為奉軍三傑 他去世竟然與張學良有關

張學良與韓麟春

張學良怒殺陳琛 張韓矛盾激化

張學良率領奉軍撤退到黃河以北時,以作戰失職的罪名,把十七軍炮兵旅旅長陳琛槍斃。陳琛是韓麟春的老部下,也是留日士官學校畢業生,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因為他撤銷原郭松齡部的兩個炮兵營長,挑起了姜登選、韓麟春與郭松齡之間的一場風波。此次,張學良以失職為由槍斃陳琛,使韓麟春既生氣又難堪。張學良這麼做不僅是針對韓麟春,也是對自己恩師郭松齡的深切懷念。

部隊撤到黃河以北的新鄉,張學良和韓麟春住在道青鐵路局。軍團部機要秘書劉鳴九住在他們隔壁。在劉鳴久的回憶文章中披露,一天晚上,他聽到張韓二人又激烈地爭吵起來,當時正是6月,天氣悶熱。第二天韓麟春一大早就起來在外面樹底下坐著,劉鳴九說:「你進屋吧!」韓搖頭說:「再坐一會兒。」神態很不自然,顯出極不高興的樣子。劉鳴九去詢問張學良,張說:「方才那個人,錯了還不認錯。好幾十萬人擺在黃河沿上,多危險哪!」劉當即勸道:「你們兩位主帥這個時候可不能鬧意見,咱們得想個法子能使北伐軍緩進,同時還得防備閻老西。」張說:「是啊,他(指韓)還不認錯。」劉鳴九按張學良的意旨,給蔣介石拍發了1封電報,又給閻錫山拍2封電報。前1封電報蔣收到了,後2封電報被張宗昌截獲了,揚言要到老將(指張作霖)那告狀去。張學良當天對劉鳴九說:「長腿(張宗昌)把我告了,快拿電報稿到老將那打官司去吧。韓麟春不以為然。當時,蔣介石正在忙著他的事,閻錫山看到奉軍實力雄厚,而且都撤回去了,也沒敢追。

幾天後,部隊撤退到保定。軍團部住在亮園(原曹錕公館),張學良夫人來了,韓麟春家人也來了。當時兩家住在一個大四合院里。有一天兩個人又爭吵起來,韓麟春一氣之下,大煙也不抽了。劉鳴九問張學良:「韓軍長又不高興了,是不是你們又說什麼了?」張學良說:「不聽我的話,結果嚴重受挫。你不是我的參謀長嗎?沒參謀好,實際不是這樣嗎?」劉鳴九說:「人家也是軍團長,雖然是總參謀長,實際也是這樣,但不能這樣說。」張學良說:「芳辰這個人就是不認錯。」劉鳴九勸道:「當老將都是這樣,真有錯,當面承認也是難的,還是說說話吧,要不然,這個彎可怎麼轉呢?」

張學良採納了劉鳴九的意見,主動找韓麟春去了。但是兩人心裡的疙瘩並沒有解開。第二天準備回北京,誰知韓麟春當天夜裡突然身患中風,從此一病不起。

今天是2019新年第一天,感謝您在如此重要的時刻閱讀我的文章,如認為不錯,請在右下角點贊以示鼓勵!感謝您的支持與厚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侃侃民國那些事 的精彩文章:

養生就靠一個字 忙

TAG:侃侃民國那些事 |